百业经 昔普国王--堪布索达吉

昔普国王 ——舍自身命 换得半偈 一时,世尊出游嘎吉,途中,世尊对阿难尊者说:“阿难,我的背很痛,你把我的法衣折成四层,我在上面休息一下。”阿难依佛所言把衣折好铺在地上,世尊以狮子卧式,具足正知正念休息后,心想:自己周围有很多凡夫比丘,有些是佛调化的,有些是声闻调化的。便告曰:“阿难,你应该对所有比丘僧众宣说有关七菩提分的妙法。”阿难尊者依教奉行,为僧众宣说了有关七菩提分的妙法,之后,那些对声闻有缘的比丘众已灭尽烦恼,获证了罗汉果位。世尊也在阿难处闻法,阿难传法毕,世尊便端身跏趺座,给阿难为主的诸比丘宣说了有关精进方面的教言。那些对佛有缘的比丘们,灭尽了烦恼,获证了罗汉果位。这些得果的罗汉们远离了三界的贪欲,在他们的境界中:黄金和牛粪等同,虚空和手掌无别。诸天赞叹他们的功德。 时一比丘赞叹曰:“世尊为了传授佛法而显示生病,世尊是三界的怙主,仍在阿难尊者前闻法,其他人更应该闻法。阿难尊者是世尊教法下智慧非常超胜的弟子,世尊正继续闻法,其他人为何不闻法?总之,佛法的功德不可思议,闻法的功德不可思议!”这位比丘宣说了闻法的种种功德。(师言:为了度众生,世尊也显现在阿难前闻授妙法。)诸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世尊也是显现劝别人开示善说,在别人面前开示善说?”世尊告曰:“不仅是现在,以前我也是在别人面前听闻教法。是在很早以前,四具王宫的昔普国王,如理如法地护持着国政,他具有大慈大悲心,广作布施,对所有的臣民慈悲爱护,无衣者施衣,无食者施食,无车者施车,乃至空中的飞禽,地上的走兽,海底的翔鱼,都是慈心布施,他自己也发愿,把自己所有财产布施,带领人们广行十善。昔普国王的整个国家都行持善法,很多人死后都升天了,天人越来越多,帝释天心想:这是修梵天而来的还是修帝释天而来的?他观察后得知,并非这两种原因,而是发无上菩提心的菩萨令人们奉行善法的缘故。帝释天心想:这位国王行持善法的心不知是否稳定?如果稳定我可以供养他,若不稳定我应该鼓励他。这样帝释天就变成罗刹的形象来到昔普国王前,宣说了半偈:‘诸法皆无常,一切生灭性。’国王听到这妙法后,生起了很大的欢喜心,觉得:这是得到无上菩提的开始,也是获证涅槃的殊胜缘起。国王便在‘罗刹’前恭敬顶礼祈求道:‘您应该把后半个偈子传给我,以后我可以作您的弟子。’‘罗刹’说:‘作我的弟子有什么用,如果你能忍受我对你作损害,则给你传后半偈。’‘我可以忍受您对我人任何损害,只要我能得到法,您怎样损害我,都心甘情愿。’‘罗刹’就将后半偈传授给他,他意持了一会,能够背诵和熟练了,便在‘罗刹’前顶礼说:‘现在,我已经得到法,您怎么害我都可以。’这时,‘罗刹’拿了两块大木块,板上密布了露出四寸长的钉子,把国王夹在木板中间,钉子全都钉进国王的体内,此时,国王发了无上菩提的愿:‘(译者:类似的公案在《释迦牟尼佛传记》中也有,世尊在因地为半个偈子而舍得自身,受难忍之痛,为了轮回的众生而发无上菩提心,所以,我们现在为了求法,稍有衣薄之寒又何足挂齿呢?)以此善根,愿我将来成就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的果位,能度化无量无明愚痴的众生。’尔后,他念了一偈:‘以此布施之善根,众生皆悉得佛果,往昔诸佛未调众,以此施善皆成佛。’国王的身体鲜血淋漓,大地震动,天人撒花,齐赞:‘善哉!善哉!……’帝释天想:现在大菩萨的身体已变成这样,我的能力也可以使他恢复,但为了使他增上菩提,我可以试试他的悲心如何:‘大国王,我将您害成如此模样,您是后悔还是欢喜呀?’‘我一直生起欢喜心,因为我身所受之痛苦与地狱、傍生、饿鬼界中的有情所受的痛苦相比,根本算不上什么。’‘这么说,我不相信。’‘如果我不是生欢喜心则愿我的身体不要恢复,如果我真的以欢喜心供养您,并对三界轮回的众生发起了大悲心的话,则愿我的身体恢复如初。’以这谛实语之力,昔普国王立刻身体恢复如初,帝释天立刻也显出了本有的形象,在国王足下恭敬顶礼说:‘我不是想害您的,一方面我想观察您求法的心,另一方面我要为增上您的精进,故我这样对您显现。’说毕,返回天界了。诸比丘,当时的昔普国王就是现在行持菩提的我,当时,我也是为了求法而如是苦行的,现在我为什么不闻法呢?”世尊如是说。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杀戒第一--道 源

杀戒第一--道 源

杀戒第一   善男子!优婆塞(夷)戒,虽为身命,乃至蚁子,悉不应杀。若受戒已,若口教授、若身自杀,是人即失优婆塞(夷)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夷)、臭优婆塞(夷)、旃...

阿底峡尊者传--胡继欧

阿底峡尊者传--胡继欧

  阿底峡尊者传(卷一)   敬礼焚烧诸戏论,圆证深广二种身;事业光明流十方,末世法王然灯智。   正法有无,依于受持宏演之行者;有诸行者正法住世,无诸行者正法隐没。俱舍云:「佛正法有二:谓教证为...

作田不求净水、陆种处戒第十八--道源

作田不求净水、陆种处戒第十八--道源

作田不求净水、陆种处戒第十八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若为身命须田作者,不求净水及陆种处,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注释】   [若为身命须田作]:   ...

十不二门--未知

十不二门--未知

十不二门 唐荆溪尊者湛然述   然此迹门。谈其因果及以自他。使一代教门融通入妙故。凡诸义释。皆约四教及以五味。意在开教悉入醍醐。观心乃是教行枢机。仍且略点寄在诸说或存或没。非部正意。故纵有施设托事附法...

佛说一切佛摄相应大教王经圣观自在菩萨念诵仪轨经--法贤

佛说一切佛摄相应大教王经圣观自在菩萨念诵仪轨经--法贤

佛说一切佛摄相应大教王经圣观自在菩萨念诵仪轨经一卷 宋西天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法贤奉诏译   我今归命佛菩萨  演彼相应大教王   略述观音菩萨仪  能成所作利群品   尔时世尊。为欲利益...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宗密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宗密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 唐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序 金紫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尚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裴休撰   夫血气之属必有知。凡有知者必同体。所谓真净明妙虚彻灵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