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财打人戒第十三--道源

为财打人戒第十三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为于财命,打骂奴婢、僮仆、外人,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注释】   [财命]:   ‘财命’即俗说的‘视财如命’、‘爱财如命’、‘钱财为第二生命’,故一般人将‘财’与‘命’等视,故称‘财命’。   [打骂奴婢、僮仆、外人]:   ‘奴婢’是无给的奴隶,为本家作务,仅有衣食,而无工资。   ‘僮仆’是以工资雇佣其作务。‘僮’为年幼的小孩,‘仆’是较为年长的男女。   ‘外人’是不属于家族之人,亦无亲族关系之人。   若因奴婢、僮仆、外人有心无心的过失,使其钱财招致损害而生嗔恚,以手相打、以口相骂、加以责罚,就是‘为于财命,打骂奴婢、僮仆、外人’。   打人是身业,骂人是口业,嗔恚是意业,故打骂他人的行为是犯身、口、意三业。三业不净,即失戒德。   凡奴婢(现已少有)、僮仆、外人损害自己的财物,应视为还其前生债业,此生已予了结,结业已解。若因而生嗔恚并行打骂,又生结缚,循环不已,无有了期。是以,受戒已的优婆塞、优婆夷,不可因他人损及自己财命而行打骂。   【旨意】   钱财是身外之物,是为假有,不应因他人之损害而行打骂,再生结缚,故佛制此戒,若犯此戒,其所受罪恶,与第一轻戒者然。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十不二门--未知

十不二门--未知

十不二门 唐荆溪尊者湛然述   然此迹门。谈其因果及以自他。使一代教门融通入妙故。凡诸义释。皆约四教及以五味。意在开教悉入醍醐。观心乃是教行枢机。仍且略点寄在诸说或存或没。非部正意。故纵有施设托事附法...

佛说受十善戒经--未知

佛说受十善戒经--未知

佛说受十善戒经 后汉失译人名开元录拾遗 十恶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陀林须达长者美称夫人精舍中。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以慈梵音告舍利弗。今为汝等说除十恶不善业报。谛听谛受...

过去现在因果经第四卷--求那跋陀罗

过去现在因果经第四卷--求那跋陀罗

  过去现在因果经第四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尔时有长者子。名曰耶舍。聪明利根。极大巨富。阎浮提中。最为第一。服天冠璎珞。着无价宝屐。其于中夜。与诸妓女。相娱乐已。各还寝息。忽从眠觉。...

一念之差 为何会改变他的命运?

一念之差 为何会改变他的命运?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从前有个人叫元自实,他对缪材有恩,可缪材却忘恩负义,做出很对不起他的事情。元自实感到愤恨不平,天未亮就带着刀,准备要去杀死缪材。路上经过一座庵堂,庵主轩辕翁是位有道之士,很早就...

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大广智不空

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大广智不空

  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卷上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住大金刚须弥卢峰楼阁。安住大金刚三摩地。以大金刚庄严劫树。于大金刚池宝莲花光照。金刚沙而布于地...

福德不好应该这样补救

福德不好应该这样补救

  久远以前,在裴扇阇国中,有一婆罗门女名叫提违,提违家中虽然非常富有,但却早年守寡,并且上无父母、膝下又无子女可依怙,总是孤伶伶的一人,终日闷闷不乐的。当时婆罗门中有一习俗,若是生活中总是不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