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不听说法辄自作戒第二十四--道源

僧不听说法辄自作戒第二十四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僧若不听说法、赞叹,辄自作者,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注释】   [僧若不听说法、赞叹]:   ‘不听说法’就是受戒已的优婆塞、优婆夷,若不获得出家比丘、比丘尼的许可,即不可说法。所谓‘说法’,是集合众多人而讲经说法。盖讲经说法是出家二众中的经师、法师的任务,对所讲的经、法已有彻底的领悟,其所讲说与佛意完全相合。优婆塞、优婆夷对经、法若不彻悟,所说即不如法,惑乱众生。经僧制止而强自演说者,即为犯戒。   ‘不听赞叹’者,‘赞叹’本是助道因缘之一,以口或文字称赞出家比丘、比丘尼,以宣扬其德誉。佛住世时常有弟子对佛赞叹、或佛对某一弟子赞叹、或弟子间相互赞叹。但佛及诸弟子已至心无所住的境界,虽赞叹亦不会动心。但若尚未至‘心无所住’的比丘,比丘尼而予赞叹,很可能令其产生贡高我慢的心理,反障碍了其道行。所以,若比丘、比丘尼不许赞叹而强为赞叹,即为犯戒。   【旨意】   不听优婆塞、优婆夷说法,是为防惑乱众生,不听赞叹,为防有增贡高我慢,故佛制此戒。若犯此戒,其所得罪恶,与第一轻戒者然。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大清三藏圣教目录--未知

大清三藏圣教目录--未知

大清三藏圣教目录   御制重刊藏经序 雍正十三年二月初一   贞观三藏圣教序 唐太宗文皇帝制   永徽三藏圣教序 唐高宗皇帝在春宫日制   正统大藏经序 大明正统...

摩诃止观--智者大师

摩诃止观--智者大师

摩诃止观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记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止观明静。前代未闻。智者。大隋开皇十四年四月二十六日。于荆州玉泉寺。一夏敷扬二时慈霔。虽乐说不穷才至见境。法轮停转后分弗宣。然挹流寻源闻香讨...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一至二十--玄奘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一至二十--玄奘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八十卷(第一卷~第二十卷) 尊者众贤造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一 辩本事品第一之一   诸一切种诸冥灭  拔众生出生死埿   敬礼如是如理师  对法藏论我当...

摄大乘论释--玄奘

摄大乘论释--玄奘

摄大乘论释(应为四十五卷) 世亲菩萨造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摄大乘论释卷第一 总标纲要分第一   诸破所知障翳暗  尽其所有如所有   诸法真俗理影中  妄执竞兴于异见   斯由永离诸分别  无垢清净...

南传大般涅槃经白话文--巴宙

南传大般涅槃经白话文--巴宙

  南传大般涅槃经白话文 巴宙译   南传大般涅槃经序言   以生存于二十世纪的现代人去研究二千五百年前释尊的生活、教理,当时印度的宗教思想及社会习俗等,因「去圣日远」,实非易事。且佛教之传入...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录--未知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录--未知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录 ——苏行三博士述 序 苏居士入佛门后,勇猛精进,广读经论,悲深愿切,诲人不倦,最能以科学理论,善巧方便,浅释佛经。证佛法之万古常新,常乐我净。凡智识青年因其接引入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