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应法经--竺法护

佛说应法经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拘类法治处。彼时佛告诸比丘。谓今此世间。如是淫。如是欲。如是爱。如是乐。如是喜。但不爱不念法败坏。爱法念增。彼如是淫。如是欲。如是爱。如是乐。如是喜。而令不善法转增。爱善法转减。我法甚深。难见难觉难了难知。如是我法甚深。难见难觉难了难知。而令今不爱善法减。爱善法增。与此四法相应。世间有此。云何为四。有与法相应。现在乐后受苦报。有法与相应。现在苦后受乐报。有法与相应。现在苦后受苦报。有法与相应。现在乐后受乐报。云何法相应。现在乐后受苦报。或有一自乐欢喜行于杀。因杀以为乐以为喜。彼喜彼欢喜。不与取淫欲行妄言至邪见。因邪见以为喜以为乐。此如是身乐意乐。不善为不善。亦不成神通。不至等道。不与涅槃相应。此法相应现在乐后受苦报。云何法与相应。现在苦后受乐报。或有一自苦行不乐行。弃于杀因弃杀。以为苦以为不喜。彼自行苦不喜行。不与取淫欲行妄言至邪见。因弃舍邪见。为等见以为苦。以为不喜。如是身行苦意行苦善为善。成神通至等道。与涅槃相应。与此法相应。现在苦后受乐报。云何法相应。现在苦后受苦报。或有一自行苦自不喜行于杀。因杀故以为苦以为不喜。彼自苦自行不喜。不与取淫欲行妄言至邪见。因邪见有不乐有不喜。如是身行苦意行苦。不善受不善。不成神通不至等道。不与涅槃相应。此法相应。现在苦后受苦报。云何法相应。现在乐后受乐报。或有一自行乐自行喜弃于杀。因弃杀以为乐以为喜。彼喜彼乐。不与取淫欲行妄言至邪见。弃舍离因弃舍离邪。以为乐以为喜。如是身乐行意乐行。行善为善。成神通至等道。与涅槃相应。此法相应。现在乐后受乐报。谓彼此法相应。现在乐后受苦报。非是慧慧者说。不知如真。与此法相应。现在乐后受苦报。彼如是不知如真。彼行不弃。彼行不弃故。不爱不乐法转增。爱法转减。犹若阿摩尼药。色具足香具足味具足。彼杂于毒。有人有患便饮之。彼饮可口。饮时不住咽。饮已变。为非药。如是与此法相应。现在乐后受苦报。非智慧无慧故。不知如真。与此法相应。现在乐后受苦报。彼不知如真。彼行不弃。彼行不弃者。不爱不乐法转增。爱法乐法转减。此法非智慧。谓应此法。现在苦后受乐报。非智慧非智慧。不知如真。与此法相应。现在苦后受乐报。彼不知如真。亦不行彼弃舍彼。不行弃舍者。不爱不乐法转增。爱喜法转减。此法非智慧。彼法相应。现在苦后受苦报。非智慧非智慧。与此法相应。现在苦后受苦报。不知如真。彼行不弃。彼行不弃者。不爱不乐法转增。爱法乐法转减。犹若大小便杂毒已。有人有病而取饮之。彼饮时咽苦不下及臭无味。饮时坏咽。饮已变为非药。如是应此法。现在苦后受苦报。不知如真。谓应此法。现在苦后受苦报。彼不知如真。彼行不弃舍。彼行不弃舍已。不爱不喜法转增。爱喜法转减。此法非智慧。谓应此法。现在乐后受乐报。非智慧慧者所说。不知如真。应此法现在乐后受乐报。彼不知如真彼不行弃舍离。彼不弃不舍离。不爱不喜法转增。爱喜法转减。此法非智慧。彼行法知如真。彼不行法知如真。彼行法知如真。彼不行法知如真者。未行法当行。应行法当不行。彼未行经当行。应行法当不行者。不善法转增。善法转减。此法非智慧。谓彼应此法。现在乐后受苦报。智慧慧者所说知如真。彼应此法。现在乐后受苦报。彼如是知如真。彼不行彼弃舍离。不行弃舍离已。彼便不行弃舍离。不善法减善法转增。此法智慧。谓彼应此法。现在苦后受乐报。是智慧慧者所说。知此真。彼应此法。现在苦后受乐报。彼如是知如真。彼行彼不弃不行不弃舍已。不爱不喜法转减。爱喜法转增。此法是智慧。犹若大小便种种药草杂。有人有患取饮之。彼饮时不住咽。饮时坏咽。饮已应如药法。如是应此法。现在苦后受乐报。是智慧慧者所说知如真。谓应此法。现在苦后受乐报。彼如是知如真。彼行不弃舍。彼已不弃舍已。不爱不喜法转减。爱喜法转增。此法是智慧。谓彼应此法。现在苦后受苦报。是智慧慧者所说。知如真。谓应此法。现在苦后受苦报。彼如是知如真。彼不行弃舍离。不行弃舍离已。不爱不喜法转减。爱喜法转增。此法是智慧。谓应此法。现在乐后受乐报。是智慧慧者所说。谓应此法。现在乐后受乐报。彼如是知如真。彼行不舍离。不行不舍离已。不爱不喜法转减。爱喜法转增。此法是智慧。犹若酥蜜种种药杂。有人有病取便饮之。彼饮利咽。饮时不住咽。饮已应如药法。如是应此法。现在乐后受乐报。是智慧慧者所说知如真。谓应此法。现在乐后受乐报。彼如是知如真。彼行不舍离。彼行不舍离已。不爱不念法转减。爱念法转增。此法是智慧慧者所说。彼行法已知如真。不行法已知如真。彼行法知如真。不行法知如真。不行法便不行。应行法当行。彼不行法便不行。应行法当行者。不善法转减。善法转增。此法是智慧慧者应此四法。世间有此说。此者是所因说。佛如是说。彼诸比丘。闻世尊所说。欢喜而乐。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四分律   卷一至五--佛陀耶舍、竺佛念

