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不听说法辄自作戒第二十四--道源

僧不听说法辄自作戒第二十四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僧若不听说法、赞叹,辄自作者,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注释】   [僧若不听说法、赞叹]:   ‘不听说法’就是受戒已的优婆塞、优婆夷,若不获得出家比丘、比丘尼的许可,即不可说法。所谓‘说法’,是集合众多人而讲经说法。盖讲经说法是出家二众中的经师、法师的任务,对所讲的经、法已有彻底的领悟,其所讲说与佛意完全相合。优婆塞、优婆夷对经、法若不彻悟,所说即不如法,惑乱众生。经僧制止而强自演说者,即为犯戒。   ‘不听赞叹’者,‘赞叹’本是助道因缘之一,以口或文字称赞出家比丘、比丘尼,以宣扬其德誉。佛住世时常有弟子对佛赞叹、或佛对某一弟子赞叹、或弟子间相互赞叹。但佛及诸弟子已至心无所住的境界,虽赞叹亦不会动心。但若尚未至‘心无所住’的比丘,比丘尼而予赞叹,很可能令其产生贡高我慢的心理,反障碍了其道行。所以,若比丘、比丘尼不许赞叹而强为赞叹,即为犯戒。   【旨意】   不听优婆塞、优婆夷说法,是为防惑乱众生,不听赞叹,为防有增贡高我慢,故佛制此戒。若犯此戒,其所得罪恶,与第一轻戒者然。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百业经 五百商主--堪布索达吉

百业经 五百商主--堪布索达吉

五百商主 ——世尊伸手 除夜叉障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五百商人携带很多货物准备去他方经商。他们穿过了大大小小的城市、山庄,走进了一片森林,这片阴森森的树林中依住着一个忿怒可怖的...

佛说普法义经--安世高

佛说普法义经--安世高

佛说普法义经一卷 后汉安世高译     佛说普法义经(亦云具法行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贤者舍利弗。请比丘听说法。上头亦善。中央亦善。要亦善。善解分别具净除。听贤者行。名具法...

因一世杀牛,他们多世受报

因一世杀牛,他们多世受报

  舍卫城中有一位长者,最小的妾叫做毗舍离,才智双全,波斯匿王把她当妹妹看待。她有三十二个儿子,都力大无穷。最小的一个,乘象过桥,碰上宰相的儿子,就把他摔伤在桥下。宰相子怀恨在心,暗中谋划报仇,...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一至二十--玄奘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一至二十--玄奘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八十卷(第一卷~第二十卷) 尊者众贤造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一 辩本事品第一之一   诸一切种诸冥灭  拔众生出生死埿   敬礼如是如理师  对法藏论我当...

在佛陀圆寂之前,阿难尊者问了哪四个问题?

在佛陀圆寂之前,阿难尊者问了哪四个问题?

  佛陀成道的四十九年,由动归静,佛陀宣布在迦毘罗卫城三十余里的拘尸那迦罗城的娑罗双树间进入涅槃。如同夕阳西下会投射出奇丽的光辉一般,佛陀在涅槃前特别发射和平常不一样的光明,承侍在佛陀身旁的阿难陀...

佛先后三次遭迫害竟然都与女人有关

佛先后三次遭迫害竟然都与女人有关

  没有黑暗显不出光明,没有罪恶不知道善美,大觉佛陀的僧团中,遭遇种种的迫害,那像是注定的天经地义之事。然而每次中伤与迫害,反而助长佛陀的威望,佛法的宣扬。世间永远是正法与邪魔斗争的世间,正法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