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说什么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南怀瑾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这是佛自动提出来问须菩提的问题,你的意思怎么样?假使有一个人,拿他充满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多的七宝财富,金、银、车渠、玛瑙等等,通通布施出来,分散给人家,你说这个人的福德多不多?须菩提说:‘甚多,世尊。’这个福报太大了。   我们一般人布施人家一百块钱,就想得好的福报,买了几根香蕉,去烧几根香拜拜,还想求到什么东西,现在这个人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比那些什么香蕉呀,猪头啊,多太多了,当然得的福报很多。佛就说:‘何以故’,什么理由?‘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他说:你要晓得啊!我们讲人要有福报,福报的本身无自性,也可以讲它无定性。   譬如说,今天忽然冷了,一个人只穿一件汗衫出门,刚好碰到你,你怕他受凉,就把毛衣、外套脱了给他穿上。这个人真有福气,碰到了你。如果今天是大热天,你再给他穿上毛衣外套呢?他非打死你不可。所以,所谓福报,在某个时候是福报,在另一个时候是痛苦,因为这个福报的本身是无定性的。而且任何的福德、福报,只有一个时期,福气享受过了那段时期,也是空,因为本身无自性。   所谓无自性,就是说不是固定的,也不是永远存在的。佛说的这个德,‘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换句话说,佛有一句秘密的话没有讲出来,那就是,真正的福报是悟道,是大智慧的成就,是超脱了现实世界而得的大成就,这个成就不是世间一切福报能够办得到的。所以如来说福德多,就是佛告诉你的,这样布施的结果,福德非常的多。实际上,佛说的福德多,是教育上的一个鼓励。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佛强调智慧的重要,教化的重要,教育的重要。前面讲到,一个人拿一佛世界的七宝布施,这个人福报是很大。但是,假使有一个人,对金刚经有些了解或者四句偈了解了,再劝导人家,解脱了人家的烦恼,这个人的福报,比布施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的福报,还要来得大。   一切佛与金刚经   【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什么理由呢?他说我告诉你,一切诸佛,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成就的人,及要想智慧成就大彻大悟的诸佛,及一切佛,都是从这个经里出来的。像这一世的释迦牟尼佛一样,就是在这个劫数里头;这一劫叫做贤劫,这个贤劫共有一千佛出世,释迦牟尼佛是第四位。将来第五位弥勒佛,当然还早罗!以后一直下去,有一千个佛要来。这一个佛劫里头,是圣贤最多的劫数。当然不能拿地球形成、冰河时期的观念来看,这是一个宇宙观,这个劫数的时间非常长,接近无量数的时间。   佛说一切成佛的,得大彻大悟的,像释迦牟尼佛一样悟道的,这个悟,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最后的大彻大悟,都是从金刚经这个里面出来的;从般若,自己真正智慧里头透出来的。金刚经所讲的,是智慧透出来以后的一个报告而已;真正的佛法,都是从自我的智慧里透露出来的。因此,也可以拿金刚经作代表,一切佛同佛的智慧,都从金刚经里来。   佛法非佛法   【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你看金刚经的翻译,真不晓得佛说些什么!他上面讲的那么好,多大的福报,大得不得了,但是福报还不如佛法了不起。最后佛法又被他否定了,‘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什么叫做佛法?悟道,悟道没有一个东西。这里说的没有一个东西不是断见,没有就是没有。换句话说,成了佛的人告诉你,他是现在的佛,你尽管打他,这个是妖怪,不是佛。佛是无法可得,住在无相中。因为,真是大成就的人,绝对的谦和,谦和到非常平实,什么都没有。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着相了,说得好听是着相了,不好听是着魔了。   这就是金刚经的特点,所谓大般若经,智慧高到极点,一点痕迹不留,讲过以后,马上推翻。等于一个教育家,教育了许多人都成功了,要是他觉得自己的确是今天的大老师,他已经完了,他已经是师老了。所以一个真正了不起的人,自己心中是没有这个观念的,他认为度一切众生,教化一切众生,都是做人应该做的事情而已,做完了就过去了,心中不留。   金刚经这种句法,后世许多儒家不了解,像清朝的大儒顾亭林,在日知录上就讲,叫一般学生不要看佛经,佛经没有什么看的,这个东西就是一桶水,一个是满的,一个是空桶,一下倒过来,一下倒过去,倒来倒去就是这么一桶水。他认为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倒来倒去,等于没有说嘛!   这个第八品的要点,说明佛法的重要,真正的大福德是智慧的成就,依法出生是依到佛法而生出一切贤圣悟道的道理。说到了这里,又引出后面一章的大问题;现在我们先给它来个结论:   第八品偈颂   锦绣乾坤似奕棋人天福德枉成痴   原来佛法无多子脱缚离黏说向谁   ‘锦锈乾坤似奕棋’,人世间最有福气的是当皇帝,我想每一个人都想过一下这个瘾。古代的皇帝多有福气,但是我们读了历史以后,知道世界上最痛苦的是当皇帝。康熙皇帝自己就说过这个话,自己感觉到痛苦极了。从历史看来,中国有多少个皇帝,叫年轻人背一背,连二十个也说不出来!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只晓得叫皇帝而已。这个锦绣乾坤江山,从历史上看来,像下棋一样,一下输了,一下赢了,通通过去了。‘人天福德枉成痴’,梁武帝问达摩祖师,他修庙、斋僧那么多,将来福报怎么样?达摩祖师就笑他:‘此乃人天小果,有漏之因’。他骂这个梁武帝,你这点算什么了不起,人天小果,你死后不过升天而已,天人享福完了,照样会堕落。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就是有限度的福报,不是无漏之果,无漏是永远没有缺点。所以说,人做了好事,他生来世做帝王将相,升官发财,功名富贵,世间的福报很好,但是智慧丧失了。   禅宗有一个故事,有一位大师,叫沩山禅师,是禅宗五家宗派里的一位开山祖师,沩山仰山是佛教沩仰宗。沩山禅师三世为皇帝,几乎丧失了神通,失掉了智慧,迷糊了,所以他不干了;这个神通不是说千里眼,或者会飞之类,而是智慧。智慧是大神通,他几乎丧失了这个悟道的智慧,如果学佛为了求福报而学,求来生怎么样而学,不错,是有这个事,但不是彻底的,所以说人天福德枉成痴。   ‘原来佛法无多子’,这是禅宗的话,临济禅师悟道以后说:原来佛法是这个样子,无多子。实际上这三个字,是当时的土话;用现在话来讲,无多子就是这么一点点东西,没有什么多的。   ‘脱缚离黏说向谁’,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被人世间一切的烦恼感情捆缚着,要解脱三界的情欲、烦恼、妄想,脱开了一切的黏缚,回到自己本来的面目,这就是佛法的究竟。所以佛法讲了半天,三藏十二部,都是为了这个,要把那些黏着的、捆着的,都彻底解脱了,这就是佛法的精要。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消除一切闪电障难随求如意陀罗尼经--施护