四分律 卷一至五--佛陀耶舍、竺佛念

《四分律》第一卷 初分之一 稽首礼诸佛  及法比丘僧 今演毗尼法  令正法久住 优波离为首  及余身证者 今说戒要义  诸贤咸共听 今欲说深戒  为乐持戒者 为能讽诵者  利益诸长老 今说十句义  ...

金刚经说什么 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分--南怀瑾

金刚经说什么 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分--南怀瑾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修一切善法...

十地经论  一至三--菩提流支(译)

十地经论 一至三--菩提流支(译)

《十地经论》序 侍中崔光撰 十地经者。盖是神觉之玄苑。灵慧之妙宅。亿善之基舆。万度之纲统。理包群藏之秘。义冠众典之奥。积渐心行。穷忍学之源。崇广住德。极道慧之府。所以厚集肇虑。朗成圆种。离怖首念。赫为...

欲海狂回     卷二--佚名

欲海狂回 卷二--佚名

欲海狂回卷二 受持篇 居官门 (共计十科,七十有五条,多属治国平天下之事) 万恶之首,实唯邪婬。况居高位,式化匪轻〖式化,以自身为榜样教化民众〗。作君股肱,纳诲宜勤。为民父母,训俗须殷。敢竭刍荛,...

水陆仪轨会本--佚名

水陆仪轨会本--佚名

水陆仪轨会本 第一行开启结界法事 至心归命礼。十方法界,诸佛法僧。常住三宝。 【◎述「净三业偈」】 ○法性湛然周法界。甚深无量绝言诠。自从一念失元明。八万尘劳俱作蔽。 ○此日修斋兴普度。肃清意地谨威仪...

楞伽经白话解卷一--观辉

楞伽经白话解卷一--观辉

楞伽经白话解卷一     楞伽经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   学子观辉白话解   前言   序   在灵山法会上,大梵天王以金色的波罗花献给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拈着这金色的波罗花向到会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