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本相倚致经--安世高

佛说本相倚致经一卷 后汉沙门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本有爱不见不了。今见有从有爱。设是本有爱无有今为有。今见分明。从是本因缘。令致有爱。有爱比丘从致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从有爱致本。谓为痴。   痴亦比丘有从致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痴有本从致。谓为五盖。   五盖比丘亦从有本致。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五盖从有致。谓为三恶行。三恶行比丘亦有本从致。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三恶行本从致。谓为不摄根。   不摄根比丘亦有本从致。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不摄根从致。谓非本念故。   非本念比丘亦有本从致。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非本念从致。谓不信故。   不信比丘亦有本从致。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不信本从致。谓恶非法闻故。   非法闻比丘亦有本从致。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非法闻本从致。谓非贤者人事。   非贤者亦有本从致。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非贤者从致。谓非贤者人共会乐。   如是比丘已不贤者聚会满。令不贤者事满。已不贤者事满。令非法满。已非法满。令不信满。已不信满。令非本念满。已非本念满。令不摄根满。已不摄根满。令三恶行犯法满。已三恶行犯法满。令五盖满。已五盖满。令痴满。已痴满。令有世间爱满。如是爱乐满稍转稍转猗增有。   度世智慧解脱亦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度世智慧解脱本。谓七觉意为本。   七觉意从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七觉意从有本。谓为四意止。   四意止从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四意止从有本。谓三清净行。   三清净比丘亦有本从行。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三清净有本。谓为守摄根。   守摄根亦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守摄根有本。谓为本念故。   本念比丘亦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本念本。谓为信本。   信本比丘亦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信本有本。谓闻法经本。   闻法经亦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闻法经本。谓事贤者本。   事贤者亦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事贤者有本。谓贤者聚本。   如是比丘。聚贤者能得事贤者。已事贤者。便闻法言。已闻法言。便致信本。已致信本。便得念本。已得念本。便摄守根。已摄守根。便得三清净。已有三清净。便得四意止。已得四意止本。便有七觉意。已有七觉意。便有无为解脱得度世。如是解脱度世。转转本。令得度世。佛说如是。弟子受行。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菩提流支

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菩提流支

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 天亲菩萨造元魏三藏法师菩提流支译 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卷上(一名伽耶山顶经论)   见诸众生烦恼缚  起菩提愿为救拔   如是正觉慈悲尊  顶礼造论释经故   我论能尽烦恼怨...

佛说宿命陀罗尼--法贤

佛说宿命陀罗尼--法贤

佛说宿命陀罗尼 宋三藏法师法贤奉诏译 那谟(引)婆誐嚩帝(引)阿刍毗夜(二合引)野(一)怛他(引)誐多(引)野(二)阿啰曷(二合)帝(引)三藐讫三(二合)没驮(引)野(三)怛[寧*也](切同)他(...

一世守戒,千万世的解脱

一世守戒,千万世的解脱

  佛陀时代,很多比丘修头陀行,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一天晚上,有位比丘在坟墓间坐禅,忽然来了个鬼,那凶恶的样子真是怕人!他不知怎么的就挖开一座坟墓,把里头的死尸拖出来,手里拿了一根鞭子,对着尸体狠...

地藏经全文注音版--未知

地藏经全文注音版--未知

  地藏经全文(注音版)   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   赞   稽首本然净心地无尽佛藏大慈尊   南方世界涌香云香雨花云及花雨   宝雨宝云无数种为祥为瑞遍庄严   天人问佛是何因佛言...

这个例子说明太讲究了是无法得到解脱的

这个例子说明太讲究了是无法得到解脱的

  南天竺国,有个男子,皈依佛法,出家修道。但他有一种习气,喜欢经常洗澡,又用酥油等物,满身涂抹,一定要使身体十分洁净香滑。其他吃的穿的,也要求十分讲究。总之一句话,他是挺宝贵他的肉体的。所以修了...

六祖坛经的般若思想--济群法师

六祖坛经的般若思想--济群法师

六祖坛经的般若思想 闽南佛学院济群法师   禅宗自四祖后,《金刚经》逐渐取代了《楞伽经》的地位,四祖道信劝人念"摩阿般若波罗密"(见《指月录·道信传》卷四)。五祖弘忍创东山法门,普劝僧俗读诵《金刚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