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难独行戒第十一--道源

险难独行戒第十一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险难之处无伴独行,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注释】   [险难之处]:   所谓‘险难之处’,如有虎狼猛兽经常出没之处、土匪、盗贼藏匿之所、高山险道、急水深潭等等,有危害身命之虞,统为险难之处。   人身难得,既得人身,应知善用,不可无谓冒险,使有损伤。佛法难闻,受戒已之优婆塞、优婆夷,都已发菩提心,立四弘誓愿,上续如来慧命、下济苦难众生。若冒险而遭损伤,于佛法亦为一大损失。   再者,受戒已之优婆塞、优婆夷,应具智慧,对自身安危有观察、判断能力。若冒险行难而损伤身命,易招致他人、外道之嘲笑、讥讽,佛教受损,亦使他人造口业。   于自身言,行险难之处,遭身命损伤,易生嗔恨三宝之心,继生退转之心,终失菩提心。   [无伴独行]:   ‘伴’是二人以上相行,称为‘伴行’,无人相行,是为‘独行’。有伴相行,仍应忖度:是否可以合力化解险难恶因缘。若能,则可伴行;若不能,仍不得行。   但若为弘扬佛法,非独行不足以达成弘法目的,虽有险难之处,仍可独行。如玄奘大师为求取经法,单独一人冒险患难,万里关山而达印度,留学十七年,搜集经典,驼运回国,大弘佛法。是以,为弘法而行险,应不犯戒。   【旨意】   受戒已之优婆塞、优婆夷,荷如来慧命,救度众生,若不顾自身无谓险难,招致苦果,是为无益。故佛制此戒,若犯此戒,其所得罪恶与第一轻戒者然。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未知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未知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卷第一(并序)   问曰。昔者宝云法师。尝有撰集赞释玄辩。近岁孤山阇梨。又以章记表明微旨。今复纂述其故何哉。答曰。宝云。讲次学徒随录义或阙如。未...

百业经 丑陋的小孩--堪布索达吉

百业经 丑陋的小孩--堪布索达吉

丑陋的小孩   ——骂独觉得丑相,因愿力而转变   从前在印度有一位拥有很多财产的大施主,他与妻子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后来他的妻子怀孕了,却生下一个非常丑陋的孩子。为此,夫妻二人非常烦恼,施主抱怨:"...

黑氏梵志经--支谦

黑氏梵志经--支谦

黑氏梵志经一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尼连江水边。在彼一月造十八变化。于迦葉兄弟三人及千弟子。转游行罗阅只城。止顿一年。教授国民。为其讲法。初成佛道竟二年已。乃到舍卫兴隆道化...

佛说頞多和多耆经--失译人名

佛说頞多和多耆经--失译人名

佛说頞多和多耆经一卷   失译人名今附西晋录   闻如是。一时佛在为耶国时有多树木处。与众比丘僧俱。比丘有五百人。月十五日盛满时。夜半寂然安静。比丘僧自相难问。时栴檀调弗天人。持天形状威神光耀...

佛说一切法功德庄严王经--义净

佛说一切法功德庄严王经--义净

  佛说一切法功德庄严王经   唐三藏法师义净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羯阑铎迦池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菩萨摩诃萨千二百人,皆得陀罗尼辩才无滞,获无染智游无碍境,善权方便摄引众生,...

普贤菩萨行愿品颂疏--周叔迦

普贤菩萨行愿品颂疏--周叔迦

普贤菩萨行愿品颂疏 周叔迦   将释此颂,略开四门:一、释名题;二、述缘起;三、叙传译;四、解文句。   释名题者,遍周法界曰普,至顺调善曰贤。普贤行者,凡有六释:约教则一乘之行;约义则方广之行;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