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漏分布经--安世高

佛说漏分布经一卷 后汉三藏法师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留国行治处名为法。时拘留国人会在时。佛告诸比丘。比丘应唯然。比丘从佛闻。佛便告如是。比丘听当为说法。上起亦利中起亦利遍竟亦利。有利有方便。具足现意行当为听真。谛受为念听说。比丘应唯如是。比丘。便从佛闻。便说是。比丘当知漏。亦当知漏从本有。亦当知从漏受殃。亦当知漏分布。亦当知漏尽。亦当知受何行令漏毕。   比丘当知痛。亦当知痛从本有。亦当知从痛受殃。亦当知痛分布。亦当知痛尽。亦当知受何行令痛毕。   比丘当知思想。亦当知思想从本有。亦当知从思想受殃。亦当知思想分布。亦当知思想尽。亦当知受何行令思想毕。   比丘当知爱欲。亦当知爱欲从本有。亦当知从爱欲受殃。亦当知爱欲分布。亦当知爱欲尽。亦当知受何行令爱欲毕。   比丘当知行。亦当知行从本有。亦当知从行受殃。亦当知行分布。亦当知行尽。亦当知受何行令行毕。   比丘当知苦。亦当知苦从本有。亦当知从苦受殃。亦当知苦分布。亦当知苦尽。亦当知受何行令苦毕。   比丘当知漏。亦当知漏从本有。亦当知从漏受殃。亦当知漏分布。亦当知漏尽。亦当知受何行令漏毕。   何等为当知漏。谓有三漏。一为欲漏。二为有漏。三为痴漏。如是为知漏。   何等为当知漏从本有。谓痴为漏本从是本有。如是为知漏从本有。   何等为当知从漏受殃。谓从痴行漏。所行如从。殃亦如行受。或堕好处或堕恶处。如是为知从漏受殃。   何等为当知漏分布。谓堕地狱是为行异。或堕畜生是为行异。或堕饿鬼是为行异。或堕天上是为行异。或堕人中是为行异。如是为知漏分布。   何等为当知漏尽。谓痴已尽漏便尽如便尽。如是为知漏尽。   何等为当知受行令漏毕。谓是八种道行。一为直见。二为直更。三为直语。四为直行。五为直业。六为直方便。七为直念。八为直定。如是为知受行令漏毕。若诸比丘。比丘已知漏如是。知漏从本有如是。知从漏受殃如是。知漏分布如是。知漏尽如是。知受行令漏毕如是。是名为比丘。悔厌世间行清净得道令漏尽毕。   比丘当知痛。亦当知痛从本有。亦当知从痛受殃。亦当知痛分布。亦当知痛尽。亦当知受何行令痛毕。   何等为当知痛。谓有三痛。一为乐痛。二为苦痛。三为亦不乐亦不苦痛。如是为知痛。   何等为当知痛从本有。谓本思望。如是为知痛从本为。   何等为当知从痛受殃。谓有所思更是为苦。如是为知从痛受殃。   何等为当知痛分布。在比丘。比丘乐痛更。乐痛更知。苦痛更。苦痛更知。不乐不苦痛更。不乐不苦痛更知。乐痛身更。乐痛身更知。苦痛身更。苦痛身更知。不乐不苦痛身更。不乐不苦痛身更知。乐痛念更。乐痛念更知。苦痛念更。苦痛念更知。不乐不苦痛念更。不乐不苦痛念更知。乐痛望得。乐痛望得知。苦痛望得。苦痛望得知。不乐不苦痛望得。不乐不苦痛望得知。乐痛不望得。乐痛不望得知。苦痛不望得。苦痛不望得知。不乐不苦痛不望得。不乐不苦痛不望得知。乐痛家中居。乐痛家中居知。苦痛家中居。苦痛家中居知。不乐不苦痛家中居。不乐不苦痛家中居知。乐痛离家中居。乐痛离家中居知。苦痛离家中居。苦痛离家中居知。不乐不苦痛离家中居。不乐不苦痛离家中居知。如是为知痛分布。   何等为当知痛尽。谓念思却痛便尽。如是为知痛尽。   何等为当知受行令痛毕。谓是八种道行。一为直见。二为直更。三为直语。四为直行。五为直业。六为直方便。七为直念。八为直定。如是为知受行令痛毕。若比丘。比丘已知痛如是。知痛从本有如是。知从痛受殃如是。知痛分布如是。知痛尽如是。知受行令痛毕如是。名为比丘悔厌世间行清净得道令痛尽毕。比丘当知思想。亦当知思想从本有。亦当知从思想受殃。亦当知思想分布。亦当知思想尽。亦当知受何行令思想毕。何等为当知思想。谓有四思想。一为少思想。二为多思想。三为无有量思想。四为无所有不用思想。如是为知思想。   何等为当知思想从本有。谓本为思想。如是为知思想从本有。   何等为当知从思想受殃。谓如思想为。如思想行。是名为行。如是为知从思想受殃。   