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业经 两个僧团--堪布索达吉

两个僧团 ——调和僧团 佛法久住 一时,世尊在果新巴,有一施主迎请果新巴的僧众去安居(Vassa)。果新巴的比丘们行持三藏,但性格暴躁,广严城的一群比丘也是象果新巴的比丘一样:行持三藏,性格暴躁。他们这两个僧团准备一起安居,在内规定:凡用卫生间者,若见水特别少时,必须把水装满,否则,必须向管家禀告实情;如果既没添水又没向管家禀告者,即是违犯纪律。一次,施主迎请所有的僧众去应供,大家都去了,只剩广严城的一位比丘去用卫生间,看到水很少,既没添水又没禀告管家,心想大家都走了可能谁也不会知道,就出来了,但却被果新巴的一比丘看到了他的行为,心想:这个人今天倒底怎么作?一直在这里等着看,结果,广严城的那位比丘始终没回来。这时果新巴的其他几个比丘来了,他们问:“你在这等什么?”“等广严城一位比丘,他刚才用了卫生间没添水,我想他肯定返回来,可等到现在他还没来。”又等了很久广严城的那位比丘仍没来,他就对那几位果新巴的比丘们说:“他可能不会来了,怎么办呢?你们今天要把这件事情看清楚,他既没添水又没跟管家说,并且他已经用了,这已明显违背了我们安居的纪律。”诸比丘怂恿他说:“对,您说得对,等一会儿,您把这件事稍说一遍,之后,我们大家帮您说,应该狠狠地批评他。”他们一直等,但广严城的那位比丘一直没有回来。 广严城的那位比丘回去后,心里一直不安,知道自己已经违背了纪律,该怎么办呢?他就对广严城的几位比丘说:“今天,我可能作得不对,用卫生间,既没添水又没禀告管家。”那几位比丘说:“不要紧,这件小事,如果他们找麻烦的话,我们可以站在您的立场,您稍微说一下,我们为您辩护。”果新巴的众比丘应供毕返回经堂,楗槌集众通告:广严城的一位比丘,违犯纪律,用卫生间,既没添水又不禀告管家。果新巴的众比丘齐声附和,广严城的比丘们不太承认,其中的几位性格暴躁的与对方争起来了,互相说过失,又不相让,一直争执不下。后来,世尊知道了,亲自去问:“你们现在是不是广严城的比丘和果新巴的比丘互相不合,互相说过失?如果这样,会使恶业增长,善法灭尽,是很不对的。”诸比丘如实回答了世尊,世尊三番五次劝告他们,(藏文百业经中广说)但他们和合还是很困难。(师言:无论藏汉地,显密乘各个教派之间一定要和合,寺院与寺院之间一定要和合,要有这个发心,本学院在学习宁玛巴教法的同时,今年还准备办噶举派的班。不管怎样,我们要对释迦教法的任何一个教派僧团都要和合。)后来,又有一施主迎请所有的僧众应供,世尊也去了,准备以两个僧团不和作缘起制戒,当时,在施主家的比丘们仍是争吵不休,甚至打起来了。世尊便制定:以后,一个僧团中不能有两派不合,不得分开诵戒,如果有这种不和的僧众,其余僧众不得与他们讲话、饮食、行道,否则,非法增长,善法减灭。从制此戒以后,在世尊教法的僧团中,再没出现过寺院与寺院之间及僧团内部不和的现象,旧的矛盾已经调和, 僧众和合,互相恭敬,释迦教法久住世间。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摄大乘论  白话文下--《中国佛教经典宝藏》

摄大乘论 白话文下--《中国佛教经典宝藏》

白话《摄大乘论》 增上戒学分第七 【译文】 这就讲完了因果修差别,这裏的增上戒殊胜,云何可见呢?如《瑜伽师地论》的(菩萨地)正受菩萨律仪中所说。 而且,应当知道,简略来说,由於四种殊胜而有此殊胜...

景德传灯录 卷二十三--释道原

景德传灯录 卷二十三--释道原

景德传灯录 第二十三卷   吉州清原山行思禅师第七世。   韶州云门山文偃禅师法嗣三十六人二十六人见录。   南岳般若启柔禅师。   筠州黄檗法济禅师。   襄州洞山守初大师。   信州康国耀和尚。...

佛说缘生初胜分法本经--达磨笈多

佛说缘生初胜分法本经--达磨笈多

佛说缘生初胜分法本经 隋天竺三藏法师达磨笈多译 缘生经并论序   原是一心积为三界,痴流漫远苦树郁高,欲讨其际难测其本,理极实相之门,筌穷假名之域,五因七果十有二分,缘生之法总备于此。凡则迷而起妄,圣...

佛说大爱道般涅槃经--白法祖

佛说大爱道般涅槃经--白法祖

  佛说大爱道般涅槃经一卷   西晋三藏法师白法祖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堕舍利国。行在猕猴。水拘罗曷讲堂。是时摩诃卑耶和题俱昙弥。行在堕舍利国。与五百比丘尼俱。皆是阿罗汉皆为大神足。为谆那须摩诃离惟...

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法天

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法天

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 宋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三藏传教大师法天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漏尽意解,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心善解脱,...

大妄语戒第三--道 源

大妄语戒第三--道 源

大妄语戒第三   优婆塞、优婆夷戒,虽为身命,不得虚说:‘我得不净观,至阿那含。’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优婆夷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优婆夷,臭、旃陀罗、垢、结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