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往听法戒第八--道源

不往听法戒第八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四十里中有讲法处不能往听,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注释】   [四十里中]:   ‘四十里’是最大限数,在‘四十里’的范围之内,就叫‘四十里中’。‘四十里’是当日可以往返的距离。每时以行十里计,四小时可达。早上四时起行,八点即可到达。下午四时返家,八时亦可抵达家门。佛制此里数,完全符合行路的体能。至于不到四十里的地方,那就更为方便了。   现在,交通发达,四十里只不过一小时可达,故较以往便捷多了,即使超过四十里,亦可前往听法。然为适应现代人生活方式,各讲经说法师,多定于夜间行之,以利从事公务等各种职业佛弟子于下班后前往听法。   [讲法处]:   ‘讲法’就是讲经说法,讲法者不一定为出家长老大德或比丘、比丘尼。若优婆塞、优婆夷中的长者、先宿讲法,亦应前往听法。   教授敲打法器、唱念偈诵、学做佛事,亦属‘讲法’的范围,可前往听取、学习。   听法的目的在亲近善知识,听受法要,依法而行。若不往听法,对经义不明,所行恐难如法。不如法行即为盲行,易生舛误,甚至而为邪魔外道。故受戒了的优婆塞、优婆夷,应勤于听法。   【旨意】   亲近善知识,听受经法要义,有利修行,早成道业,故佛制此戒。若犯此戒,其所得罪恶,如第一轻戒者然。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大哀经--竺法护

大哀经--竺法护

大哀经 西晋 竺法护译 大哀经卷第一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诸菩萨所生庄严大会法典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灵鹫山。古昔诸佛之所游居。如来威神之所建立。其地道场。诸菩萨众所共咨嗟。无极法座。...

百业经 恶  龙--堪布索达吉

百业经 恶 龙--堪布索达吉

恶 龙 ——恶愿害人 得佛调化 一时,佛在舍卫城,胜光国王手下的一位大臣犯了重罪,国王没收了他的全部家产,并把他关进监狱,他在狱中无衣无食,饥寒而死。临终时他发了一个恶愿:愿下一世变成一个恶劣的...

佛说慈氏菩萨誓愿陀罗尼经--法贤

佛说慈氏菩萨誓愿陀罗尼经--法贤

佛说慈氏菩萨誓愿陀罗尼经 宋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法贤奉诏译    尔时佛告慈氏菩萨言。汝当谛听。有陀罗尼具大威神最上功德。能令众生解脱恶趣。转身当得受胜妙乐。时慈氏菩萨白言。世尊。...

金刚经说什么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南怀瑾

金刚经说什么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南怀瑾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

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三--日常法师

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三--日常法师

  《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三)   日常法师释   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中士道   十二缘起   ※﹝第二、由十二缘起门中思惟分四:一、支分差别,二、支分略摄,三、几世圆满,四、此等摄义。今初﹞   ...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第四卷--般若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第四卷--般若

  第四卷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布施波罗蜜多品第五   尔时佛薄伽梵。于大众中作师子吼。广说五种发菩提心已。时慈氏菩萨摩诃萨。与无量无数百千俱胝诸大菩萨摩诃萨众。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