消除一切闪电障难随求如意陀罗尼经--施护

消除一切闪电障难随求如意陀罗尼经 宋西天北印度乌填曩国三藏传法大师施护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精舍之中。尔时世尊告尊者阿难陀言。汝今谛听有消除一切闪电障难随求如意陀罗尼经。过去如来无上...

佛说初分说经--施护

佛说初分说经--施护

佛说初分说经二卷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佛说初分说经卷上   尔时世尊。往诣优楼频螺耆年迦葉所。到彼处已。时彼迦葉见佛世尊自远而来。即白佛言。善来大沙门。诸有所须衣服饮食。我悉供...

佛说佛医经--竺律炎

佛说佛医经--竺律炎

佛说佛医经 吴沙门竺律炎共支越译   人身中本有四病。一者地。二者水。三者火。四者风。风增气起。火增热起。水增寒起。土增力盛。本从是四病。起四百四病。土属身。水属口。火属眼。风属耳。火少寒多目冥。春正...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第八卷--般若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第八卷--般若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第八卷   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   观心品第十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曲躬合掌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告妙德等五百长者。我为汝等敷...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第七卷--菩提流支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第七卷--菩提流支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第七卷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如来无过功德品第八之二   王言。大师。何者如来自在。答言。大王。沙门瞿昙有十自在。一者命自在。二者心自在。三者物自在。四者业自在。...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未知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未知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唐沙门慧立本译彦悰笺十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序 唐沙门释彦悰述   恭惟。释迦氏之临忍土也。始演八正。启三宝以黜群邪之典。由是佛教行焉。方等一乘圆宗十地。谓之大法。言真筌也。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