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众尊长不承礼拜戒第五--道源

见四众尊长不承礼拜戒第五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若见比丘、比丘尼、长老、先宿优婆塞、优婆夷等,不起承迎、礼拜、问讯,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注释】   [长老]:   ‘长老’者,凡道行高、戒腊长的比丘,通被尊称为‘长老’,如经文常有‘长老舍利弗’、‘长老目犍连’等是。   ‘增一阿含经’说:‘阿难白世尊:“如何?比丘当云何自称名号?”世尊告曰:‘若小比丘向大比丘,称长老;大比丘称小比丘,称名字。’   十诵律也载:佛言:“从今,下座比丘唤上座比丘,言:“长老”(或有比丘言:)“尔时但唤长老不便?”佛言:“从今唤“长老某甲”,如唤“长老舍利弗”、“长老目犍连”。’   因此,长老仅是对德高、年长的出家比丘、比丘尼的尊称。若是在家人,德再高、年再长,亦不得尊称其为‘长老’。   [先宿]:   先宿是对年事较高,且先受戒的尊称。所谓‘宿’是指老宿且具道德的意思。‘先宿’出家比丘、比丘尼,在家优婆塞、优婆夷,可互称其年高、德劭且先受戒者为‘先宿’。但‘长者’仅限于对年高、德劭之优婆塞、优婆夷的尊称。对出家比丘、比丘尼则不可称‘长者’。   [不起]:   此处之‘不起’,是不起身的意思。凡优婆塞、优婆夷遇比丘、比丘尼、长老、先宿(长者)等大德四众尊长莅临,均应起身为礼,不得我行我素,坐卧不起。   优婆塞、优婆夷,贵在虚心求法,遇比丘、比丘尼、长老、先宿时,若贡高我慢,其心已生障碍,不能获得佛法利益。   [承迎]:   ‘承’就是‘承事’;‘迎’就是‘迎奉’。凡遇比丘、比丘尼、长老、先宿四众尊长,除应立即起身而外,并表示欢迎接待,并随时准备承事嘱咐。   出家二众合称为‘僧’,‘僧’是大众僧。在家二众应一体承迎奉事,不可有所差别而分亲疏、彼此。   [礼拜]:   ‘礼拜’就是五体投地顶礼膜拜。这是优婆塞、优婆夷必具的礼仪。一般说来,以三拜为礼数,若被拜比丘、比丘尼、长老、先宿说:‘一拜!’则一拜即止,如果没有说,则必须三拜。   五体投地的‘五体’,系指头部及双手、双足,均须著地,方符礼节。若其一不著地,则为礼不恭。六祖坛经机缘品第七说:‘僧法达...来礼祖师,头不至地。祖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拜!”。’所以礼拜之时,五体须著于地,方为合礼。   [问讯]:   遇比丘、比丘尼、长老、先宿,礼拜之后,仍须双手合掌,深深躬身作揖,心生崇敬,并相问:‘安康否?’如善见论说:‘比丘到佛所问讯:“少病、少恼、安乐行否?”’又僧祇律说:‘礼拜不得如哑羊,当相问讯。’所以,‘问讯’是一个很重要的礼仪。优婆塞、优婆夷应知礼,为礼具足。   【旨意】   尊贤、敬老,是一大美德,是虚心求法的最大利益因缘。故佛制此戒,若犯此戒,其所得罪恶,如第一轻戒者然。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佛说犊子经--支谦

佛说犊子经--支谦

佛说犊子经一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那邠迟阿蓝精舍。尔时佛遇风患当须牛乳。时有婆罗门大富去城不远。时佛遣阿难言。汝往到婆罗门家从乞牛乳。阿难受教而往。便至婆罗门家。婆罗门...

增广贤文--佚名

增广贤文--佚名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近水知...

百业经 萨Ra那--堪布索达吉

百业经 萨Ra那--堪布索达吉

萨Ra那 ——前世鞭打 今生受报 一时,佛在王舍城,附近另有两个城市:一个是由猛光国王掌管的金佳城;一个是由恰嘎国王统管的华Ra城。这两国之间经常作战,互相残杀了很多民众。 世尊座下的嘎达雅那,从...

佛说离垢施女经--竺法护

佛说离垢施女经--竺法护

佛说离垢施女经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千人皆阿罗汉,诸漏已尽逮得已办,无复尘垢而得自在,弃捐重担逮得己利,尽除终始诸所结缚,度以聪慧通达明智...

佛说内藏百宝经--支娄迦谶

佛说内藏百宝经--支娄迦谶

  佛说内藏百宝经一卷   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   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中。时有万二千比丘僧。菩萨七万二千人共坐。文殊师利菩萨从坐起前白佛。今菩萨大会欲从佛闻沤和拘舍罗所入事。菩萨何因缘分别知内外事...

佛说了义般若波罗蜜多经--施护

佛说了义般若波罗蜜多经--施护

佛说了义般若波罗蜜多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 尔时,世尊告尊者舍利子言:“汝今当知,诸有菩萨摩诃萨,乐欲修习般若波罗蜜多相应行者,当于诸法如实了知,诸有所作离一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