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佛赞呗伽陀--法天

七佛赞呗伽陀 宋西天中印度三藏传教大师法天奉诏译 毗婆尸佛赞   惹(仁拶反)誐捺麌(二合)龙勇(二合反)秫啰曩啰路(引)迦布(引)[口*爾]镫(一句)讫哩(二合)播(引)钵吒用(二合反)跛啰呬怛谟(引)乞叉(二合)祢(泥曳反)舍亘(二句)尾钵始也(二合)能(上)底哩(二合)婆(去)嚩(武钵反)摩护伽播(引)啰[口*儼](三句)曩么(引)弭镫苏(上)誐哆(去)誐底孕(二合反)怛他(去引)誐怛荫(二合反引四句) 式弃佛赞   阿(去)难(上)哆播(引)嚟婆(去)嚩(无可反)娑(去引)誐嚟悉弭(二合二句)[寧*吉](重呼)么惹拽(二合反)么(引)能(去)钵啰(二合)舍铭(引)乞史也(三合)路(引)亘(二合)钵啰(二合)迦(去引)始姤(引)曳曩醯哆(去)野达(转舌呼)谟(去引三句)曩谟(引)窣堵(二合)怛萨昧(二合)式企(引)宁[口*爾]曩(引)野(四句) 毗舍浮佛赞   鑁(无满反)尾湿嚩(二合)部吻(无肯反)没邓(一句)赞捺啰(二合引)迦(去)地揭帝惹(仁左反)僧(去二句)娑(引)誐嚧伽弭嚩(引)誐(引)邓(三句)倪野(二合反)祢(泥曳反)曩尾曩曳曩拶(四句) 俱留孙佛赞   野萨拽(二合反)弩(鼻音重呼)啰始铭(二合短呼)钵啰(二合)底(丁以反)昧哩野(二合)戍(引)鼻(一句)啰[口*楞](去引)讫哩(二合)哆(引)婆(去引)底(丁以反)嚩(武钵反)逊驮哩琰(二句)噢努沬嚩(二合)囕补涩播(二合)弭嚩(引)那部(二合)镫(三句)镫鑁(无满反)祢(泥曳反)讫啰(二合)矩璨捺摩贺(引)母[寧*頁](宁顶反引)捺囕(二合引四句) 迦诺迦牟尼佛赞   尾娑(去)哩拏(引)尾誐怛沫[口*(隸-木+士)]曩唧怛娑(去一句)尾啰(引)[口*儗](霓以反)拏(引)萨怛怛醯哆(去引)弩(鼻音)迦(去引)哩拏(重呼二句)喝怛怛谟(引)尾誐多沬[口*(隸-木+士)]曩曳曩镫(三句)苏(上)啰(引转舌呼)唧镫揭曩揭母[寧*吉]曩么(引)么野(二合引)憾(四句) 迦葉波佛赞   钵啰(二合)怛钵怛(二合)左(引)弭迦啰啰湿铭(二合)偶(引)[口*陵](去一句)娑贺娑啰(二合)素哩野(二合引)地迦(去声呼)祢(泥曳反引)钵哆(二合)帝惹(仁左反)僧(去二句)路句(引)怛懵萨(转舌)嚩(无可反)惹(仁左反)曩(引)鼻吻(无肯反)宁孕(二合反三句)吻那(去引)沬野(二合反)憾迦(引)舍钵曩(引)么地[口*孕](四句) 释迦牟尼佛赞   (此赞一首先已到中夏流行出正密三藏新赞集中收录)   嚩(无个反)抧野(二合反)秫惹[口*(隸-木+士)]钵啰(二合)底(丁以反)冒(重呼)[亭*夜]路(引)亘(一句)素哩琰(二合引)秫惹[口*(隸-木+士)]哩嚩(武钵反)钵那么(二合)讪(去)赧(二合二句)愈[寧*吉]没哩(二合)哆(入)设抧也(二合反)母[寧*吉]钵啰(二合)祢(泥曳反)钵(三句)萨怛(二合)萨昧(二合)曩莫播啰么迦(引)噜抳(尼整反)迦(引)野设(引)悉底哩(三合引四句) 当来化主慈氏菩萨赞   昧怛[口*(隸-木+士)](二合)野曩(引)么(引)睹史哆(引)攞野萨吐(二合一句)野萨曳(二合反)迦(去)惹曩么(二合引)怛哩哆(引)醯冒(重呼)地(二句)噜怛钵(二合)餐(入)帝嗫苏(上)誐哆(入)毕[口*栗](二合)体尾琰(二合反三句)萨(转舌)嚩(无可反引)怛么(二合)曩(引)憾(胡敢反)钵啰(二合)拏妒(引)湿铭(二合)怛萨昧(二合四句) 回向结赞一首   窣堵(二合)怛嚩(二合引)么野(引)飒钵哆(二合)[口*爾]曩(引)曩底(丁利反)哆曩曩(引)檗镫左(引)瑟吒(二合)么冒(重呼)地萨怛鑁(二合)野怛奔(去二合)抳野(二合反)[牟*含](牟敢反)娑(去)儞(泥以反)怛么钵啰(二合)弭琰[寧*吉]啰(引)沫野(引)悉帝(二合)曩婆(去)鑁(无满反)睹萨怛缚(二合引)飒钵哆(二合)[口*爾]曩萨怛(二合)嚩(无博切)三(去)么(引)钵哆(下字入声呼二合)   过去七佛我赞竟  未来慈氏次称扬   我所造福利无边  愿诸众生皆解脱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四童子三昧经--阇那崛多

四童子三昧经--阇那崛多

四童子三昧经 隋天竺三藏法师阇那崛多译 四童子三昧经卷上 哀泣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俱尸那国力士居地,娑罗林所二双树间。   尔时,如来思惟:“今日涅槃时到,应当取灭。”长老阿难即于其夜...

大乘百法明门论--玄奘

大乘百法明门论--玄奘

大乘百法明门论一卷 天亲菩萨造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大乘百法明门论(本事分中略录名数)   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一切法者。略有五种。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

金刚经说什么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南怀瑾

金刚经说什么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南怀瑾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闻偈证果的年轻比丘

闻偈证果的年轻比丘

  莫从卑劣法,莫住于放逸,  莫随于邪见,莫增长世俗。  ——(法句经·世品第167偈颂)  这一偈颂是佛陀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为一年轻比丘所说的。  一天早上,一位长老带领一位年轻比丘到维...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宗密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宗密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 唐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序 金紫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尚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裴休撰   夫血气之属必有知。凡有知者必同体。所谓真净明妙虚彻灵通...

佛陀的拈花微笑与摩诃迦叶

佛陀的拈花微笑与摩诃迦叶

  这个故事最早是佛祖释迦牟尼入寂前,在灵山召集大众举行最后一次说法。有一位大梵天王(佛教中的护法神)向佛祖敬献一枝金色莲花,请求佛祖:如果还有未说的最上大法,希望能宣示给众人和将来的修行者。佛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