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是对人的一种警示

印顺法师:生病是对人的一种警示

  有一天,阿难尊者顶礼佛后,觉察到佛身体有恙。阿难尊者说:佛啊,您是天尊之体,为什么皮肉也会松弛老化,不如从前?

  佛说:是的,阿难!因为凡是血肉之躯,都必定为病患所逼、为死亡所恼。我现在已是衰微之年,年近八十,这是自然现象,不足为奇啊。

  阿难尊者听到这样的话,一时悲从中来,泪流哽噎,难过地说:唉!衰老的来临,为何竟至于此!

  接下来,佛开示大众说:世间人所爱敬的,是少壮之年、无有病痛、寿命与恩爱集聚,世人所不喜的是老、病、死与恩爱别离。然而在世间,这四件事是诸天、世人乃至转轮圣王与诸佛都无法避免的。

  不觉悟圣贤的戒定慧与解脱之道,便会在生死中轮回。因此,大家应当追求涅槃这种不生、不老、不病、不死之法,恩爱别离这些事情应当常念为无常。

《增一阿含经》

  省思:

  佛陀也会生病,更何况凡夫。生病是对人的一种警示,让我们知道人生无常,不知道什么时候病苦灾难便会来临,提醒我们要珍惜光阴,把握自己。

  都说人生是场修行,修身修心。生活中需要修行的方方面面太多,有没有想过,我们最讨厌的生病,也是一种修行。借病修行,借痛觉心。对修行人来说,疾病是种恩赐,而不是惩罚。

  在生病时,欲望会降到最低,贪嗔痴会被最大程度降伏,过去的攀比心、嫉妒心、造作心、嗔恨心也都一定程度上减轻。而此时,生病所带来的痛楚是一种觉性的显现,修行人可以借着疼痛的感觉观察自心,洞悉自我的虚妄和佛性的真知。

  遇到一种障碍,能增加一种智慧;遇到一种违缘,能提升一个层次。如果没有过去种的因,今天不可能生这种病。这些病本来就在身上存在的,今天缘分成熟了,病显现了,也可以说是业力现前了,所以生病的过程也可视为去病。

  如果这样转换心境,生病即是消业还债,亦是去病去魔,是好事。病魔来了,你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修自轻他重、自他相换的菩提心,希望自己能承担众生的病痛。通过这样的修法,能消业积福,还能提高自己的修行层次,也是好事。

  另外,人在病中,最能体察到亲情的可贵。在你病得身不由己时,伴侣是不是在给你喂饭、擦身;儿女是不是在那段时间特别听话,推着轮椅陪你散步,为你端茶递水。感受了这些暖暖的细节,生活中那些对家人的小抱怨,是不是可以放下?

  病重难受时,多想想家人的不离不弃,除了缓解苦痛之外,是不是懂得了何为感恩?所以说生病啊,真是场修行,调身之前必先养心。心养得平静安详了,身才会有希望。

点我:

相关文章

吝啬的伊利沙

吝啬的伊利沙

  从前有个人,名叫伊利沙,家中有千顷良田,满仓米谷,牛羊成群,奴仆成百,金银财宝和绫罗绸缎数也数不清。  但是,他生性吝啬,不但平日一个钱,恨不得掰成八个来花,也从来不布施任何东西,自己的日常生...

因果轮回:冤冤相报何时了 佛教佛典故事

因果轮回:冤冤相报何时了 佛教佛典故事

na mo a mi tuo fo南 無 阿 彌 陀 佛  过去有个男子,娶了两位太太:大太太膝下无子,小太太则生了一位容貌端正、模样可爱的男婴。  由于丈夫非常喜欢这个小儿子,...

看看现在!还是古人善根深厚啊!

看看现在!还是古人善根深厚啊!

  光绪十六年冬,大师一肩云水,行脚于东北白山黑水之间,领略了关外的冰雪世界。次年返回北京,住圆广寺。  一天,大师与一位法师从西直门外向圆广寺方向走去,碰到一个要饭的,十五六岁的年纪,看上去并没...

《百业经》:(5)春乾摩比丘尼──两世驼背等流果报

《百业经》:(5)春乾摩比丘尼──两世驼背等流果报

  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传讲  堪布索达吉译导  (5)春乾摩比丘尼──两世驼背 等流果报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大比丘尼⑴(Bhikkhuni),名曰春乾摩,她有众多眷属和尼众经堂。所居附近有许...

佛说在家居士有四个法宝,在现世获大利益

佛说在家居士有四个法宝,在现世获大利益

    昔日,佛陀于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有一位婆罗门青年名叫‘佛移’,前来问讯顶礼后,恭敬地向佛陀请法:‘世尊,在家之人如何能在现世获得利益、安乐?’  佛陀慈蔼地说:’在家居士有四个法宝,现...

 衣服供养

衣服供养

  有一天,佛陀示现疾病,静静的休养着。这病讯给频婆娑罗王知道以后,赶快叫御医耆婆前去为佛陀治疗。  佛陀病好以后,御医耆婆一心想要送一样礼物供养佛陀,他左思右想,不知道要送什么礼物才合适。后来,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