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众尊长不承礼拜戒第五--道源

见四众尊长不承礼拜戒第五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若见比丘、比丘尼、长老、先宿优婆塞、优婆夷等,不起承迎、礼拜、问讯,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注释】   [长老]:   ‘长老’者,凡道行高、戒腊长的比丘,通被尊称为‘长老’,如经文常有‘长老舍利弗’、‘长老目犍连’等是。   ‘增一阿含经’说:‘阿难白世尊:“如何?比丘当云何自称名号?”世尊告曰:‘若小比丘向大比丘,称长老;大比丘称小比丘,称名字。’   十诵律也载:佛言:“从今,下座比丘唤上座比丘,言:“长老”(或有比丘言:)“尔时但唤长老不便?”佛言:“从今唤“长老某甲”,如唤“长老舍利弗”、“长老目犍连”。’   因此,长老仅是对德高、年长的出家比丘、比丘尼的尊称。若是在家人,德再高、年再长,亦不得尊称其为‘长老’。   [先宿]:   先宿是对年事较高,且先受戒的尊称。所谓‘宿’是指老宿且具道德的意思。‘先宿’出家比丘、比丘尼,在家优婆塞、优婆夷,可互称其年高、德劭且先受戒者为‘先宿’。但‘长者’仅限于对年高、德劭之优婆塞、优婆夷的尊称。对出家比丘、比丘尼则不可称‘长者’。   [不起]:   此处之‘不起’,是不起身的意思。凡优婆塞、优婆夷遇比丘、比丘尼、长老、先宿(长者)等大德四众尊长莅临,均应起身为礼,不得我行我素,坐卧不起。   优婆塞、优婆夷,贵在虚心求法,遇比丘、比丘尼、长老、先宿时,若贡高我慢,其心已生障碍,不能获得佛法利益。   [承迎]:   ‘承’就是‘承事’;‘迎’就是‘迎奉’。凡遇比丘、比丘尼、长老、先宿四众尊长,除应立即起身而外,并表示欢迎接待,并随时准备承事嘱咐。   出家二众合称为‘僧’,‘僧’是大众僧。在家二众应一体承迎奉事,不可有所差别而分亲疏、彼此。   [礼拜]:   ‘礼拜’就是五体投地顶礼膜拜。这是优婆塞、优婆夷必具的礼仪。一般说来,以三拜为礼数,若被拜比丘、比丘尼、长老、先宿说:‘一拜!’则一拜即止,如果没有说,则必须三拜。   五体投地的‘五体’,系指头部及双手、双足,均须著地,方符礼节。若其一不著地,则为礼不恭。六祖坛经机缘品第七说:‘僧法达...来礼祖师,头不至地。祖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拜!”。’所以礼拜之时,五体须著于地,方为合礼。   [问讯]:   遇比丘、比丘尼、长老、先宿,礼拜之后,仍须双手合掌,深深躬身作揖,心生崇敬,并相问:‘安康否?’如善见论说:‘比丘到佛所问讯:“少病、少恼、安乐行否?”’又僧祇律说:‘礼拜不得如哑羊,当相问讯。’所以,‘问讯’是一个很重要的礼仪。优婆塞、优婆夷应知礼,为礼具足。   【旨意】   尊贤、敬老,是一大美德,是虚心求法的最大利益因缘。故佛制此戒,若犯此戒,其所得罪恶,如第一轻戒者然。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佛本行经--释宝云

佛本行经--释宝云

佛本行经 宋凉州沙门释宝云译 佛本行经卷第一 因缘品第一   今粗颁宣法  慈心专听受   佛众经要义  圣师之言辞   传佛之典籍  最利益于世   受者蒙大庆  润及一切生   普一切诸佛  仙圣...

过去现在因果经第三卷--求那跋陀罗

过去现在因果经第三卷--求那跋陀罗

  过去现在因果经第三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尔时白净王。发遣王师及大臣已。即以太子璎珞。与摩诃波阇波提。而语之言。此是太子所服璎珞。付车匿还。令以与汝。摩诃波阇波提。见璎珞已。倍增悲...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求那跋陀罗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求那跋陀罗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刘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波斯匿王及末利夫人,信法未久共相谓言:“胜鬘夫人是我之女,聪慧利根,通敏易悟,若见佛者必速解法...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第二十三卷--鸠摩罗什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第二十三卷--鸠摩罗什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第二十三卷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三次品第七十五(丹本次第行品)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有法相者。尚不得顺忍何况得道。世尊。若无法相者当得顺忍不。若干慧地...

八大圆觉经 讲义--未知

八大圆觉经 讲义--未知

   八大人觉经讲义 证严上人讲 目录 八大人觉经讲义前言 八大人觉经第一觉知(世间无常) 八大人觉经第二觉知(多欲为苦) 八大人觉经第三觉知(心无厌足) 八大人觉经第四觉知(懈怠堕落) 八...

宗镜录卷二十一至四十--延寿

宗镜录卷二十一至四十--延寿

宗镜录(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 宋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 宗镜录卷第二十一   夫一切真俗等法。各有理事。通别行相。果报历然。云何一向就己消融。未入斯宗。恐成空见。   答。得本方了末。执末则违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