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师利般涅槃经--聂道真

文殊师利般涅槃经 西晋优婆塞聂道真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八千人俱,长老舍利弗、大目揵连、摩诃迦葉、摩诃迦旃延,如是等众上首者也。复有菩萨摩诃萨十六人等,贤劫千菩萨,弥勒为上首。复有他方菩萨千二百人,观世音菩萨而为上首。   尔时,世尊于后夜分入于三昧,其三昧名一切光,入三昧已举身皆放金色光明。其光大盛照祇陀林,犹若金色,回旋宛转照文殊房,化为七重金台,一一台上有五百化佛台中经行。时文殊师利房前,自然化生五百七宝莲华,圆若车轮,白银为茎,阿茂咤码碯以为其台,杂色真珠以为花须。其花有光照佛精舍,从精舍出,还入文殊师利房。   尔时,会中有菩萨摩诃萨,名跋陀波罗。此瑞现时,跋陀波罗即从房出,礼佛精舍,到阿难房,告阿难言:“汝应知时,今夜世尊现神通相,为饶益众生故说妙法。汝鸣揵椎!”   尔时,阿难白言:“大士,世尊今者入深禅定,未被敕旨,云何集众?”   作是语时,舍利弗至阿难所告言:“法弟宜时集众!”   尔时,阿难入佛精舍,为佛作礼。未举头顷,空中有声告阿难言:“速集众僧!”阿难闻已,即大欢喜,鸣揵椎集众。如此音声遍舍卫国,上闻有顶,释、梵、护世天王与无数天子,将天花香诣祇陀林。   尔时,世尊从三昧起,即便微笑,有五色光从佛口出。此光出时,祇洹精舍变成琉璃。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入佛精舍为佛作礼,一一膝上生五莲华。文殊佛前合指掌时,手十指端及手掌文,出十千金色莲花以散佛上,化成七宝大盖,悬诸幢幡,十方无量诸佛菩萨映现盖中。绕佛三匝,却住一面。   尔时,跋陀波罗即从座起,整衣服,为佛作礼,长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是文殊师利法王子,已曾亲近百千诸佛,在此娑婆世界施作佛事,于十方面变现自在,却后久远当般涅槃。”   佛告跋陀波罗:“此文殊师利有大慈悲,生于此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家。其生之时,家内屋宅化如莲华,从母右胁出,身紫金色,堕地能语如天童子,有七宝盖随覆其上。诣诸仙人求出家法,诸婆罗门九十五种,诸论议师无能酬对。唯于我所出家学道,住首楞严三昧。以此三昧力故,于十方面,或现初生出家,灭度入般涅槃,现分舍利饶益众生。如是大士久住首楞严,佛涅槃后四百五十岁,当至雪山,为五百仙人宣畅敷演十二部经,教化成熟五百仙人令得不退转。与诸神仙作比丘像,飞腾空中至本生地,于空野泽尼拘楼陀树下,结加趺坐,入首楞严三昧。三昧力故,身诸毛孔出金色光,其光遍照十方世界度有缘者,五百仙人各皆见火从身毛孔出。是时,文殊师利身如紫金山,正长丈六,圆光严显,面各一寻。于圆光内有五百化佛,一一化佛有五化菩萨以为侍者。其文殊冠,毗楞伽宝之所严饰,有五百种色。一一色中,日月星辰诸天龙宫,世间众生所希见事,皆于中现。眉间白毫右旋宛转,流出化佛入光网中,举身光明焰焰相次。一一焰中有五摩尼珠,一一摩尼珠各有异光,异色分明。其众色中,化佛、菩萨不可具说。左手执钵,右手擎持大乘经典,现此相已,光火皆灭,化琉璃像。于左臂上有十佛印,一一印中有十佛像,说佛名字了了分明。于右臂上有七佛印,一一印中有七佛像,七佛名字了了分明。身内心处有真金像,结加趺坐,正长六尺在莲华上,四方皆现。”   佛告跋陀波罗:“是文殊师利,有无量神通、无量变现,不可具记。我今略说,为未来世盲瞑众生。若有众生但闻文殊师利名,除却十二亿劫生死之罪。若礼拜供养者,生生之处恒生诸佛家,为文殊师利威神所护。是故众生,当勤系念念文殊像。念文殊像法,先念琉璃像。念琉璃像者,如上所说,一一观之皆令了了。若未得见,当诵持首楞严,称文殊师利名一日至七日,文殊必来至其人所。若复有人宿业障者,梦中得见。梦中见者,于现在身若求声闻,以见文殊师利故,得须陀洹乃至阿那含。若出家人见文殊师利者,已得见故,一日一夜成阿罗汉。若有深信方等经典,是法王子于禅定中,为说深法。乱心多者,于其梦中为说实义,令其坚固,于无上道得不退转。”   佛告跋陀波罗:“此文殊师利法王子,若有人念,若欲供养修福业者,即自化身,作贫穷孤独苦恼众生,至行者前。若有人念文殊师利者,当行慈心,行慈心者即是得见文殊师利。是故智者,当谛观文殊师利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作是观者,首楞严力故,当得疾疾见文殊师利。作此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佛灭度后一切众生,其有得闻文殊师利名者、见形像者,百千劫中不堕恶道。若有受持读诵文殊师利名者,设有重障,不堕阿鼻极恶猛火,常生他方清净国土,值佛闻法,得无生忍。”   说是语时,五百比丘远尘离垢成阿罗汉,无量诸天发菩提心,愿常随从文殊师利。   尔时,跋陀波罗白佛言:“世尊,是文殊舍利,谁当于上起七宝塔?”   佛告跋陀波罗:“香山有八大鬼神,自当擎去,置香山中金刚山顶上,无量诸天、龙神、夜叉常来供养。大众集时,像恒放光,其光演说苦、空、无常、无我等法。跋陀波罗,此法王子得不坏身。我今语汝,汝好受持,广为一切诸众生说。”   说是语时,跋陀波罗等诸大菩萨,舍利弗等诸大声闻,天龙八部,闻佛所说,皆大欢喜,礼佛而去。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双头鸟”的善与恶!

