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业经 一头牦牛--堪布索达吉

一头牦牛 ——辱骂罗汉 累世为牛 一时,佛在舍卫城,祗陀园的附近有一群牦牛,其中两头大牦牛互相角斗,一头牦牛斗输了被另一头牛将其肚皮挑破,内脏都流了出来。虽然它身受重伤,无力地躺在地上,但它的嗔恨心却如烈火般难以抑制。 我等大师、如来正等觉释迦牟尼佛,是众生唯一的怙主,救度众生的慈航,具有二种智慧等无量功德,时时刻刻观照着一切众生,即便是大海离开波浪,佛陀对众生的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 世尊观知那头受伤牦牛被调化的机缘已成熟,便从祗陀园来到了牦牛身旁,对这头受重伤未死的牦牛作了很细心的包扎:把全部的内脏洗干净,轻轻地放回体内,然后把伤口缝好。此时的牦牛嗔心小多了,佛陀喂它一些水草,并对它宣说:“诸行皆无常,诸法皆无我,涅槃即寂灭。你应对我生起欢喜心,这样,能使你脱离傍生界。”(译者:不仅是牦牛,另外的许多有情也是通人性的,虽然它们不能用人的语言表达,但从它们的动作、眼神上,都能体现出它们也通人情,请大家仔细观察。)如是宣说后,牦牛对世尊生起了欢喜心,(译者:在临终时的起心动念特别关键,无论如何要生一个善念,最好是生起一个往生清净刹土的念头。)在欢喜心中它去世了。之后,它投胎到舍卫城中的一位大商主家。商主的妻子生下一个非常庄严的孩子,商主夫妇给孩子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用牛奶、酸奶等精心喂养着,给他取了适合其种姓的名字。七岁时,他对释迦牟尼佛的教法生起了很大的信心,得到父母开许后于佛陀教法下出家。出家后他精进修持,很快灭尽了轮回的烦恼,获证了阿罗汉果位,具有种种神变。经常依靠神变去别的地方找一些果实鲜花等来供养僧众,僧众对他的成就都感到稀有。(师言:如果守持清净的居士戒,精进修持大圆满法,到弥勒佛出世时,肯定能得果位。这位沙弥年仅七岁,就已得罗汉果。)便于世尊前赞曰:“稀有!稀有!年仅七岁,便已得到了如是功德和神变。”世尊言:“此非稀有。你们还记得祗陀园附近曾有一头受伤的牦牛吗?当时,我为它包扎好伤口,对它宣说了佛法,后来已在对我的欢喜心中去世了。”“记得,记得。”世尊告曰:“当时,因它对我生起了欢喜心的缘故,去世后,投胎在商主家,七岁时,在我的教法下出家,精进修学,断除了烦恼,证得罗汉果位。”诸比丘复次请问:“世尊这位沙弥以何业感转生牦牛?又以何业转得人身,对佛生欢喜心,断尽三界烦恼,获证阿罗汉果?请为吾等宣说其前后因缘。” 世尊告曰:“曾在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有一比丘僧是僧众的供水执事员。一次有位罗汉比丘无意中撞到了他,把他手中的水瓶碰掉在地上。他生起嗔恨心,恶口骂道:‘你简直象牦牛一样,走路也不看,把我的水瓶给碰掉了。’罗汉比丘听了,觉得他这样恶口骂人,造了很大恶业,想救度他。罗汉比丘把他叫到没人的地方对他说:‘你觉得你是什么人,我是什么人?’‘怎么?你是出家人我也是出家人呀!’‘当然都是出家人,可我已远离了一切束缚和烦恼,而你还是烦恼粗重的出家人,我们两个根本不同,你如果不好好忏悔,恐怕生生世世要受极大苦报的。’听了罗汉比丘如是劝诫后,他生了很大的后悔心,马上顶礼罗汉比丘,发露忏悔罪业。在临终时他发愿:愿我恶口辱骂圣者的果报不要成熟,愿我一生出家的功德,将来在释迦佛教下令佛欢喜,出家证得罗汉果位。诸位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这位供水执事员即现在证果的沙弥,当时,他以嗔心恶口骂罗汉的果报,于五百世中转生牦牛。(译者:《百业经》中,讲恶口骂人的果报比较多。所以,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不可随便恶口骂人,别人若有小小的触犯之处,不必去计较生气,一旦造了口业,事后追悔莫及。)因他当时在迦叶佛教下如是发愿故,今于我教法下获得人身,对我生欢喜心,七岁出家,精进修持,获证罗汉果位。这是他的愿力所致。”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娑婆三圣法门捷法仪轨-- 功德人生

娑婆三圣法门捷法仪轨-- 功德人生

  修证娑婆三圣法门捷法(网络佛堂适用版) (整装、静心,开始仪轨)   一、称佛号:   南无常住十方佛(双手合十,虔诚恭敬。观想自己虔诚跪拜在释迦摩尼佛的座下)   南无常住十方法(双手合十...

佛说大方等修多罗王经--菩提流支

佛说大方等修多罗王经--菩提流支

佛说大方等修多罗王经 後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及大菩萨摩诃萨众。尔时摩伽陀国频婆娑罗王,出王舍城,诣迦兰陀竹园精舍,至世尊所,头面...

佛说大乘观想曼拏罗净诸恶趣经--法贤法师

佛说大乘观想曼拏罗净诸恶趣经--法贤法师

  佛说大乘观想曼拏罗净诸恶趣经卷上   归命净诸恶趣王如来应供正等觉   一心敬礼释师子说曼拏罗灭恶趣   我今为利益诸众生故。于如来所说根本大教。演说观想净诸恶趣大曼拏罗法。阿阇梨欲作法时。...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三--日常法师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三--日常法师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三)   日常法师   那之前怎么准备?你必定有了了解了才好准备。所以他进一步说,那么既然要这么死,死了以后到哪里去?   【“第二思惟后世当生何趣,二趣苦乐者。”】   这是...

佛说初分说经--施护

佛说初分说经--施护

佛说初分说经二卷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佛说初分说经卷上   尔时世尊。往诣优楼频螺耆年迦葉所。到彼处已。时彼迦葉见佛世尊自远而来。即白佛言。善来大沙门。诸有所须衣服饮食。我悉供...

辩意长者子经--法场

辩意长者子经--法场

辩意长者子经   后魏沙门法场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沙门俱。菩萨万人。尔时世尊与无央数大众共会围绕说法。时舍卫城中有大长者子。名曰辩意。从五百长者子。各有五百侍从。来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