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难独行戒第十一--道源

险难独行戒第十一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险难之处无伴独行,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注释】   [险难之处]:   所谓‘险难之处’,如有虎狼猛兽经常出没之处、土匪、盗贼藏匿之所、高山险道、急水深潭等等,有危害身命之虞,统为险难之处。   人身难得,既得人身,应知善用,不可无谓冒险,使有损伤。佛法难闻,受戒已之优婆塞、优婆夷,都已发菩提心,立四弘誓愿,上续如来慧命、下济苦难众生。若冒险而遭损伤,于佛法亦为一大损失。   再者,受戒已之优婆塞、优婆夷,应具智慧,对自身安危有观察、判断能力。若冒险行难而损伤身命,易招致他人、外道之嘲笑、讥讽,佛教受损,亦使他人造口业。   于自身言,行险难之处,遭身命损伤,易生嗔恨三宝之心,继生退转之心,终失菩提心。   [无伴独行]:   ‘伴’是二人以上相行,称为‘伴行’,无人相行,是为‘独行’。有伴相行,仍应忖度:是否可以合力化解险难恶因缘。若能,则可伴行;若不能,仍不得行。   但若为弘扬佛法,非独行不足以达成弘法目的,虽有险难之处,仍可独行。如玄奘大师为求取经法,单独一人冒险患难,万里关山而达印度,留学十七年,搜集经典,驼运回国,大弘佛法。是以,为弘法而行险,应不犯戒。   【旨意】   受戒已之优婆塞、优婆夷,荷如来慧命,救度众生,若不顾自身无谓险难,招致苦果,是为无益。故佛制此戒,若犯此戒,其所得罪恶与第一轻戒者然。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菩提资粮论--达磨笈多

菩提资粮论--达磨笈多

菩提资粮论 圣者龙树本比丘自在释隋天竺三藏达磨笈多译 菩提资粮论卷第一   今于诸佛所  合掌而顶敬   我当如教说  佛菩提资粮   佛者。于一切所应知中得觉。此为佛义。如所应知而知故。又于无智睡眠...

略述金刚顶瑜伽分别圣位修证法门--不空

略述金刚顶瑜伽分别圣位修证法门--不空

略述金刚顶瑜伽分别圣位修证法门 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夫真言陀罗尼宗者。是一切如来秘奥之教。自觉圣智顿证法门。亦是菩萨。具受净戒无量威仪。入一切如来海会坛。受菩萨职位。超过三界。受佛教敕三...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二十一至三十--法护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二十一至三十--法护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二十一至三十 宋西天三藏朝散大夫传梵大师法护等奉诏译 持戒波罗蜜多品第七之四   复次舍利子。五者修菩萨行者。以此善根于现生中离诸障难。于现生中不堕恶趣。恶作不能扰动其心。速得出...

佛说斋经--支谦

佛说斋经--支谦

  佛说斋经 吴月氏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城东丞相家殿,丞相母名维耶,早起沐浴著彩衣,与诸子妇俱出,稽首佛足一面坐。佛问维耶:“沐浴何早。”对曰:“欲与诸妇俱受斋戒。”佛言...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第二卷--大广智不空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第二卷--大广智不空

  第二卷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   画像仪轨品第三   尔时释迦牟尼佛。以佛眼观一切众生界。告金刚手秘密主言。秘密主为有情利益故。我今说大明王仪轨。一切佛所说。一切世间出世间真言明像中上上。佛顶...

大云轮请雨经--不空

大云轮请雨经--不空

大云轮请雨经二卷 唐特进试鸿胪卿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大云轮请雨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难陀坞波难陀龙王宫。吉祥摩尼宝藏大云道场宝楼阁中。与大苾刍及诸菩萨摩诃萨众。复有诸大龙王众。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