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食施四众戒第十四--道源

残食施四众戒第十四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若以残食施于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注释】   [残食]:   ‘残食’即自己或他人食用以后残余的食物,如饭、菜、茶、水、果、饼等。   ‘施食’是福德之事,如佛说贤者五福德经上说:‘佛言:“人持食施僧,有五种利:一色、二力、三命、四安、五辩。”。’   ‘施’的目的就是要离悭惜,故应诚敬四众,施与洁净好食。若因吝啬而以残食施与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是为悭惜心重且为不敬,有失施食的意义。   【旨意】   为绝悭惜心,以洁净好食施与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方得其利。若以残食施与,是为失敬,故佛制此戒。若犯此戒,其所得罪恶,与第一轻戒者然。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楞严经与中国宗派--未知

楞严经与中国宗派--未知

楞严经与中国宗派 ——李治华 提要 本文论述《楞严经》与中国宗派的关涉,包括佛教的禅、天台、华严、净土、密、律、三论等宗及教外的儒、道两家,而此经得为中国佛教诸宗统一的绝佳理...

佛教故事:龙女与阿迪

佛教故事:龙女与阿迪

  话说从前有一个老人家,他有五个儿子。有一天,老人把五个儿子喊到一块儿,对他们说:“儿子们,爹爹年事已高,何时死掉也难说,我要求你们,在我死之前,每人都要学会一样本事,你们学到本领后,我死了也才...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三回拜德雲比丘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三回拜德雲比丘

  参妙峰德云长老 问法得忆念诸佛  智慧光明普见法 证入发心住境界  善财童子自告别了文殊师利菩萨以后,直向南行,到达胜乐国,登上妙峰山。为了寻访这位行踪不定的德云比丘,善财童子经过七昼夜,终于...

阿难分别经--法坚

阿难分别经--法坚

阿难分别经一卷 乞伏秦沙门法坚译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利者。有衰耗不偶者。云何不等耶。愿天中天。普为说之。佛告阿难。有人奉佛。从明师受戒。专信不犯精进奉行。不失所受。形像鲜明。朝暮礼拜。恭敬然...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二十四回拜婆湿罗船师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二十四回拜婆湿罗船师

  楼阁城参施罗船师  众商论宝望月观星  入菩萨大悲幢法门  金刚如意不坏回向  这时,善财童子走向楼阁城。他先观察道路的高低,夷平或危险、洁凈或污秽、弯曲或平直。善财童子边观察,边渐次南行。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第十九卷--鸠摩罗什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第十九卷--鸠摩罗什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第十九卷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魔愁品第六十二(丹云同学品)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甚深难见。无诸忆想分别毕竟离故。世尊。是众生闻是般若波罗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