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瞻病苦戒第三--道源

不瞻病苦戒第三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恶心不能瞻视病苦,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注释】   [恶心]:   ‘恶’有二解:一是‘憎恶’,二是‘厌恶’。‘恶心’也有二解:一是胃逆欲吐谓之恶心,如闻尸臭味,即使人胃逆欲吐。二是对某事不耐于心,如见一糜烂、肮脏病苦之人,不耐于一见,谓之恶心。   此处之‘恶心’,含有憎恶、厌恶、不耐于心等三种意义。就是对病苦之人,见了不起慈悲怜悯之心,反起恶心。   [不能瞻视病苦]:   ‘瞻视’就是‘探候’、‘看顾’、‘照料’的意思。‘病苦’就是身有重病在身,无法自处至为痛苦之人。若受了戒的优婆塞、优婆夷,看到了身有重病而不能自处至为痛苦之人,不生慈悲心反生恶心,不去瞻视,就是犯戒。   瞻视病苦应具五德:一是应知病苦之人什么可食,什么不可食。二是不嫌恶病人的大小便利、唾吐、脓血。三是有慈悲心,不是为了自己的衣食而去瞻视病苦。四是能予调理阳药。五是能为病苦说法。   若是父母、师长病苦,必须前往瞻视,不能委责于他人。若父母、师长病苦而不瞻视,不但犯此戒,同时犯第一戒。   【旨意】   生、老、病、死为四苦 而病苦尤为苦中之苦,最需要他人的帮助。佛陀慈悲,为拔众生病苦,特制此戒。若受了戒的优婆塞、优婆夷犯了此戒,其所得罪恶如第一轻戒者然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蓱沙王五愿经--支谦

蓱沙王五愿经--支谦

  沙王五愿经一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与五百比丘俱。时王舍国王。号名蓱比沙。少小作太子。意常求五愿。一者愿我年少为王。二者令我国中有佛三者使我出入常往来佛所。四...

大威德金刚修法仪轨--未知

大威德金刚修法仪轨--未知

  大威德金刚修法仪轨   (大威德金刚法是格鲁派的基本修持法门,欲修大威德金刚法门,必须先修文珠菩萨法。)   按七支坐法或金刚坐法好,结五字文殊印:双手先外缚,右拇指压左拇指,两中指竖立相触,屈上...

不空罥索咒心经--菩提流志

不空罥索咒心经--菩提流志

不空罥索咒心经一卷 唐南天竺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布怛落迦山圣观自在菩萨宫中。其地有无量宝娑罗树多摩罗树。瞻博迦树阿输迦树。阿底目多迦等种种宝树。周匝庄严。与大苾刍众...

不空罥索陀罗尼经--李无谄

不空罥索陀罗尼经--李无谄

不空罥索陀罗尼经二卷 唐北天竺婆罗门李无谄译(末后第十七品沙门慧日续翻) 不空罥索陀罗尼经卷上 (末后第十七品沙门慧日续翻) 赞叹品第一(都合总有一十六品除根本大陀罗尼外总有二十七陀罗尼)   ...

分别经--竺法护

分别经--竺法护

分别经一卷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晨朝整服。俨然而坐。佛语阿难。告诸比丘。皆寂静明听。今当为汝说人生受苦。阿难从坐起整衣服。为佛作礼。白佛言。愿乐欲...

唐人咏茶诗--未知

唐人咏茶诗--未知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山仙人掌茶 并序 唐 李白余闻荆州玉泉寺近清溪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其中有白蝙蝠,大如鸦(一作鸭)。按仙经蝙蝠一名仙鼠。千岁之后,体白如雪,栖则倒悬。盖饮乳水而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