何等为当知思想分布。谓色思想为异。声思想亦异。香思想亦异。味思想亦异。身更粗细思想亦异。如是为知思想分布。   何等为当知思想尽。谓思想已尽思想便尽。如是为知思想尽。   何等为当知受行令思想毕。谓是八种道行。一为直见。二为直更。三为直语。四为直行。五为直业。六为直方便。七为直念。八为直定。如是为知受行令思想毕。若诸比丘。比丘已知思想如是。知思想从本有如是。知从思想受殃如是。知思想分布如是。知思想尽如是。知受行令思想毕如是。是名为比丘悔厌世间行清净得道令思想尽毕。   比丘当知爱欲。亦当知爱欲从本有。亦当知从爱欲受殃。亦当知爱欲分布。亦当知爱欲尽。亦当知受何行令爱欲毕。   何等为当知爱欲。谓爱欲为五种欲得欲最在心欲爱色随意可贪相近。何等为五。一为眼可色欲得欲最在心欲爱色随意可贪相近。二为耳可声欲得欲最在心欲爱色随意可贪相近。三为鼻可香欲得欲最在心欲爱色随意可贪相近。四为口得味欲得欲最在心欲爱色随意可贪相近。五为身得粗细更知欲得欲最在心欲爱色随意可贪相近。如是为知爱欲。   何等为当知爱欲从本有。谓本为思。如是为知爱欲从本有。   何等为当知从爱欲受殃。若为所爱欲。已生欲望。诤待向待便如殃思待。便从是致殃随。或好处或恶处。如是为知从爱欲受殃。   何等为当知爱欲分布。谓色爱欲为异。声爱欲亦异。香爱欲亦异。味爱欲亦异。身更粗细爱欲亦异。如是为知爱欲分布。   何等为当知爱欲尽。谓思已尽爱便尽。如是为知爱欲尽。   何等为当知受行令爱欲毕。谓是八种道行。一为直见。二为直更。三为直语。四为直行。五为直业。六为直方便。七为直念。八为直定。如是为知受行令爱欲毕。若诸比丘。已知爱欲如是。知爱欲从本有如是。知从爱欲受殃如是。知爱欲分布如是。知爱欲尽如是。知受行令爱欲毕如是。是名为比丘悔厌世间行清净得道令爱欲尽毕。   比丘当知行。亦当知行从本有。亦当知从行受殃福。亦当知行分布。亦当知行尽。亦当知受何行令行毕。   何等为当知行。谓所思念向不离是为行。如是为知行。   何等为当知行从本有。谓从爱欲有为。从爱行有本。如是为知行从本有。何等为当知从行受殃福。谓有黑行为黑殃。令致堕下。有清白行。令清白福。行得上上。是为知从行受殃福。   何等为当知行分布。谓有黑行。从黑受殃。有清白行。从清白受清白福。有黑白行。令致黑白殃福。有亦非黑亦非清白行。令从是受福。行行尽毕。如是为知行分布。   何等为当知行尽。谓爱已尽行便尽。如是为知行尽。   何等为当知受行令行毕。谓是八种道行。一为直见。二为直更。三为直语。四为直行。五为直业。六为直方便。七为直念。八为直定。如是为知受行令行毕。若诸比丘。比丘已知行如是。知行从本有如是。知从行受殃如是。知行分布如是。知行尽如是。知受行令行毕如是。是名为比丘悔厌世间行清净得道令行尽毕。   比丘当知苦。亦当知苦从本有。亦当知从苦受殃。亦当知苦分布。亦当知苦尽。亦当知受何行令苦毕。   何等为当知苦。谓当知生为苦。当知老为苦。当知病为苦。当知死为苦。当知近不相于为苦。当知爱别离为苦。当知所求不得为苦。当知卒五阴为苦。如是为知苦。   何等为当知苦从本有。谓本为痴。痴为苦本。如是为知苦从本有。   何等为当知从苦受殃。谓痴未闻经世间人。已身中更苦痛剧。剧苦最痛所不可意。应当从是念断。为从外求念外有为。依外从求为。有沙门婆罗门一言二言三言四言五言百言。持咒祠。令从是能得解身苦。如是求苦殃或苦殃。如是为知从苦受殃。   何等为当知苦分布。谓有苦少受殃久。或有苦少受殃疾解。或有苦多受殃久。或有苦多受殃疾解。如是为知苦分布。   何等为当知苦尽。谓痴已尽苦便尽。如是为知苦尽。   何等为当知受行令苦毕。谓是八种道行。一为直见。二为直更。三为直语。四为直行。五为直业。六为直方便。七为直念。八为直定。如是为知受行令苦毕。若诸比丘。比丘已知苦如是。知苦从本有如是。知从苦受殃如是。知苦分布如是。知苦尽如是。知受行令苦毕如是。是名为比丘悔厌世间行清净得道令苦尽毕。佛说如是。比丘受着意佛所说乐行从行。致清净无为。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佛说如来师子吼经--佛陀扇多

