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本相倚致经--安世高

佛说本相倚致经一卷 后汉沙门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本有爱不见不了。今见有从有爱。设是本有爱无有今为有。今见分明。从是本因缘。令致有爱。有爱比丘从致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从有爱致本。谓为痴。   痴亦比丘有从致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痴有本从致。谓为五盖。   五盖比丘亦从有本致。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五盖从有致。谓为三恶行。三恶行比丘亦有本从致。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三恶行本从致。谓为不摄根。   不摄根比丘亦有本从致。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不摄根从致。谓非本念故。   非本念比丘亦有本从致。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非本念从致。谓不信故。   不信比丘亦有本从致。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不信本从致。谓恶非法闻故。   非法闻比丘亦有本从致。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非法闻本从致。谓非贤者人事。   非贤者亦有本从致。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非贤者从致。谓非贤者人共会乐。   如是比丘已不贤者聚会满。令不贤者事满。已不贤者事满。令非法满。已非法满。令不信满。已不信满。令非本念满。已非本念满。令不摄根满。已不摄根满。令三恶行犯法满。已三恶行犯法满。令五盖满。已五盖满。令痴满。已痴满。令有世间爱满。如是爱乐满稍转稍转猗增有。   度世智慧解脱亦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度世智慧解脱本。谓七觉意为本。   七觉意从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七觉意从有本。谓为四意止。   四意止从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四意止从有本。谓三清净行。   三清净比丘亦有本从行。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三清净有本。谓为守摄根。   守摄根亦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守摄根有本。谓为本念故。   本念比丘亦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本念本。谓为信本。   信本比丘亦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信本有本。谓闻法经本。   闻法经亦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闻法经本。谓事贤者本。   事贤者亦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事贤者有本。谓贤者聚本。   如是比丘。聚贤者能得事贤者。已事贤者。便闻法言。已闻法言。便致信本。已致信本。便得念本。已得念本。便摄守根。已摄守根。便得三清净。已有三清净。便得四意止。已得四意止本。便有七觉意。已有七觉意。便有无为解脱得度世。如是解脱度世。转转本。令得度世。佛说如是。弟子受行。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释迦牟尼佛广传六:.金铠逐步统领四大洲79

释迦牟尼佛广传六:.金铠逐步统领四大洲79

  久远之前有一金城地方,当地国王名为金子,释迦牟尼佛那时即转生为金子国王太子,名为金铠。金铠又有一妹,名为金光,金光后与一大臣之子名为欲精者贪享世间妙欲,以致因不净行而毁坏种姓规矩,国王得知后便...

法华文句记--未知

法华文句记--未知

法华文句记 唐天台沙门湛然述 法华文句记卷第一上 释序品初   言文句者。文谓文字一部始终。故云。文即是字为二所依。句谓句读义通长短。故云。名诠自性句诠差别。此亦不论色行等体今但以句而分其文。故云文句...

《百喻经卷下》:90、地得金钱喻

《百喻经卷下》:90、地得金钱喻

  【译文】  90、地得金钱喻  曾有一个穷人,在路上走着,路途中偶然拾得一囊金钱,心中大喜,随即一一点数起来。还没能数完,失主忽然寻找过来,把钱全都夺了回去。这人当时后悔没有快快离去,懊恼的心...

佛教故事:老病死苦常随逐

佛教故事:老病死苦常随逐

  过去,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一天,波斯匿王在闲静处,作如是思惟:‘世间上有三种法,是可憎、不可爱、不可追念的。何谓可憎呢?就是老;何谓不可爱?就是病;何谓不可追念,就是死。’  波斯匿王...

莲宗十三祖 印光大师

莲宗十三祖 印光大师

  1.生平  印光大师(公元1861~1941年)。  讳圣量,别号常惭愧僧、陕西郃阳人。幼随兄读儒书,颇以传承儒家圣学自任,应和韩欧辟佛之议。后来,病困数载,始悟前非,顿革先心,出世缘熟,即投...

妙吉祥平等秘密最上观门大教王经第四卷--慈贤法师

妙吉祥平等秘密最上观门大教王经第四卷--慈贤法师

  第四卷妙吉祥平等秘密最上观门大教王经   尔时世尊。作如是观。说如是法。现如是神变已。会中复有金刚手菩萨从座而起。绕佛三匝却住一面。右膝着地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闻如是法。见如是神变。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