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不听说法辄自作戒第二十四--道源

僧不听说法辄自作戒第二十四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僧若不听说法、赞叹,辄自作者,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注释】   [僧若不听说法、赞叹]:   ‘不听说法’就是受戒已的优婆塞、优婆夷,若不获得出家比丘、比丘尼的许可,即不可说法。所谓‘说法’,是集合众多人而讲经说法。盖讲经说法是出家二众中的经师、法师的任务,对所讲的经、法已有彻底的领悟,其所讲说与佛意完全相合。优婆塞、优婆夷对经、法若不彻悟,所说即不如法,惑乱众生。经僧制止而强自演说者,即为犯戒。   ‘不听赞叹’者,‘赞叹’本是助道因缘之一,以口或文字称赞出家比丘、比丘尼,以宣扬其德誉。佛住世时常有弟子对佛赞叹、或佛对某一弟子赞叹、或弟子间相互赞叹。但佛及诸弟子已至心无所住的境界,虽赞叹亦不会动心。但若尚未至‘心无所住’的比丘,比丘尼而予赞叹,很可能令其产生贡高我慢的心理,反障碍了其道行。所以,若比丘、比丘尼不许赞叹而强为赞叹,即为犯戒。   【旨意】   不听优婆塞、优婆夷说法,是为防惑乱众生,不听赞叹,为防有增贡高我慢,故佛制此戒。若犯此戒,其所得罪恶,与第一轻戒者然。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用慈悲之心育才何愁不枝繁叶茂

用慈悲之心育才何愁不枝繁叶茂

  有一位信徒在佛殿礼佛后,来到花园散步,碰巧看到负责园艺的僧众人称园头正埋首整理花草。  只见他一把剪刀在手此起彼落,将枝叶剪去,或将花草连根拔起,移植到另一盆中,或对一些枯枝浇水施肥,给予特别...

无量寿如来观行供养仪轨--不空

无量寿如来观行供养仪轨--不空

无量寿如来观行供养仪轨 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尔时金刚手菩萨。在毗卢遮那佛大集会中。从座而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为当来末法杂染世界恶业众生。说无量寿佛陀罗尼。修三密门证念佛三昧得...

大乘破有论--施护

大乘破有论--施护

大乘破有论 龙树菩萨造宋三藏传法大师施护奉诏译      归命一切佛诸有智者。应当如实了知诸法。此中云何。谓一切性从无性生。亦非无性生。一切性若有生者。彼性是常。是性无实。犹如空华。当知诸法与虚空等。...

百业经 五百位牧童--堪布索达吉

百业经 五百位牧童--堪布索达吉

五百位牧童   ——戏骂生为牧童,因愿得证罗汉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萨迦国王恭请世尊及比丘僧众在祇陀太子园应供三个月。国王用上好的牛奶、酸奶、醍醐等食物供养,并派五百名牧童帮忙作杂事。圆满结束后...

永明心赋注第三卷--明寿禅师

永明心赋注第三卷--明寿禅师

  永明心赋注卷第三   宋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觉禅师延寿述   忘心而照。无念而知。若瑞草生于嘉运。如林华结于盛时。   忘心而照者。宝藏论云。唯道无根。灵固常存。唯道无体。微妙恒真。唯道无事。古...

海涛法师:一朵花的功德

海涛法师:一朵花的功德

  有一次,佛陀在罗阅祇城中经行着。这时候,正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时节。佛陀慢慢从城市绕到城外,忽然远远地传来一片歌声,多么哀怨与悠扬,于是,佛陀坐在溪边静默着。  不久,一大群男女老幼,手中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