佛说如来师子吼经--佛陀扇多

佛说如来师子吼经 元魏天竺三藏法师佛陀扇多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日月宫中胜藏殿上。与大比丘众九万九千亿人众俱。菩萨摩诃萨八万四千亿那由他百千万人。   尔时世尊告胜积菩萨言。汝往北方去...

百业经 果嘎勒嘎比丘--堪布索达吉

百业经 果嘎勒嘎比丘--堪布索达吉

果嘎勒嘎比丘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一时,佛在王舍城(Rajagadha),果嘎勒嘎比丘(提婆达多的眷属之一)住在萨呷玛山,...

大庄严经论--马鸣菩萨

大庄严经论--马鸣菩萨

大庄严经论 马鸣菩萨造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大庄严论经卷第一   前礼最胜尊  离欲迈三有   亦敬一切智  甘露微妙法   并及八辈众  无垢清净僧   富那胁比丘  弥织诸论师   萨婆室婆众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五十三回拜普贤菩萨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五十三回拜普贤菩萨

  善财经过弥勒楼阁的证悟,须臾之间,即到一百一十城以外的普门国苏摩那城。城门高大无比。善财立于城门,思维文殊师利童子。忽然一只巨手按在善财头顶上,善财顿然感到遍身清凉,心地舒畅无比,听到文殊师利...

诸教决定名义论--施护

诸教决定名义论--施护

诸教决定名义论 圣慈氏菩萨造宋三藏传法大师施护译      归命一切佛世尊  归命所说三乘法   归命一切和合众  归命普贤法界理   今当略说一切教中诸根本字。彼如实义此中云何。所谓。   唵字最为...

一个嗔恨的念头,竟换来躲不掉的果报!

一个嗔恨的念头,竟换来躲不掉的果报!

  一个嗔恨的念头,竟换来躲不掉的果报!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告诉目犍连(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说:“你的债主快到了!”  目犍连回答:“我有神通,可以超越须弥山。如果我的债主从东来,我就向西;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