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四次见到虚云长老,晚年一心一意求生净土

她曾四次见到虚云长老,晚年一心一意求生净土

人们都称她是老菩萨

  我第一次来东林寺时,在天王殿后面看到一位身材矮小、年逾花甲的老人,她左手拿着一把香,右手撑着伞,给来往的游客和信众递香,并嘱咐每人一支香,要双手点香。后来才知道,她就是人们所称道的老菩萨。

  有一段时间,我被安排在天王殿看殿,她在殿外看香炉,我初来乍到,什么都不懂,有一次把供佛的蜡烛约1米高的酥油斗烛弄坏了,幸好第二天是初一,全都换成了新蜡烛。

  从那以后,每隔两三天该清理蜡烛的时候,她都会提着个小塑料篮子,站在天王殿门口问我:小菩萨,需要我帮你清理蜡烛吗?我说:好啊,好啊。

  她这才走进殿来,先对着弥勒菩萨深深鞠一躬,然后,双手从佛台上举起蜡烛,高过眉心,缓缓地移到旁边的桌子上,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工具和袋子,利索地把烧软的蜡油刮下来,再用专用的纸巾把蜡烛里外一遍遍擦干净,再小心翼翼地把蜡烛放回原位。弄好后,把刮下来的蜡油全部收在准备好的袋子里。

  我带到回收站去,看看还能不能再用。说着就从天王殿后门出去了。看着老菩萨做事认真的样子,此后我做任何事再也不敢疏忽大意了。

  与她相处几个月,从来没有听她说过人我是非和家长里短。天王殿是半天班,休息的那半天她也不闲着。晴天时跟着大家去晒被子等,什么活都干;下雨天就诵经:《佛说阿弥陀经》、《金刚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几乎每天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也已经诵完好几部了。

  不过,也有例外,那就是遇上助念团有人命终舍报,需要人帮忙助念时,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困乏疲惫将要休息,她都统统放下,赶紧穿好海青,搭上缦衣去助念。

  她每天都坚持回向,要把念佛和做事的功德都回向给十方法界一切众生,悉皆往生净土。有一次正好机缘凑巧,她打开话匣子,跟我说起了她学佛念佛的经历。

她见过虚云长老四次

  1958年左右,她在江西省的劳动大学上大学,平时经常到附近的云居山去游玩。在那里,她遇见好多比丘尼师父,当时看着她们从身边走过,觉得很新奇。还有一位身材高大,须发灰白的老人,手里拿着念珠。她几次遇见过这位老人,只是没有说过话,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放假的时候,老师带他们去云居山真如禅寺,想拜访虚云长老。可是,由于虚云长老寺务繁忙,被客堂师父谢绝了。大家有点失望。但是转念一想,来都来了,那就去拜拜佛吧。大家相互安慰着,往寺里面走去。

  看!虚云长老!有人大喊一声。抬头张望,只见在离他们百米左右的地方,有位似曾相识的老人,手持念珠,垂目站在那里。大家纷纷顶礼跪拜,有人喜极而泣。也许是动静太大了,虚云长老竟然抬眼注视了他们好一会儿,才转身离开。

  啊?那就是虚云长老!这是我第四次见到他了啊。

极乐世界真的是金沙铺地

  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在公交车站售票。那真是全村人的骄傲!她回想自己的一生:别人没有饭吃的时候,她有饭吃;别人吃粗粮的时候,她有米饭吃。于是,她很满足地总结道:我没有苦过。

  时光如白驹过隙,仿佛这一生就这样一晃而过了。可是,佛菩萨慈悲注视着她的每一个孩子,只是在等待着救度他们恰当的机缘的到来,哪会让其空过这一生?

  七十岁那年,她在家乡附近的一座寺院皈依了三宝。那座寺院平时只有一两个师父,两三个居士。闲暇时,她常常去寺院帮忙。

  这一年,给她授皈依的比丘尼师父生病卧床,她想留下来照顾师父,师父欣然应允。每天,她帮师父翻身、喂饭、喂药,扶师父从床上缓缓坐起来。有一次,她扶师父坐起来后,再过来拿碗筷时,竟发现自己的手都有点抖了。

  她懊悔地说:师父,我老了。要是早点学佛就好了。

  不晚,不晚。 师父很慈悲。

  有一次照顾师父吃完饭后,师父休息了,她就靠在旁边的椅子上,眯一会儿。她梦见自己来到了一个神奇的地方,梦里有个声音告诉她:这就是极乐世界。许多年后回想起来,她的眼神中仍然满是震撼和向往,禁不住地连声感叹:那里真的是金沙铺地啊。

  她就这样一日复一日地照顾师父,直到师父去世。师父走后,她为师父念 南无阿弥陀佛 名号一天一夜。那时候刚学佛,什么都不懂,只是希望师父能去她梦中见到过的那个神奇的地方极乐世界。

点我:

相关文章

海涛法师:死不了的人

海涛法师:死不了的人

  王舍城中有一位富有的宰相,年纪老迈却没有子嗣。有一天妻子终于生下一个儿子,他和妻子都非常高兴,细心照顾这个小孩,并帮他取名为恒迦达。  恒迦达小时候就非常聪明,又懂事又乖巧,父母都很喜欢他,对...

友有四品

友有四品

  朋友好比一面镜子,善友可以规过劝善,恶友可以引以为鉴,自我警惕。世上有人因为交友不慎,不辨善恶,而误入歧途,因此不可不慎。  有一天,一位信徒请问佛陀:「如何才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佛陀告诉...

《百喻经卷下》:71、为二妇故丧其两目喻

《百喻经卷下》:71、为二妇故丧其两目喻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娶了两位妻子,若是亲近其中的一位,另一位就生气了,决断不下,便在两位妻子中间直端端地仰卧着。正值天下大雨,屋舍淋漏,水土俱下,堕落在他的眼中。因先有约定的缘故,不敢起身躲...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32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32

  大师的耳提面命,开导学人,本来出自经论,流自肺腑,不离因果,不涉虚文。应折伏的,禅宿儒魁,或遭呵斥,就是达官显宦,绝无宽容。应摄受的,后生末学,没有拒绝,纵然是农夫仆妇,也给与优容。一种平常心...

增福添慧佛经故事:孝顺的长者子

增福添慧佛经故事:孝顺的长者子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时,曾为比丘们讲述了一个孝顺的长者子的故事:过去,在印度波罗奈国流传着一个陋习──  当父母年老时,就将他们活埋,以节省食粮来养活子息。时间一久,竟成了这个国家的法律规定。 ...

《百喻经卷下》:90、地得金钱喻

《百喻经卷下》:90、地得金钱喻

  【译文】  90、地得金钱喻  曾有一个穷人,在路上走着,路途中偶然拾得一囊金钱,心中大喜,随即一一点数起来。还没能数完,失主忽然寻找过来,把钱全都夺了回去。这人当时后悔没有快快离去,懊恼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