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众尊长不承礼拜戒第五--道源

见四众尊长不承礼拜戒第五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若见比丘、比丘尼、长老、先宿优婆塞、优婆夷等,不起承迎、礼拜、问讯,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注释】   [长老]:   ‘长老’者,凡道行高、戒腊长的比丘,通被尊称为‘长老’,如经文常有‘长老舍利弗’、‘长老目犍连’等是。   ‘增一阿含经’说:‘阿难白世尊:“如何?比丘当云何自称名号?”世尊告曰:‘若小比丘向大比丘,称长老;大比丘称小比丘,称名字。’   十诵律也载:佛言:“从今,下座比丘唤上座比丘,言:“长老”(或有比丘言:)“尔时但唤长老不便?”佛言:“从今唤“长老某甲”,如唤“长老舍利弗”、“长老目犍连”。’   因此,长老仅是对德高、年长的出家比丘、比丘尼的尊称。若是在家人,德再高、年再长,亦不得尊称其为‘长老’。   [先宿]:   先宿是对年事较高,且先受戒的尊称。所谓‘宿’是指老宿且具道德的意思。‘先宿’出家比丘、比丘尼,在家优婆塞、优婆夷,可互称其年高、德劭且先受戒者为‘先宿’。但‘长者’仅限于对年高、德劭之优婆塞、优婆夷的尊称。对出家比丘、比丘尼则不可称‘长者’。   [不起]:   此处之‘不起’,是不起身的意思。凡优婆塞、优婆夷遇比丘、比丘尼、长老、先宿(长者)等大德四众尊长莅临,均应起身为礼,不得我行我素,坐卧不起。   优婆塞、优婆夷,贵在虚心求法,遇比丘、比丘尼、长老、先宿时,若贡高我慢,其心已生障碍,不能获得佛法利益。   [承迎]:   ‘承’就是‘承事’;‘迎’就是‘迎奉’。凡遇比丘、比丘尼、长老、先宿四众尊长,除应立即起身而外,并表示欢迎接待,并随时准备承事嘱咐。   出家二众合称为‘僧’,‘僧’是大众僧。在家二众应一体承迎奉事,不可有所差别而分亲疏、彼此。   [礼拜]:   ‘礼拜’就是五体投地顶礼膜拜。这是优婆塞、优婆夷必具的礼仪。一般说来,以三拜为礼数,若被拜比丘、比丘尼、长老、先宿说:‘一拜!’则一拜即止,如果没有说,则必须三拜。   五体投地的‘五体’,系指头部及双手、双足,均须著地,方符礼节。若其一不著地,则为礼不恭。六祖坛经机缘品第七说:‘僧法达...来礼祖师,头不至地。祖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拜!”。’所以礼拜之时,五体须著于地,方为合礼。   [问讯]:   遇比丘、比丘尼、长老、先宿,礼拜之后,仍须双手合掌,深深躬身作揖,心生崇敬,并相问:‘安康否?’如善见论说:‘比丘到佛所问讯:“少病、少恼、安乐行否?”’又僧祇律说:‘礼拜不得如哑羊,当相问讯。’所以,‘问讯’是一个很重要的礼仪。优婆塞、优婆夷应知礼,为礼具足。   【旨意】   尊贤、敬老,是一大美德,是虚心求法的最大利益因缘。故佛制此戒,若犯此戒,其所得罪恶,如第一轻戒者然。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那提

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那提

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一卷 唐中天竺三藏法师那提译     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序 终南山释氏道宣撰   惟夫。幔幢难偃。三界由此轮回。爱水未清。四惑因兹流湎。自非独拔开士出有至人。何能裂爱网而辟重...

佛说长者音悦经--支谦

佛说长者音悦经--支谦

佛说长者音悦经一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中。与尊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俱。及诸菩萨。清信士女。一切普会。围绕说法。佛告大众。彼有长者。名曰音悦。财富无...

道行般若经--支娄迦谶

道行般若经--支娄迦谶

道行般若经十卷 后汉 支娄迦谶译 道行般若经序 释道安撰 大哉智度!万圣资通,咸宗以成也。地合日照,无法不周,不恃不处,累彼有名,既外有名,亦病无形,两忘玄莫,喟然无主,此智之纪也。夫永寿莫美乎上...

佛说缘本致经--失译人名

佛说缘本致经--失译人名

佛说缘本致经一卷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爱讱深有荣色未起为缠没住亦有本栽。非无缘致爱有耽荒本致熟在狂醉为受不明观解。是名痴本。   痴缘所生亦为...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第十四卷--惟净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第十四卷--惟净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第十四卷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复次海意。我今复以喻明斯义。譬如世间。或有二人。一被金刚坚固甲胄。入于大火炽焰聚中。一被枯草...

景德传灯录 卷二十二--释道原

景德传灯录 卷二十二--释道原

景德传灯录 第二十二卷   吉州清原山行思禅师第七世。   杭州龙华寺灵照禅师法嗣七人见录。   台州瑞岩师进禅师。   台州六通院志球禅师。   杭州云龙院归禅师。   杭州余杭功臣院道闲禅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