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现实、信仰来观察思考佛教的素食
关于佛教的素食,有几个要素性问题需要澄清:首先,要澄清广义素食与狭义素食,荤、辛、腥、素食之间的鉴别。气味大,并有性兴奋功能的,叫辛,如葱蒜韭菜;有五辛做出来的,叫做荤,也叫大荤。鱼虾肉食,叫做腥,不仅气味腥膻,而且要侵夺动物生命才能取得。其次,要理解荤腥与修道的关系。淫欲不净的观念,是人类普遍性的,助淫欲都是坏道败德的,故全世界宗教都有节欲禁欲的禁忌;宗教是清净纯洁的,荤辛腥臊秽浊的,与宗教的圣洁性相悖。其三,杀生害生与慈悲心的关系,肉食必须是通过夺取动物生命而取得食材,这会伤生害命,损害仁德慈悲德性,与佛教伦理,与佛教生命平等的观念确实是相悖的。从历史-现实-信仰几个方面来观察思考佛教的素食,应当包括如下几点考察。
第一、在根本佛教的戒律中没有不准肉食的规定
在根本佛教的戒律中没有不准肉食的规定,因为当时出家人是乞食,化到什么随缘吃什么;对居士是否素食没有限制的。当时限制的是吃五辛,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大荤,这个大荤是葱、蒜、韭菜、兴渠(中国没有)、薤等有性兴奋作用的蔬菜品种和调味品,不是指肉食。
第二、佛教内部出现苦行苦修派别
佛教内部出现苦行苦修派别,以提婆达多的极端苦行派为代表,他们提倡的是不吃任何的肉食品,不吃任何动物食品,不吃盐,就是说为极端苦行,比迦叶尊者十二头陀行的更为极端。印度宗教非常多样化,也就有极端苦行风格的,如吃粪秽、卧刺棘、连续暴晒等,释迦牟尼佛指出片面苦行无益于道,属于贱业。释迦牟尼佛原来提倡的是中道,提婆达多不仅极端苦行怂动凡愚,还在佛教内部是分离僧团,与释迦牟尼佛对着干、闹事情的,想当佛教首领,甚至谋害佛陀。它是这样一个派别,由于苦行能够感化一些世俗的人,所以很长时间都存在。其实,素食、苦行、安贫乐道之间不能划等号的。
第三、有部分大乘经典追随了苦行的风格
有部分大乘经典追随了苦行的风格,提倡素食,就是说不吃通过剥夺动物生命取得食品材料的东西,即不吃肉。主要的理由是不吃肉则无杀害,这样呢是为了培养自己的慈悲心,不伤害自己的慈悲心,怜惜其它生物的生命,这个角度上来说的,因此不吃肉食。
第四、在中国佛教是梁武帝提倡佛教不食肉
在中国佛教是梁武帝提倡佛教不食肉,可能与中国儒家文化的背景以及中国是农业社会有一定的关系,而不仅仅是从佛教出发的。目前极力主张吃素的也只有汉传佛教,在汉传佛教里强烈主张吃素,要求比较高的也主要是东南地区或者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北方对于素食并不是特别看重;青藏高原、内蒙和蒙古等游牧地区,是吃肉食的。素其心素其行比素其食重要,所谓宁可荤口念佛,不可素口骂人;宁可杂食行善,不可素食做恶。
从健康角度看,人是杂食动物,多数人需要动物食品。但是呢,能吃素当然更好,其中有一部分体质不足、条件不足,刚开始吃素生理适应不上来的时候是需要很长时间的适应期的,这种情况允许有折中。大多数情况下汉传佛教提倡吃花斋,初一、十五等传统斋戒日吃素食,每周你可以一天吃素食,晚上尽量吃素食,这都是提倡的。
从健康、身体素质相关系来说,佛教的中道精神务实精神不能把素食与慈悲无限夸大。我们一般不主张吃凉性的东西,过食或长期食用凉性的东西,其体质、遗传素质都会降低,不利于这个家族、这个民族、这个群体的强大或者繁荣昌盛,对繁荣昌盛不利的为什么要选择坚持呢?主要是凉性的肉食,如猪肉和鱼虾蟹螺等水产品我都不建议吃。过去中国农村上等人家是不吃鱼虾的。
我个人的想法主张:出家人吃素,在家居士在共修时或斋戒日尽量吃素,晚餐尽量吃素,这样就比较合理。特别是要注意:不要因为自己想吃素就一定要求家人也吃素,更不可因为吃素不吃素与家人闹矛盾。吃的饮食要有利于健康,多吃混合粮的主食,蔬菜副食尽可能搭配成复合结构,这样不仅能提高饮食的利用率,也提高营养的结构合理性。个人的修心、修德比吃不吃肉更重要,但是不要自己去杀害动物取得食材。自己买的肉你要尽可能遵照佛教关于三净肉的原则:不见、不闻、不专为自己而杀,也就是说你只是在市场上买的肉,那肉不是你见到杀的,也不是你听到杀的,也不是专门为你而杀的,更不是你自己去杀的动物,那么这样的市场销售的肉你可以买来吃或者人家煮好你也可以吃。这个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或者顺应了你想吃肉,或者补充动物蛋白这个营养需求,同时又不去伤害生命,不去破坏你的隐恻仁慈之德。一般来说闻其声而不忍食其肉,我们有恻隐不忍之心,这就是我们慈悲的本能。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这是儒家上写的。这就是儒家的这个不忍的发端隐恻之心。上天有好生之德,我们都有惜生护生的本能,所以说不自己动手去杀生取得肉食材料,不叫他去为你杀生取得肉食材料,不闻不见这样买来的商品肉是可以吃的。我特别强调凉性的肉我非常反对,就是猪肉、鱼虾之类水产品,我对水产品都不看好,吃的食品要有利于健康和种族的繁衍。
其实我是想提倡精神信仰修行与世间的功业德业二道圆满,也就是世间道和出世间道二道圆满。我想提倡用佛性自觉和菩萨精神去教育子女。希望孩子从小树立信仰,增加孩子成长的神圣保障。对孩子的这种神圣保障,既要有神圣的加持力量,又要符合文明教养。孩子天性就是一个个善良积极的小菩萨,要顺着孩子的佛性去养育,不能用去文明化去精神化的思想而把孩子养成一个个小动物。
我还想提倡饮食卫生习惯导致身体弱的、凉的、不利于健康的,容易引发某些疾病的,不利于种族体质增强的饮食习惯都应该改,应该改为有利于身心和种族强盛的饮食习惯才更为合理。
我主张每个家庭应该生三个孩子以上才好,太少了不好,而且要孩子从小学佛,培养佛性自觉和菩萨精神,功业德业增长。因我提倡五业发展,也就是小时候要有学业,成长起来以后自己要有生业(生计相应的工作),再要有事业,再努力成就功业,功业圆满再发展到德业,这样学业-生业-事业-功业-德业习五业,从小续承善业行于善道,这样一个发展方向,要孩子有健康的人品、健康的身心、健康的人生道路才好。
原文标题:佛教素食的历史现实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