“双头鸟”的善与恶!

  从前在雪山下,住着一只鸟,这只鸟长着两个头,只有一副身躯;一个头叫“迦喽嗏”,另一个头叫“优波迦喽嗏”。这只两头鸟两个头轮流休息,若是有一个头入睡,另一个头必然醒来。  一次,迦喽嗏睡着了,优...

大宝积经论第二卷--菩提留支

大宝积经论第二卷--菩提留支

  第二卷大宝积经论   尔时佛语迦葉。菩萨有四种得大伏藏。何等为四。能持诸佛能闻六波罗蜜。乃至乐着山林心无懈怠。问曰。何故但定四法。不多不少。答曰。为遮无穷故。亦是非问故。复为显示未曾有因故说四种...

宝行王正论--真谛

宝行王正论--真谛

宝行王正论一卷 陈天竺三藏法师真谛译      宝行王正论 安乐解脱品第一   解脱一切障  圆德所庄严   礼一切智尊  众生真善友   正法决定善  为爱法大王   我当说由法  流注法器人   ...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9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9

  清 路坤  路坤,是江宁人,本性慈善,信三宝。他弟弟,在别处做官。路曾经到弟弟的官署,见厨房天天宰割,心里难受,常用因果劝谕弟弟,但仍然不断,路于是发愿吃素。就在官署中,刺舌头上的血,书写《阿...

弥沙塞部五分律卷上--佛陀什共竺道生

弥沙塞部五分律卷上--佛陀什共竺道生

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第一卷~第十五卷) 宋罽宾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译 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第一 初分第一四波罗夷法之一   佛在须赖婆国。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诣毗兰若邑住林树下。其邑有婆罗门。名毗兰若。...

《百喻经卷下》:76、田夫思王女喻

《百喻经卷下》:76、田夫思王女喻

  译文:  曾有一个农夫,至京城游玩,见国王的女儿颜貌端正,世所稀有,便昼夜想念,情不能已。渴望与她接近,又没有路径可以达到,便思念得面色瘀黄,遂即成了重病。亲友邻里便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