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业经 商主之子--堪布索达吉

商主之子 ——粪污独觉 丑相臭气 一时,佛在庄严城(庄严城是世尊宣说《药师经》的地方),当时有狮子商主,娶妻后,夫妻共度良辰。不久,妻子怀孕了,自她怀孕那天开始,浑身就散发出不净粪的臭气,甚至有时她还想吃不净粪。她把这些异常情况如实地跟狮子商主说了,狮子商主有点怀疑:妻子是着魔了,还是将遭其它违缘?浑身竟是如此臭不可闻。就专门找了一个相士,仔细观察后,相士告诉商主:“不是着魔了也不是将遇什么违缘,而是因为胎儿的缘故,一旦孩子生下后,她的身体即能恢复如常。”施主这才放下心来。 九个月后,生下了一个具十八丑相,其臭无比的孩子,他母亲用各种香水喷洒,都丝毫不起作用,不管放在屋子哪个地方,满屋都是充满臭气,商主妻子也不敢对商主言及此事。后来,其他女人就告诉了狮子商主:你的孩子已生下来,他具有十八种丑相,浑身发出臭味,叫人难忍。商主闻此,心中非常痛苦,不知该如何是好,回去看了看,确实如此。就打算将这孩子晚上喂狗,否则,喂养大了也没太大的意义。心里这样打算着,可晚上没成,一再拖,还是喂不成,就无可奈何地养着。后来,商主遇到了大善知识 (Maha kalyanamitta)、人天导师释迦牟尼佛,世尊为他宣讲了一些法要,他得了圣果。商主已不再害众生,也明白了孩子之所以如此,是因业力的现前,若把他喂狗,太不应理,不如把他养大后,令他皈依佛(Buddha)、法(Dhamma)、僧(Sangha)三宝(Ti-Ratana),也可能会清净他的业障。这样理智地抉择后,用牛奶、酸奶等精心地喂养照料着这个孩子。长大后,这孩子身上仍是散发出臭气,父亲对他说:“孩子,你以前世的业力所感,才具丑相有臭味的,最好你去释迦牟尼佛前皈依三宝,尽心地承侍,这样也许会减轻你的业障的。”他顺从父亲之意,皈依了三宝,并籍父母之力请佛及僧光临家中应供,他亲自供佛及僧,佛陀观察他的根基和意乐,为他传了相应的法,他立即摧毁萨迦耶见,获得了预流果位。之后,他暗自想:如果我不是这么丑,这么臭,我就可以随佛出家,受比丘戒,只可惜自己没这个福报,很丑很臭。就在发心的刹那,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变:身相庄严,体无臭气。这更增加了他对佛陀的信心,立即往世尊前祈求:“世尊,我愿于您的教法下出家受比丘戒。”世尊即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之言词方便使他马上纳受了比丘戒,并传了一些法要,他自己也精进修持,摧毁了三界轮回的一切烦恼,证得了罗汉果位。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此罗汉比丘,以何因缘未皈依前具十八丑相,浑身发臭,又以何因缘于发心的刹那能马上恢复,并令佛生欢喜心得出家证罗汉果位?唯愿为吾等演说前后因缘。”世尊告曰:“诸比丘,这些都是他前世的业力的现前。很早以前,在一个寂静的地方,有一位长相端严,财富圆满的婆罗门,他恃财恃貌,慢心(Mana)十足。当时,无有如来出世,只有一位独觉应世。一次,独觉去城中化缘,手持满钵往回返,路过这位婆罗门的家门口,他正在房顶上,见了独觉托钵返回,以慢心的驱使,他一脚把旁边不净粪的罐子踢到了独觉身上,此时,独觉的浑身上下,法衣钵里,都沾满了不净粪,婆罗门不生惭愧,反以取乐,在一旁兴灾乐祸。(译者:我们曾在孩提时代,造过各种各样的业,当时可能象这位婆罗门一样还觉得很好玩。)独觉知道他已经造了很大的业,将来必定堕落。为了挽救他,立即显示神变(Abinna),飞在空中,打雷、下冰雹等等。凡夫人对神变有很大信心,当看到独觉的种种神变,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造了恶业。(译者:凡夫对神变等有漏之法很具信心;圣者则对无漏法具信心,对神变等不以为然,这是凡夫与圣者之间的差别。)知独觉非一般的凡夫,心生惭愧,急去独觉前恭敬忏悔:‘大尊者,请您下来,我刚才造了很大的业,请您慈悲救度沉溺在轮回中的我。’之后,把独觉恭迎到家中,把弄脏了的衣服全部换洗,又亲手对独觉供养了甘美的饮食。并发了一个殊胜的愿:‘以此殊胜的供养,愿我所作的恶业不要成熟;愿我生生世世生于富裕之家;将来在比独觉更殊胜的佛陀前,令佛欢喜;一旦恶业成熟,愿在我发心出家的刹那,马上业报消除。当时的婆罗门就是现在这个充满臭气具十八丑相的孩子,因他前世的恶业今世已成熟,他当时的愿力今亦成熟,故今世生于富裕之家,在我教法下出家,并于发心出家的刹那一切恶业之报马上消除。”复次诸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狮子商主今生财富圆满,并于佛陀的教法下,令佛生欢喜心?愿为演说。” 世尊告曰:“此乃前世的愿力所致。曾在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有一位居士,好行布施,一生皈依佛门积累资粮,临终前发愿:以我一生中所作的善根,愿生生世世财富圆满,在释迦牟尼佛出世时,令佛欢喜。当时迦叶佛教法下的居士即现在的狮子商主,以布施资粮故他今生财富圆满,以其愿成熟故令我生欢喜心。”其因缘如是也。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父亲两世开导儿子

父亲两世开导儿子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第二卷--大广智不空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第二卷--大广智不空

  第二卷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   二者说诸佛出现证修金刚菩提殊胜第二品   是时释迦牟尼如来。告曼殊室利菩萨言。吾今启请诸佛如来。令圣力加持一切菩萨摩诃萨。进修一切如来金刚三...

施水福报

施水福报

  【百缘经】  舍卫城中有一位长者有无数财宝,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容貌端庄殊胜,不吃母奶而口中自然产生八功德水(1),以此滋养身体。长大后出家修道,名叫耶奢密多,证得阿罗汉果。有比丘向佛请问他的前...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译文--未知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译文--未知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译文 原文: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原文   (今译)或被幽囚禁闭,披枷戴锁,手脚也被镣铐,仗念观音圣号的神力救护,即得释放,解脱枷锁之难。或被外道,用邪术咒...

发觉净心经--阇那崛多

发觉净心经--阇那崛多

发觉净心经 隋北印度三藏阇那崛多隋言志德 发觉净心经卷上   尔时,婆伽婆复于一时,游波罗奈城诸仙住处鹿野苑中,与大比丘众足满千人,复有五百诸菩萨众。于其众中,多有诸根未成熟者,有减少善根者,有诸业障...

坛经解题--王雷泉

坛经解题--王雷泉

《坛经》解题 王雷泉   《坛经》,又名《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六祖坛经》、《法宝坛经》,一卷。唐代惠能(又作“慧能”)说,弟子法海集记。初集于唐开元元年(七一三),以后屡有增益和改易,日本《六祖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