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菩萨戒本释义·释题--道 源

壹、释题   道源法师讲述   在家菩萨戒本   【注释】   [在家]:   佛弟子共分四众:即出家二众、在家二众。   一、出家二众:即是比丘、比丘尼。比丘又称苾刍,是梵文(Bhiksu)的音译。如义译则有乞士、除士、除馑男、熏士、道士等多种意义。但以‘乞士’为义最正。是出家而受具足戒者。男的称‘比丘’,女的称‘比丘尼’。   ‘乞士’者,是上乞佛法、下化有情,同时还有下列四种意义:   (一)、净乞食:是乞人的信施,而清净活命。   (二)、破烦恼:修学圣道,以破无数劫来烦恼业习。   (三)、持净戒:尽形寿受持净戒。   (四)、能怖魔:一人出家,魔宫震动,以其必入涅槃,故魔力消退而生怖畏。   二、在家二众:即是优婆塞、优婆夷。‘优婆塞’是梵文(Upasaka)的音译。如义译则有近事男、近善男、近宿男等多种意义,但以‘近事男’为义最正。所谓‘近’,即是‘亲近’;‘事’就是‘奉事’。即为亲近奉事三宝的意思。男的称‘优婆塞’,女的称‘优婆夷’。   [菩萨]:   ‘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是梵文(Bodhisattra)的音译。如义译,‘菩提’可翻为‘觉’,‘萨埵’则翻为‘有情’,合起来就是‘觉有情’。就是说,凡上求觉道,下化有情的佛弟子,即称之为‘菩提萨埵’或简称为‘菩萨’。   又‘菩提’有‘无上道’的意思,‘萨埵’有‘大心’的意思,就是凡发大心为众生求无上道的佛弟子,叫做‘菩提萨埵’或‘菩萨’。   [戒]:   ‘戒’梵文叫(Sila),音译为‘尸罗’。‘戒’是义译。所谓‘戒’,是为防制身、心过犯的禁条。就是规定佛弟子何者应作为,何者不应作为的生活标准。   ‘戒’有清凉的意思,众生的身、口、意三业有如炎火,焚烧行人,戒能消焚熄炎,使行人清凉。   ‘戒’是一切善法的梯凳,其中有五戒、八戒、十戒和具足戒的四个层级,称为‘戒’的四位,佛弟子如要由凡夫而登圣位,必须循序以进,非宿世善根福德因缘殊胜的人,不能顿超。   ‘戒’能息恶,断一切恶习,摒除乱想而至涅槃。如增一阿含卷第二‘广演品’说:‘所谓戒者,息诸恶故,戒能成道,令人欢喜,戒缨络身,现众好故。夫禁戒者,犹吉祥瓶,所愿便克,诸道品皆由戒成。如是,比丘!行禁戒者,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至涅槃。’   ‘戒’能生慧,严持戒律,身、口、意三业清净的佛弟子,能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如长阿含卷三‘游行经’中说:‘世尊为诸大众说戒、定、慧。修戒获定,得大果报;修定获智,得大果报;修智心净,得等解脱,尽于三漏:欲漏、有漏、无明漏。’又楞严经也说:‘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所以戒能出离三漏,解脱生死,得大果报。学佛即在求智,菩提智性,人人具有,持戒者即能人人生智。   ‘戒’分戒法、戒体、戒行、戒相等四科。   ‘戒法’:是如来所制,分在家戒法、出家戒法。   ‘戒体’:戒法授受以后,若能作法成就,即能防非止恶,身心清净发现,故称戒体。   ‘戒行’:受戒以后的佛弟子,身、口、意三业,如戒奉行,不曾违犯,即是戒行成就。   ‘戒相’:就是指各种戒法,如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四级,是‘戒’的四个等位,是小乘戒的分相,所以叫做戒相。   受了戒的佛弟子,要能持戒不悔。中阿含‘习相应品’内佛曾说:‘持戒者,令不悔义。若有持戒者便得不悔。不悔者令欢悦义,若有不悔者便得欢悦。欢悦者令喜义,若有欢悦者便得喜。喜者令止义,若有喜者便得止身。止者令乐义,若有止者便得觉乐。乐者令定义,若有乐者便得定心。定者令见如实、知如真义,若有定者便得见如实、知如真。见如实、知如真者令厌义,若有见如实、知如真者便得厌。厌者令无欲义,若有厌者便得无欲。若无欲者令解脱义,若有无欲者便得解脱一切淫、怒、痴...生已尽,梵行已立,更不受有,知如真。’所以,严持戒律不悔,即成圣贤。   [本]:   ‘本’:有广义、狭义的两个意义:   一、广义来说,‘本’就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在修持方面来说,是道德的基础,故儒家有‘君子务本’的说法。佛制的各种戒律,就是佛弟子修道的依据,循戒律可由凡成圣,若信佛学道而不持戒,就是不‘务本’,不能得解脱智,永远是个凡夫。   二、狭义来说:‘本’就是‘书本’,即是由六重戒二十八轻戒集成的这个书本。   【旨意】   这个‘在家菩萨戒本’是由‘优婆塞戒经’中的‘受戒品’录出。它适用的特定对象,仅限于在家众,而不适用于出家众,所以才叫做‘在家菩萨戒本’。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佛说大鱼事经--竺昙无兰

佛说大鱼事经--竺昙无兰

  佛说大鱼事经一卷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往昔时。有一水饶诸大鱼。尔时大鱼敕小鱼曰。汝等莫离此间往他处所。备为恶人所得。尔时小...

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陀罗尼经--施护

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陀罗尼经--施护

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陀罗尼经 宋西天北印度乌填曩国三藏传法大师施护奉诏译 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陀罗尼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睹史天宫。与大菩萨众并诸眷属及诸天众梵...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一百六十一至一百八十--玄奘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一百六十一至一百八十--玄奘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二百卷(第一百六十一卷~第一百八十卷)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六十一 定蕴第七中得纳息第一之五   味相应初静虑。入当言味耶。出当言...

猘狗经--支谦

猘狗经--支谦

猘狗经一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中。月十五日说戒。时阿难长跪白佛言。今佛为一切。救开化五道童曚盲冥者。使脱恶道。佛般泥洹后留舍利十二部经。于世间当令诸弟子持佛威神。...

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智者大师

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智者大师

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记 辩法相第一   夫行人欲度生死大海。登涅槃彼岸者。必须了达妄惑之本。善知至道出要。妄惑之本。是即意之实际。至道出要。所谓反照心源。识之实际即是正...

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真谛

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真谛

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一卷 天亲菩萨造陈世天竺三藏真谛于广州译       涅槃经三世义。   解纯陀疑问。论曰。多弟子已成熟。纯陀未成熟。佛为纯陀未成熟故。显示大般涅槃。讲说大经。受大功德。为成熟故来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