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缘论--净意菩萨

十二因缘论 净意菩萨造元魏三藏法师菩提流支译   归命牟尼尊  妙法比丘僧   略作因缘论  为义显现故   牟尼所演说  十二胜上分   因缘所生法  彼为三所摄   烦恼业及苦  次说应当知   烦恼初八九  业二及以十   余七说为苦  三摄十二法   从三故生二  从二故生七   从七复生三  是故如轮转   一切世间法  唯因果无人   但从诸空法  唯生于空法   诵灯印镜响  日珠种子水   诸阴转不转  智者善思量   有弟子成就。随所闻法堪能受持。令不忘失于如来法。谓事非事及性相等。如是义中心怀疑惑。为得知故问言。尊者。   牟尼所演说  十二胜上分   因缘所生法  彼为三所摄   如是等诸事  今为知请问   愿为我解释  除断我疑网   师见弟子意  于法生渴仰   恭敬请示故  即答言汝听   十二胜上分  彼为三所摄   烦恼业及苦  次说应当知   是中十及二  故曰为十二   以彼不异分  故名为胜分   如车舆分故  说胜分应知   言牟尼者。名为寂灭。亦名无分别。亦名为定。亦名无言说。彼牟尼所演。宣畅辩说。是名假名。然彼非是大人丈夫。自在定时。性相所生。但唯因缘所生成故。彼十二分。于烦恼业及以苦处。三法迭互共作因缘。如拒瓶案。如是三处所摄应知。   问曰。何者为烦恼。何者为业。何者为苦。而得有此诸因缘法胜分摄成。   答曰。于此十二胜上分中。初为无明。第八为爱。第九为取。此三胜分是烦恼所摄。第二为行。第十为有。此二胜分是业所摄。余七胜分是苦所摄。此是烦恼业苦等三。摄十二分应知。言余七者。谓识名色六入触受及生老死。恩爱别离。怨憎合会。所求不得。如是等法生一切苦。如是诸分。于向所说。烦恼业苦。以为根本。应知。摄十二分。唯有三事。更无余法。一切经中但有此分。更无有余。   问曰。已知此等诸胜分义。为我解释烦恼业苦在于何处。复云何成一切诸事。答曰。从三生二。三是烦恼。二是业。谓从烦恼而生于业。从二生七。七者是苦。谓从于业而生于苦。从七生三者。谓从于苦而生烦恼。此说烦恼业苦三种迭互相生。是故生有轮转不定。所言有者。所谓欲色无色界等。彼中不住。喻如轮转。以彼有故。一切世间凡夫众生。次第上下犹如轮转。有中不定。以不定故。说有三处。   问曰。彼造一切身。自在众生。何者是彼作事云何。   答曰。偈言。一切世间法。唯因果无人。除假说故有。此是正思量。彼非说性。是故见作众生不成。   问曰。若如是者。云何得从现在世间而取未来世间。   答曰。乃至无有一毫等法从现在世间而取未来世间。是故偈言。但从诸空法。唯生于空法。此明自我我所空。谓烦恼业处。此五法行性离无我。应如是取。   问曰。若性无我法中。而行性无我者。今说何为证。   答曰。偈言。诵灯印镜响。日珠种子水。如是等诸喻。为证可取。信无自体。性假名故。有言。现在世未来世者。如师所诵。实不从师转至弟子。虽不从师转至弟子。岂可不成授弟子义。可言弟子无因而得。遮护妄计无因患故。如是临命终时。心识不至未来世间。防常患故。非未来身从余处来。遮护妄计无因患故。如师诵为因。令弟子得。彼不可说。以为即是亦不可说。为一向异。如是临命终时。心识为因。是故得生后身心识。而彼心识。不可说一不可说异。亦不离彼。亦不即彼。如是从灯生灯。从印生印。从镜生像。从声有响。从日从珠出生于火。从子生芽。如安石榴庵罗果等。口生涎水。如是等法。不名即彼。不名异彼。如是一切诸因缘法。转不转事。诸有智者。善思量应知。是中阴者。所谓说色受想行识。彼托生者。此诸阴灭。因彼灭阴。后相似生。然实无有一毫等法从此至彼。此是世间渐次之义。以是义故。一切世间。无常不净苦无我等。以能观察如是事故。于诸法中不生疑惑。不疑惑故则不生染。不生染故则不生着。不生着故则不虚渴。不虚渴故则不造业。以无业故则不取事。不取事故不造有为行。无有为行。故则不复生。以不生故无有一切身心等苦。如是不造五种因故。则于彼处无七种果。以无果故名为解脱。如是作故。则是释成不生不灭不常不断。有边无边如是等句。于中有偈。   不见无缘生  决定是正义   于诸最妙事  是故不成断   于中无所减  亦复无所增   应见如谛实  随状及如彼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未知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未知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卷第一(并序)   问曰。昔者宝云法师。尝有撰集赞释玄辩。近岁孤山阇梨。又以章记表明微旨。今复纂述其故何哉。答曰。宝云。讲次学徒随录义或阙如。未...

百业经 耶惟檀王妃--堪布索达吉

百业经 耶惟檀王妃--堪布索达吉

耶惟檀王妃   ——同等情境被侮,两世回辱恶人   当佛陀在迦毗皤窣堵城中时,提婆达多因杀害莲花色比丘尼,被萨迦国王驱逐出境。无处可去的提婆达多,决定到迦毗皤窣堵城。   到了之后,他又琢磨:「我现在...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第七卷--提婆设摩阿罗汉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第七卷--提婆设摩阿罗汉

  第七卷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所缘缘蕴第四之二   诸色界系善心,有能了别色界系法耶?   曰:能了别,谓若麤若苦若障,若静若妙若离,若如病若如痈,若如箭若恼害,若无常若苦若空若无我,若于因谓...

五灯会元第十七卷--大川济

五灯会元第十七卷--大川济

  五灯会元卷第十七   临济宗   南岳下十一世   石霜圆禅师法嗣   隆兴府黄龙慧南禅师   信州章氏子。依泐潭澄禅师。分座接物。名振诸方。偶同云峰悦禅师游西山。夜话云门法道。峰曰。澄...

东方三圣开光法语--未知

东方三圣开光法语--未知

  药师三圣开光法语   药师如来,莲座降临;   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辅弼莲座同莅临!   佛面犹如净满月,亦如千日放光明,   圆光普照于十方,慈悲喜舍皆具足;   如于此会见佛座,一切尘刹悉如是...

长寿王经--西晋录

长寿王经--西晋录

  长寿王经   僧佑录云安公失译经人名今附西晋录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佛告诸比丘。昔有菩萨为大国王。名曰长寿。王有太子。名曰长生。王治国以政。刀杖之恼不加吏民。风雨时节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