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菩萨戒本释义·缘起--道 源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道源法师讲述 智铭居士辑录   佛在世的时候,处处以身作则,大家都以佛为师。佛灭度后,大家都以戒为师。佛在临入灭的时候,四众弟子为请佛住世,围绕在佛的左右,抱头痛哭。这时无贫尊者,在极端悲恸中忽然想起:佛在世的时候,大家以佛为依止,今后佛要入灭了,欲令佛法久住于世,有几件事情需要乘着佛在世时问明白。这时,阿难尊者也站在佛的旁边掩面痛哭,因为他是佛的常随众、传持佛法的人,佛在每一次说法的时候,他都给佛当侍者在场,因此无贫尊者让阿难尊者以四事去问佛。其中的头两件事就是:第一、佛在世时大家依佛为住,佛灭度后依何为住?第二、佛在世时大家以佛为师,佛灭度后当以何为师?阿难以此去问佛,佛说:“我灭度后当依四念处为住,以戒为师。”从此可知戒律之于后世如何重要了。   凡是佛的弟子,都要遵守佛的戒律,纵然不能完全持,也要检要紧的,持几条算几条,持总比不持强。南北各大丛林,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家风,这些规矩、家风,就是人们所共同遵守的戒律。试问哪个寺庙、庵堂没有规矩?就是人们的日常往来、应人接物,也都有一定界限和节制,可见持戒和念佛是同样重要的。现代律宗大德弘一律师他虽是专门宏律的人,他个人却一心一意的念佛,见人也劝人念佛。其他如谛闲老法师、虚云老和尚等,亦莫不注重念佛。所谓教演本宗,行修净土。   缘起   南投县埔里镇之‘佛光寺’,为满该寺开山乐果上人生前之心愿而兴建万佛宝殿破土,同时又因乐果上人百岁冥诞纪念等二大殊胜因缘,特于七十二年六月十三日起至十九日止,举行‘在家菩萨戒’传戒法会。   本人皈依三宝二十有一年,在此期间,虽每年有甚多道场举行传戒法会,只以此身业深障重,恶因缘缠绕,迄未参与受戒。此次,因佛光寺监院道愿恩师之慈悲救度,乃能接受菩萨戒。   得戒和尚为道源长老,因年事已高,法体违和,方行出院不久,为续佛慧命,慈悲度脱有情,乃为法忘躯,不畏路途之颠簸,毅然由基隆南下,上山主法,并亲身讲戒。   本人有笔记习惯,聆戒之时,为之笔记,恐所记有误,事后条列呈 长老过目,旋为利益同戒兄弟,乃将所录缮书张贴戒场,阅览、抄录者不乏其人,并有求影印参考书。 长老特饬侍者传谕:‘可将戒法释义,以利大众。’   戒毕返家,即行遵 谕注释,正在兴中,内子忽患心脏急症,危于顷刻之间,承 道愿恩师慈悲,急为交涉台北荣民总医院,经大手术后,挽回其生命,由此因缘,耽误注释者达二个月之久。   内子病愈出院,乃继执笔,匆匆以成,疏失违义之处,在在有之,但非有心之错,佛、菩萨当能谅之,并乞先宿大德、读者、同修共谅之。若有功德,普皆回向。   七二、九、三十日谨志于净室   注:此乃依据香港‘佛教青年协会’于一九九七年,为纪念该会成立三十周年所敬印伍仟本之版本为底本输入,并改正其错谬之字,如‘若’与‘苦’;漏列,如原本于六重戒之邪淫戒第四,其戒文最后,漏落‘是名四重’,今补上。   其最大错误之处,乃解释‘斯陀含’时,所引用之名相。其一、原文:‘是三界中各有九地’,依佛学名相,应是‘是三界中,共有九地’;其二、原文:‘九地思惑’,依其上下文义,应是‘九品思惑’,今改正。   余者如因电脑字形限制,皆以相通字代之,不一一指出,特此告知。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金刚经--鸠摩罗什

金刚经--鸠摩罗什

《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唐玄奘译本,《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为鸠摩罗什译本的一个重要补充。其他译本则流传不广。 《金刚经》通...

佛理精华缘起理赞--宗喀巴大师

佛理精华缘起理赞--宗喀巴大师

佛理精华缘起理赞 至尊宗喀巴大师著 向文殊师利恩师致敬!   一   自见其性宣说其理,故为胜解妙说第一。   如见宣解依缘所生,无能敌者向您致敬!   世间中的一切忧患,其根源是心智愚暗。   明...

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不空

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不空

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一卷 唐特进试鸿胪卿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序 越溪沙门性澄述   夫能仁之为教也。所契者道。所体者神。统法界而有为。穷三世而不息...

佛说顶生王故事经--法炬

佛说顶生王故事经--法炬

佛说顶生王故事经一卷 西晋沙门法炬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阿难在闲独处。便作是念。乃至贪欲染着皆悉藏贮。贪欲无厌足。尔时尊者阿难便从坐起往至世尊所。到已头面作礼...

普陀洛迦山开山故事:杨枝观音碑

普陀洛迦山开山故事:杨枝观音碑

  杨枝庵的当家和尚如光,收藏了一幅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的《观音大士图像》。图中的观音大士,头戴珠冠,身穿锦袍,右手拿着杨枝,左手托着净瓶,真是妙相庄严,栩栩如生!  有了这幅名画,杨枝庵可热闹啦。...

赠送精舍制

赠送精舍制

  佛子罗睺罗开悟以后,在教团里的地位更加提高,尤其在家信徒们对他更是另眼相待。因此,在比丘中要以罗睺罗所受的供养最多。  对于根器薄弱的弟子,供养多了,物质生活过得丰富,有时反而障碍修道。不过,罗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