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见病舍去戒第二十八--道源

行路见病舍去戒第二十八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行路之时,遇见病者,不往瞻视,为作方便,付嘱所在,而舍去者,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注释】   [行路之时,遇见病者]:   ‘行路’本是指以双足挨地而走。但现在交通工具发达,以双足挨地而走的机会和路途非常有限,而乘坐车、船、飞机的机会却很多,乘坐交通工具,应亦属‘行路’的范围。若于车、船、飞机之内有病者,亦应是‘遇见’的意思。   [不往瞻视]:   既于行路时,乘坐车、船、飞机时,遇见病者,应即前往瞻视。瞻视的方法很多,如照顾茶水,清理便物,服侍汤药,帮助坐卧等均属瞻视。若不瞻视,则有失慈悲救度苦难众生之心愿。   [为作方便]:   ‘为作方便’意义很广,一是应病者的要求,代为转达其意愿和一切请求。其次是自己视病者的病况,为作安养的安排。如查问病者姓名、住址、亲人所在,通知前来料理。若病者不能言语,或无亲友,应代为护送医疗处所救治。若病者身无分文,自身亦感财力不足,无法付清医药费时,应通知慈善救济机关或附近警察机关前往料理。   [付嘱所在]:   ‘付嘱所在’是应病者的要求,代办嘱托之事,总以使病者得其身安,得其心安而后已。   [而舍去者]:   ‘舍去’有二义:一是既见有病者于途,无力自顾,急需他人帮助,竟视而不见,舍之而去。二是虽趋前瞻视,但见病者满身污秽、或嫌处理困难,乃置之不顾,舍之而去。   【旨意】   行道遇见病者,前往瞻视、为作方便、付嘱所在,是佛弟子救苦救难应有的义行。若视而不见、置之不顾、舍之而去,毫无怜悯之心,有违慈悲教义。故佛制此戒,若犯此戒,其所得罪恶,与第一轻戒者然。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金刚经说什么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南怀瑾

金刚经说什么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南怀瑾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

法智遗编观心二百问--未知

法智遗编观心二百问--未知

法智遗编观心二百问 法孙继忠集   景德四年六月十五日。四明沙门比丘知礼。谨用为法之心。问义于浙阳讲主昭上人(左右)五月二十六日。本州国宁寺传到上人。答十义书一轴云云。答释未善读文。纵事改张终当乖理。...

四分律藏卷四十一至六十--佛陀耶舍共竺佛念

四分律藏卷四十一至六十--佛陀耶舍共竺佛念

四分律藏(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 姚秦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四分律藏卷第四十一 第三分衣揵度法之三   尔时舍卫国。有多知识比丘死。有多僧伽蓝。多有属僧伽蓝园田果树。有多别房多属别房物。有多铜瓶铜盆...

佛说苾刍迦尸迦十法经--法天

佛说苾刍迦尸迦十法经--法天

  佛说苾刍迦尸迦十法经   如来应正等觉。在舍卫国。与诸苾刍众俱。是时如来广为时会人天及彼未来而说师范。   尔时如来告苾刍众言。苾刍当具足十种法得度人出家受戒。为苾刍得一生不依止住。得与他人为...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第一卷--般若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第一卷--般若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第一卷   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三万二千人。皆是阿罗汉。心善解脱。慧善解脱。所作已办。离诸重担。逮得己利...

如来方便善巧咒经--阇那崛多

如来方便善巧咒经--阇那崛多

  如来方便善巧咒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鸡罗娑山顶诸天所居仙人住处。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复有五百诸大菩萨摩诃萨众俱。其名曰弥勒菩萨。虚空藏菩萨。普贤菩萨。无边华菩萨。普华菩萨等。此诸菩萨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