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说什么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南怀瑾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福德不可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讲到这里,又另起一个问题。这个问题非常有趣,金刚经始终在这两个问题里头转,一个是当讲到最高智慧成就的时候,马上来一个最高潮,说要多大的福报。福、智二严,是佛学的名辞,一个人要从凡夫成佛,必须要有智慧的庄严,福德的庄严。有真正的福德,才能得真正的智慧。有时候,我们自己觉得很不聪明,读书没有记忆力,领悟力也不行;这是因为福德不够!大家都是妈妈生的,为什么我的脑筋不行?难道投胎的时候把仓库里发霉的脑筋带来了吗?其实功能都是一样,只因为自己福德不够,真正的福德,心理的健康,头脑的健康,是要自己修持来的。   佛问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假使有人用金刚钻啊,金银啊,玛瑙啊,这些世界上最宝贵的七宝去布施,拿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去布施,你认为这个行为所得的福报大不大?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这是须菩提的答话。他说是啊,佛啊,假使有人这样来布施的话,那还得了啊!将来的福报大得很咧!   【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佛说,你要知道,人世间认为的大福报,就是钱多,寿命长,儿女多,儿女好,样样都好,好得没有再好了。可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都没有用。所以说人生啊,都是理想,都想把明知道抓不住的现实世界拚命抓祝尤其是寿命,分明有生必有死,可是人人都想学仙学道,长生不死。福报是有穷尽的,每个人的光荣都是一下子,就像一支手电筒,每个人那个电筒都要亮一下,可是希望一辈子发亮是不可能的。世间的福报是不实在的,福德无实啊!所以佛说,世间的福德再多,也不过弹指之间的空花就过去了,「以福德无故」。   无人希罕的福   真正的福报是什么呢?清净无为。心中既无烦恼也无悲,无得也无失,没有光荣也没有侮辱,正反两种都没有,永远是非常平静的,这个是所谓上界的福报──清福。清福每个人都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清闲的时候,可是一天到晚无事,闲在家里,你闲不了啊!自己会掉眼泪,好像被社会上人忘掉了,又怕被人家看不起!没有一个人递一张名片来看我,都没有人发个请帖来,也没有人打个电话问候我,唉呀!我好悲哀啊……他有清福不会享!学佛的人要先能明了这一点。世界上一切人的心理佛都知道;一切人都把不实在的东西当成实在,真的清净来了,他也不会去享受。学佛证到了空性,自性的清净无为,大智慧的成就,才算是真福报。真福报那么难求吗?非常容易!可是人到了有这个福报的时候,反而不要了,都是自找烦恼。   这一节为什么插在这个地方呢?因为是指著三心不可得来的,要了解到三心不可得这个境界很难;要想修证到这个境界,一定要有真正的福报才行。佛学的基本第一步,讲到人生要修行则暇满之身难得。开始时我们已经讲过,暇满之身就是健康有闲,可是世界上的人有清闲不肯享受,有好身体,他要去消耗掉,而且真到了清闲暇满,他自己反而悲哀起来。所以说,「颠倒众生」,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下面是我们给它的结论偈子:   第十九品偈颂   浮图楼阁立中天点滴功勋岂自然   倒却刹竿回首望繁华散尽梦如烟   「浮图楼阁立中天」,浮图是塔,造一个佛塔,七层的叫七级浮屠。中国人有一句话,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做了一件好事,救了别人一命,等于独资盖了一个庙一样。事实上这话是佛说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是有为功德。   「点滴功勋岂自然」,有为功德要慢慢一点一点做,今天做一点好事,每天做一点好事,累积起来,等于人独资盖一个庙子。盖这个庙子也是一天一天把它盖成功的。但是啊,「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到现在都没有了。   「倒却刹竿回首望,繁华散尽梦如烟」。梁武帝一生造了几百个庙子,武则天一生又造了几百个庙子,都没有了;所以迦叶尊者有一天跟阿难讲,怎么样能够见道?把门口的刹竿先倒下来,就能够见道。   我们每个人门面都有个自我贡高的刹竿,把这一念打掉以后,大福报就来了,就见到空性。人世间这一切的福报,甚至当皇帝的大福报,都是繁华散尽梦如烟,一切繁华,过目云烟就散了;散了以后,你说留一点影像好不好?一切是梦,连梦都没有,梦都像烟一样的过去了。所以佛说,「以福德无故」,他说真正得一个大福报,得到什么?大福报是你证到了空性,悟道而成佛,这才是大福报,大成就。   但是要想悟道成佛的话,就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一切福德,来培养这个智慧。智慧不是光靠读书,或靠两个腿子在那里咬紧牙根熬得出来的!那个持戒修定,咬紧牙关熬腿子,不过是修福德,修有为福德的一种而已。无为福德,处处都是,而你自己智慧不能到达,修不成。所以学佛果然是真智慧,这个培养智慧的福德,又是一切善行的功德所完成的。   这一点千万要注意!不要听到佛法是智慧之学,然后嘛,好事不做一件,那就不是真的智慧;换句话说,如果有真的智慧,自然要作好事了,智慧与善法是不二而一的。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大智度论里的故事 佛度有缘

大智度论里的故事 佛度有缘

  《大智度论》中有一个公案:有一次,佛和阿难到舍卫城化缘。阿难见到一个非常贫穷可怜的妇女,便祈请佛陀去度化她。  佛陀说:“她与我没有因缘,所以对我没有信心,我没有办法度化她。”  阿难不相信,...

人与人之间的宿世因缘

人与人之间的宿世因缘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对着所有弟子在讲经说法,忽然他叫起了阿难说: "你拿一个桶子,到前方五里路远的一个小村庄, 向一个在井边洗衣服的老妇人,要一桶水回来, 记得态度要客气和善一点。"  阿难点点...

拿什么填补无穷的贪欲?

拿什么填补无穷的贪欲?

  佛陀时代,有位婆罗门国王名叫多味写,平日信奉九十六种外道。一天,国王忽萌善心,欲行大布施,于是依照婆罗门教的规定,将其积聚如山的奇珍异宝,布施给需要帮助的人;若有人来求助,便请他自取一撮珍宝而...

佛说出家缘经--安世高

佛说出家缘经--安世高

佛说出家缘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 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耆 崛山,与大比丘僧俱千二百五十。 是时难提优婆塞,与五百优婆塞,出王舍城上耆 崛山,往谒佛所头面礼足,长跪叉手问佛:「大德,...

百业经 新来的比丘--堪布索达吉

百业经 新来的比丘--堪布索达吉

新来的比丘 ——骗他受害 今遭毒打 一时,佛在舍卫城,每年有两大法会:夏三月安居法会和解制法会⑴。安居(Vassa)时,比丘们有些住山洞,有些住山林,有些住尸陀林,各自精进修持;...

菩萨本生鬘论--绍德慧询

菩萨本生鬘论--绍德慧询

菩萨本生鬘论 圣勇菩萨等造宋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译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一   稽首一切智  妙湛圆融德   圣支分相貌  无作同真际   我意静无诤  忘称赞布施   以四大为本  白净生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