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瞻病苦戒第三--道源

不瞻病苦戒第三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恶心不能瞻视病苦,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注释】   [恶心]:   ‘恶’有二解:一是‘憎恶’,二是‘厌恶’。‘恶心’也有二解:一是胃逆欲吐谓之恶心,如闻尸臭味,即使人胃逆欲吐。二是对某事不耐于心,如见一糜烂、肮脏病苦之人,不耐于一见,谓之恶心。   此处之‘恶心’,含有憎恶、厌恶、不耐于心等三种意义。就是对病苦之人,见了不起慈悲怜悯之心,反起恶心。   [不能瞻视病苦]:   ‘瞻视’就是‘探候’、‘看顾’、‘照料’的意思。‘病苦’就是身有重病在身,无法自处至为痛苦之人。若受了戒的优婆塞、优婆夷,看到了身有重病而不能自处至为痛苦之人,不生慈悲心反生恶心,不去瞻视,就是犯戒。   瞻视病苦应具五德:一是应知病苦之人什么可食,什么不可食。二是不嫌恶病人的大小便利、唾吐、脓血。三是有慈悲心,不是为了自己的衣食而去瞻视病苦。四是能予调理阳药。五是能为病苦说法。   若是父母、师长病苦,必须前往瞻视,不能委责于他人。若父母、师长病苦而不瞻视,不但犯此戒,同时犯第一戒。   【旨意】   生、老、病、死为四苦 而病苦尤为苦中之苦,最需要他人的帮助。佛陀慈悲,为拔众生病苦,特制此戒。若受了戒的优婆塞、优婆夷犯了此戒,其所得罪恶如第一轻戒者然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楞伽经白话解卷三--观辉

楞伽经白话解卷三--观辉

  楞伽经白话解卷三   一切佛语心品第三   第一章成就三种意生身   经文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意生身分别通相,我今当说。谛听,善思念之。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一百一至一百二十--玄奘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一百一至一百二十--玄奘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二百卷(第一百一卷~第一百二十卷)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一 智蕴第三中他心智纳息第三之三   傍生趣亦有生处得智能知他心等。云何知然。...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第四卷--鸠摩罗什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第四卷--鸠摩罗什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第四卷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幻学品第十一(丹本云幻人品)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当有人问言。幻人学般若波罗蜜当得萨婆若不。幻人学禅那波罗蜜毗梨耶波罗...

大乘悲分陀利经卷三--秦录

大乘悲分陀利经卷三--秦录

  第三卷大乘悲分陀利经   失三藏名今附秦录   离诤王授记品第六   善男子。尔时宝藏如来应供正遍知而作是念。彼劝多亿众生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住不退转地。我今应授其记示现佛剎。尔时世尊入于三昧。...

佛说盂兰盆经--竺法护

佛说盂兰盆经--竺法护

  佛说盂兰盆经原文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以钵...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五十一--未知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五十一--未知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五十一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四十九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静虑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苦圣谛若常若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