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食施四众戒第十四--道源

残食施四众戒第十四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若以残食施于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注释】   [残食]:   ‘残食’即自己或他人食用以后残余的食物,如饭、菜、茶、水、果、饼等。   ‘施食’是福德之事,如佛说贤者五福德经上说:‘佛言:“人持食施僧,有五种利:一色、二力、三命、四安、五辩。”。’   ‘施’的目的就是要离悭惜,故应诚敬四众,施与洁净好食。若因吝啬而以残食施与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是为悭惜心重且为不敬,有失施食的意义。   【旨意】   为绝悭惜心,以洁净好食施与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方得其利。若以残食施与,是为失敬,故佛制此戒。若犯此戒,其所得罪恶,与第一轻戒者然。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阿閦如来念诵供养法--不空

阿閦如来念诵供养法--不空

阿閦如来念诵供养法 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敬礼遍照尊  我今依契经   略说阿閦佛  修行念诵仪   行者应当礼  五方诸如来   尽想虚空中  遍满如胡麻   即对一一佛  尽心而忏悔...

佛经里的故事 小驼背

佛经里的故事 小驼背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

十诵律   卷二--安世高

十诵律 卷二--安世高

十诵律卷第十九     十诵律卷第二十(第三诵之七)     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   众学法之余   佛在舍卫国。尔时波斯匿王。立如是法。若佛在祇洹。我当日日往。时王闻佛在祇洹。即敕御者...

涅槃玄义发源机要--未知

涅槃玄义发源机要--未知

涅槃玄义发源机要 宋钱塘沙门释智圆述 涅槃玄义发源机要序   夫涅槃无方。佛性无体。而菩萨见之谓之假。二乘见之谓之空。凡夫日用而不知。故如来之道鲜矣。古者能仁大觉愍群机之未悟也。于是仰观妙理。俯立嘉号...

光赞经--竺法护

光赞经--竺法护

光赞经 光赞经卷第一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光赞品第一 闻如是:   一时佛游罗阅只耆阇崛山中,与摩诃比丘僧五千俱,皆阿罗汉也——诸漏已尽,无有尘垢,而得自在;心安解脱,智慧善度,逮得仁和,...

八大人觉经译文--未知

八大人觉经译文--未知

   八大人觉经译文   做为佛门弟子,应当精勤奋进,不分白天黑夜,怀着一颗至诚之心,诵念使人摆脱愚痴、走上觉悟之路的八种大智慧。   第一种智慧:觉悟到世间万物都不是永恒长存的,人们赖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