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往听法戒第八--道源

不往听法戒第八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四十里中有讲法处不能往听,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注释】   [四十里中]:   ‘四十里’是最大限数,在‘四十里’的范围之内,就叫‘四十里中’。‘四十里’是当日可以往返的距离。每时以行十里计,四小时可达。早上四时起行,八点即可到达。下午四时返家,八时亦可抵达家门。佛制此里数,完全符合行路的体能。至于不到四十里的地方,那就更为方便了。   现在,交通发达,四十里只不过一小时可达,故较以往便捷多了,即使超过四十里,亦可前往听法。然为适应现代人生活方式,各讲经说法师,多定于夜间行之,以利从事公务等各种职业佛弟子于下班后前往听法。   [讲法处]:   ‘讲法’就是讲经说法,讲法者不一定为出家长老大德或比丘、比丘尼。若优婆塞、优婆夷中的长者、先宿讲法,亦应前往听法。   教授敲打法器、唱念偈诵、学做佛事,亦属‘讲法’的范围,可前往听取、学习。   听法的目的在亲近善知识,听受法要,依法而行。若不往听法,对经义不明,所行恐难如法。不如法行即为盲行,易生舛误,甚至而为邪魔外道。故受戒了的优婆塞、优婆夷,应勤于听法。   【旨意】   亲近善知识,听受经法要义,有利修行,早成道业,故佛制此戒。若犯此戒,其所得罪恶,如第一轻戒者然。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宗教概说--星云法师

宗教概说--星云法师

  第一课 一神、多神与无神的探讨   宗教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力量的不可知,以及对未来的无知、惧怕。当自然界的变化破坏人们平静的生活时,追求一个高于此力量人格化的「神」,成为必然的趋势。这个「神」依民...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不空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不空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十卷 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序   叙曰。大唐开元二十一年。岁次癸酉。正月一日辰时。于荐福寺道场内。金刚三藏与僧慧超。...

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四卷--未知

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四卷--未知

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 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并诸菩萨摩诃萨众。其名曰:金刚手菩萨摩诃萨、智见菩萨摩诃萨、金刚军菩萨摩诃...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九--未知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九--未知

   白话佛经 《大佛顶首楞严经》(下)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 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北京社科院宗教研究所 编译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九 阿难,世间一切所有修心的人中,有些人不凭借禅那,也没有大智...

华严经   卷三--实叉难陀

华严经 卷三--实叉难陀

《华严经》(80卷)第03品 普贤三昧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于如来前,坐莲华藏师子之座,承佛神力入于三昧。此三昧名一切诸佛毗卢遮那如来藏身,普入一切佛平等性,能于法界示众影像;广大无碍,同于虚空;法...

大乘起信论疏--法藏

大乘起信论疏--法藏

大乘起信论疏 西太原寺沙门法藏述 大乘起信论疏卷第一   夫真心寥廓。绝言象于筌蹄。冲漠希夷。亡境智于能所。非生非灭。四相之所不迁。无去无来。三际莫之能易。但以无住为性。随派分岐。逐迷悟而升沈。任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