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业经 父亲两世开导儿子--堪布索达吉

升天的父亲两世开导儿子,起信出家证果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有一位婆罗门与妻子一起过着美好的生活,后来妻子生下一位长相端严的儿子。他们为他举行诞生仪式,也取了适合他种姓的名字,并用牛奶、酸奶、油饼细心喂养。他像海中莲花一般很快地长大了,对世间各种学问,更是精通无碍,也成了家,得有一子。   这位婆罗门向来就对佛、法、僧三宝极具信心,不但皈依佛门,受持居士戒,还常常供养佛陀和比丘僧,世尊也亲自为他说法。过了不久,他生病了,家人不管用什么药医治都没有效果,最后他还是过世了。婆罗门死后,立刻转生到三十三天。   他的儿子把尸体抬到灵鹫山附近的大尸陀林中,准备进行火化。   他看着父亲的遗体,心中非常的难过,一边处理尸体,一边大声哭喊着:"爸爸,我的爸爸!"由于伤心过度,精神失去正常,此后他便四处流浪,边哭边喊:"爸爸,我的爸爸啊!"样子十分可怜。   他的父亲转生到三十三天后,就照天人的规矩作三种观察:一、观察自己从哪个地方来?二、以后会到哪个地方去?三、是以什么样的因缘来到这里?他作了这三种观察,知道自己是从人道来,由于皈依了佛陀,亲自听佛陀说法,才能转生三十三天的。这时,他深深觉得佛陀对他的恩德很大,为了报答佛恩,他决定在天还没黑之前拜见世尊。于是他穿上天人的衣服,戴着项链、耳环、臂环、手镯、头饰等的璎珞珠宝,手里拿着青莲、白莲、曼陀罗等各种天上鲜花,飞来佛前,供养顶礼佛陀,右绕佛陀三圈。   世尊观察他的根机,为他说法。他当下获得预流果,再度恭敬顶礼佛陀,右绕佛陀三圈,准备返回天上。此时,他看到自己的儿子在尸陀林里到处哭喊,于是就飞到儿子面前问:"你是怎么了?为什么这么悲伤呢?"   "您是谁呀?"   "我是你的父亲啊!"   "您现在在哪里?"   "我已经转生到三十三天。"   "您是因什么样的善业转生三十三天的?"   "因为我在人间皈依佛陀,受居士戒,还亲自听佛说法的善根,使我转生三十三天的。希望你不要悲伤,我现在非常安乐。你好好地皈依佛、法、僧三宝,对你的未来会有极大的利益。"听了父亲的教导,他心中的烦恼因而解除,神智也回复清醒了。   随后,他到世尊前恭敬顶礼,世尊传给他应机的法要,他因而摧毁萨迦耶见,获得预流果。得果后,他再三祈求,希望在佛前出家,受持比丘戒。佛陀答应了。之后,他勇猛精进,灭尽三界所有的烦恼,证得阿罗汉果位。   这时,比丘们请问世尊:"世尊,是什么样的因缘使这位婆罗门的儿子,一开始对佛法没有信心,但在听了父亲的教导后,才对佛陀生起信心,跟随佛陀出家,并证得阿罗汉果呢?希望世尊为我们演说前后因缘。"   世尊告诉他们:"婆罗门的儿子在听了父亲的教导,才对佛陀生起信心,并出家证果。其实这个过程不只是现在,在过去生中,他们也是这样的。在贤劫人寿两万岁迦叶佛出世时,印度鹿野苑有一位婆罗门的儿子,世间学问没有不通晓的地方。而这位婆罗门对迦叶佛具足极大信心,在佛前皈依、受戒。死后,转生到天界。儿子无法接受失去父亲这事,伤心得不得了,天天哭喊。   这一切天上的父亲看到了,于是在儿子面前显现,开导他:'你不必这么痛苦。我在迦叶佛前皈依、受戒,死后转生到天界。你也应该皈依迦叶佛,对你以后会有利益的。'儿子听后,就到迦叶佛前皈依出家,临终之时,他发了一个愿:   '我在迦叶佛教法下出家,没有得到什么境界,希望我将来能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出家,证得罗汉果位。'   由于他当时所发的愿力,现在已经成熟,所以能在我的教法下出家,成为阿罗汉。当时的父子就是现在的父子,当时的儿子是听从父亲的开导而出家的;今生也是听从父亲的开导,再加上前世他曾经发过的愿力,才得以出家证罗汉果。这就是婆罗门父子的前后因缘。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慈悲梁皇宝忏.卷四--真观法师

慈悲梁皇宝忏.卷四--真观法师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显果报第七之余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重加至诚一心谛听。佛在王舍城迦阑陀竹园。尔时目连从禅定起游恒水边。见诸饿鬼受罪不同。时诸饿鬼各起敬心。来问目连往昔因缘。一鬼问言。我一...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6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6

  清陆士铨  陆士铨,字近堂,是苏州元和人。早先学习扶鸾术(请神),是玉坛的弟子。后来为坛友祈祷病好,神教他礼拜“梁皇宝忏”。陆因此礼忏发心,就到天宁庵,受菩萨戒。正好这时有寂根菩萨,从极乐国来...

智慧一百--圣严法师

智慧一百--圣严法师

  自序   佛说的法都是智慧的语言,是从佛的大觉智海中流出;是从佛的大悲愿海中流出。智慧的语言,清凉自在;慈悲的语言,温馨可爱。为我们从烦恼中解除困扰,为我们从迷茫中指点出路。在我们忧愁时给予希望,...

生命中最后的时光,来看看禅师怎样享受死亡

生命中最后的时光,来看看禅师怎样享受死亡

  德普禅师性情豪纵,十八岁受戒后,就大开讲席弘道。  宋哲宗元佑五年十月十五日,德普禅师对弟子说:“诸方尊宿死时,丛林必祭,我以为这是徒然虚设,因为人死之后,是否吃到,谁能知晓。我若死,你们当在...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演义钞卷第六--澄观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演义钞卷第六--澄观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演义钞卷第六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第三义理分齐已知此经总属圆教未知圆义分齐云何。   第三义理分齐中疏文分二先总明大意后今显别教下开章别释前中分三初结前生后二总显...

念佛禅之释迦牟尼佛禅修法门次第--释本性

念佛禅之释迦牟尼佛禅修法门次第--释本性

念佛禅之释迦牟尼佛禅修法门次第 传承推广:禅和尚本性方丈 一、竭诚祈请 1. 合掌净心 2. 诵念祈请文: 三宝弟子某某某 至诚祈请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迦叶尊者 南无阿难尊者 二、诚恳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