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道彻法师念佛往生见极乐,告诫世人切莫错过净土法缘

  我们常说不生不灭,又说生死浑如大梦。实际上,了生脱死的大德们可以做到想生就生,想活就活,想死就死,来去自由,就是修净土里面所谓的发愿而去,乘愿再来。

  今天我们给大家讲的是清朝乾隆年间的道彻法师,是钱塘人。他出家的时候,在半山岭的安隐寺。刚开始,他去参崇福、高旻的这些祖师、尊宿们,就是大禅师,之后发明了根本,就是开悟了。开悟以后,他又还回来,专修净业,当时在杭州北门外四十里打饭桥,文殊庵。

  法师专修净业,开始闭关专念佛。房间里面,就只有睡觉的一个床和一个小桌子而已。念着念着,有一段时间突然生病了,犯困犯得他怎么都提不起佛号,很难受。他心里非常难过,就自己心里提正念说,念佛正为生死,奈何这个病一来,就不由得自己,总是断,总是断,很伤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祖师爷的品质,越逆境,他的反作用力越大,持名更加的恳切了。念着念着,逆境成了增上缘,突然念得相应了,整个关房里面就光明遍照,然后佛现金身为他摩顶。摩顶以后,马上病就好了,而且得了念佛三昧。

  我们有时候有说脱胎换骨,很多大祖师爷,一旦在修行要凡圣跨跃龙门的时候,要么有大瑞相、大感应,还有一个就是身心有大改换。好多禅宗祖师也是,要么头疼不止,要么身体一场大病,过后,突然间就上去了。道彻法师自然而然就得了念佛三昧,行住坐卧中了无异念,就是念佛念得都停不下来,什么念头都生不起来了。

  三年以后,三月十五要出关,给大家升座讲法。我们现在也听过说闭关这么一回事,入关的时候隆重地送进去,出关的时候再迎出来,这当然也要随喜赞叹。实际上,按照古法,你闭关三年,要向大众师父汇报你的修学的,登座讲法,让别人来听,你有没有自己的法出来,还是继续像我们一样,照本宣科。

  道彻法师登座讲法的时候就跟大家说,七月十五完了我就要走了,西归了。你看人家讲的法太厉害了,直接就把自知时至说出来。他说,我要西归了,到时候你们来送一送啊。就像我们现在办红白喜事给大家通知一样的。

  时间到了,大家就都来了,正好七月十五他还主持了一场盂兰盆会。然后把所有有缘的僧众叫齐,跟大家嘱托好庙里的住持由谁来继承,说,明天就要走了,然后设斋跟大家告别。告别之后,他入到龛里面端坐着,然后马上就走了。

  结果过了一会儿又复苏过来,眼睛一睁,跟大家说:我这次一去,与诸君远别。没有什么送大家的,只有一句话供养大家,娑婆之苦,不可说,不可说。极乐之乐,不可说,不可说。那是亲见圣境了。只有见到极乐的乐,才能知道娑婆的苦,苦得没意思到极点了,就没必要说,不可说。只有能够痛彻这边的种种苦,才能欣求极乐,知道极乐的乐是莫能明喻、妙不可言,也是不可说,不可说。

  他还说如果你们能记得我的嘱托的话,就记着:但念阿弥陀佛,不久当相见。错过此生,轮回长夜,痛哉痛哉。就是一旦错过这辈子净土的法缘,就再也没门了。说完就走了。

  所以经里面讲: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芬陀利讲堂

点我:

相关文章

变女还男

变女还男

  从前有一位名为阿那律的尊者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位,由于其在僧团之中容貌非常端庄,有时会被误认为女人。有一天,他独自在外游化,有一个举止轻薄的年轻人远远见到他后,误认为他是漂亮女子,便心生邪念,想要...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28、自乳王贪著妙欲之过患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28、自乳王贪著妙欲之过患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百喻经卷下》66、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

《百喻经卷下》66、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

  译文  曾有一位长者的儿子与一帮商人入海去采宝。这位长者的儿子对入海驾船的方法可琅琅上口,譬如到了大海的漩涡、洄流、礁矶激溅之处,应当这样把、这样整、这样停之类。他对大家说:「入海方法,我全知...

法句经故事集:瞎眼的阿罗汉

法句经故事集:瞎眼的阿罗汉

  有一天,盲尊者迦丘帕喇到祇树给孤独园向佛陀问讯。当天晚上经行时,他意外踩死一些昆虫。第二天早上,精舍的其他比丘前去找他时,发现这些昆虫的尸体,他们认为尊者犯了戒,就向佛陀报告这件事。  佛陀首...

民间流传的一则三世因果的故事

民间流传的一则三世因果的故事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佛家《三世因果经》因果经前面的四句话,就是因果循环报应的总纲。既指出了人的命运是自己造就的,又指出了怎样做一个有益於社会的人,既指出了因...

佛陀本生传之三十一:远离散乱方成禅定

佛陀本生传之三十一:远离散乱方成禅定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一婆罗门种姓之人,勤学吠陀等一切学问,不久即以智者赞誉而声名远播。他不但财富圆满,而且素喜布施,更深知在家乃一切过患之来源,故而他即如抛却杂草一般出家苦行。当其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