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财打人戒第十三--道源

为财打人戒第十三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为于财命,打骂奴婢、僮仆、外人,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注释】   [财命]:   ‘财命’即俗说的‘视财如命’、‘爱财如命’、‘钱财为第二生命’,故一般人将‘财’与‘命’等视,故称‘财命’。   [打骂奴婢、僮仆、外人]:   ‘奴婢’是无给的奴隶,为本家作务,仅有衣食,而无工资。   ‘僮仆’是以工资雇佣其作务。‘僮’为年幼的小孩,‘仆’是较为年长的男女。   ‘外人’是不属于家族之人,亦无亲族关系之人。   若因奴婢、僮仆、外人有心无心的过失,使其钱财招致损害而生嗔恚,以手相打、以口相骂、加以责罚,就是‘为于财命,打骂奴婢、僮仆、外人’。   打人是身业,骂人是口业,嗔恚是意业,故打骂他人的行为是犯身、口、意三业。三业不净,即失戒德。   凡奴婢(现已少有)、僮仆、外人损害自己的财物,应视为还其前生债业,此生已予了结,结业已解。若因而生嗔恚并行打骂,又生结缚,循环不已,无有了期。是以,受戒已的优婆塞、优婆夷,不可因他人损及自己财命而行打骂。   【旨意】   钱财是身外之物,是为假有,不应因他人之损害而行打骂,再生结缚,故佛制此戒,若犯此戒,其所受罪恶,与第一轻戒者然。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凡水与法水

凡水与法水

  佛陀成道后,经常到处弘化,足迹踏遍了五印度。一天,佛陀经过孙陀利河边的丛林,住在附近的水净婆罗门,发现佛陀来到孙陀利河边,非常高兴,三步并作两步,急忙跑来见佛陀。  婆罗门问佛陀:「您想到孙陀利河...

放光般若经第八卷--无罗叉

放光般若经第八卷--无罗叉

  放光般若经第八卷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诏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功德品第三十九   佛告释提桓因。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阎浮提。其中众生使立十善。于拘翼意云何。其福宁多不。释提桓因白佛言...

失望的牧牛人

失望的牧牛人

  佛经中,有这样的一段譬喻:有一位牧牛人,拥有二百五十头牛。他每天都会到一个水草丰足的旷野放牛,让牛群悠哉游哉吃草、喝水。但是,有一天忽然跑出一头老虎,咬死了一头牛。这二百五十头牛,因而少了一头...

镜清雨滴声

镜清雨滴声

  公 案  越州镜清寺顺德禅师问僧:“门外是什么声?”  僧云:“雨滴声。”  清云:“众生颠倒,迷己逐物。”  僧云:“和尚作么生?”  清云:“洎不迷己。”  僧云:“洎不迷己,意旨如何?”...

妙法莲华经普门品说明--未知

妙法莲华经普门品说明--未知

妙法莲华经普门品说明    ——温光熹居士著    目录:   一、开门的钥匙   二、观世音菩萨救苦的来历和我们摆在门前的一些问题   三、受持普门品应该知道的两个重点   四、普门品内究竟...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未知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未知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卷第一(并序)   问曰。昔者宝云法师。尝有撰集赞释玄辩。近岁孤山阇梨。又以章记表明微旨。今复纂述其故何哉。答曰。宝云。讲次学徒随录义或阙如。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