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教三字经|曹洞宗 传宝镜 定君臣 行正令





传宝镜:曹山本寂禅师本来在洞山参学,忽然辞别洞山,要出外云游。临下山的时候,洞山叮嘱曹山,说:“我在云岩先师处,亲印宝镜三昧,堪称穷理尽性,我今付嘱于汝。”


定君臣:洞山有所谓五位君臣:一、正中偏,二、偏中正,三、正中来,四、兼中至,五、兼中到,并且各个有颂,申述其中的要旨。


行正令:以五位君臣来显示每一法的全体大用。君是正,臣是偏,臣应随顺于君,故君主之令不可或违。


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云岩昙晟禅师之法嗣,俗姓俞,会稽人。良价禅师幼时曾跟村里的一位出家师父学习念诵《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当他念到“无眼耳鼻舌身意”这一句的时候,忽然生起大疑惑,以手扪面,问师父道:“某甲有眼耳鼻舌等,何故经言无?”他的师父一听,惊诧不已,知道他不是常人,便对他说:“吾非汝师。”并指点他前往五洩山投灵默禅师落发。


出家后,二十一岁又往嵩山受具足戒,随即开始游方参学。他首先礼谒了南泉普愿禅师。离开南泉后,良价禅师又前往参礼沩山灵祐禅师。后辞别沩山禅师,径直前往礼谒云岩昙晟禅师。

见云岩禅师后,良价禅师便举慧忠国师无情说法之公案,并问道:“无情说法,甚么人得闻?”

云岩禅师道:“无情得闻。”

良价禅师道:“和尚闻否?”

云岩禅师道:“我若闻,汝即不闻吾说法也。”

良价禅师道:“某甲为甚么不闻?”

云岩禅师于是便竖起拂子,问:“还闻么?”

良价禅师道:“不闻。”

云岩禅师道:“我说法,汝尚不闻,岂况无情说法乎?”

良价禅师道:“无情说法,该何典教?”

云岩禅师道:“岂不见《弥陀经》云,水鸟树林,悉皆念佛念法。”

良价禅师一听,言下有省,遂述偈呈师,偈曰:

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

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时方得知。



曹山本寂禅师(840—901),俗姓黄,名元证,福建莆田人氏,少习儒,19岁往福州灵石云名山出家,25岁受具足戒,寻师江西宜丰洞山。唐咸通初(860),谒洞山良价禅师,洞山禅师问:“阇黎名什么?”答曰:“本寂。”洞山曰:“那个聻?”答曰:“不名本寂。”洞山禅师深器之,自此入室,盘桓数载,洞山禅师密授其洞上宗旨。得心印后,曹山禅师辞师,往曹溪礼六祖塔。决心寻找新的曹溪,广弘禅法。


有一夜,曹山禅师梦见六祖在他手上写了“心坚石穿”四字,遥指东北方。曹山禅师会意,终于在抚州宜黄县城西郊13公里的陈坊村荷玉山,找到酷似曹溪的圣地。此地有一名为荷王观,时有居士王若一见禅师心诚志坚,舍观请其住持。


禅师住持曹山后,教法上承石头希迁“即事而真”,扬洞山良价“五位君臣旨诀”,善接三根,大阐一音,广弘万品。横抽宝剑,剪诸见之稠林;妙叶弘通,截万端之穿凿。由是法席大兴,学者云集,大振洞门禅风,“家风细密、言行相应、随机利物、就语接人”的禅宗五家之一的曹洞宗即此始成。洞山之宗至此风靡天下。后人取初祖洞山、二祖曹山之号,称为曹洞宗,洞山良价与曹山本寂并称为曹洞宗始祖。


释教三字经 · 前文回顾

无始终 无内外 强立名 为法界

法界性 即法身 因不觉 号无明

空色现 情器分 三世间 从此生

迷则凡 悟则圣 真如体 须亲证

证者谁 释迦尊 大悲愿 示诞生

处王宫 求出离 夜逾城 人不知

入雪山 修苦行 六年来 习寂定

从定起 出山来 坐树下 心镜开

启大教 说华严 尘刹海 现宝莲

愍凡愚 不能听 隐尊特 显劣应

说阿含 第二时 四谛法 接小机

证四果 出生灭 演方等 破法执

第四时 谈般若 二乘转 教菩萨

开显圆 法华会 学无学 得授记

涅槃经 最后说 显真常 扶戒律

五时教 如是说 亦融通 亦分别

化道圆 归真际 双树间 吉祥逝

荼毗后 分舍利 阿育王 变古制 

碎宝末 造浮图 役鬼神 遍阎浮

优填王 始造像 令后人 修供养

大迦叶 命阿难 结集经 石窟间

修多罗 是经藏 毗奈耶 是律藏 

阿毗昙 是论藏 正法隆 外道丧

藏分三 部十二 遇有缘 作佛事

汉明帝 梦金人 求圣教 遣蔡愔

腾兰来 经像至 初译经 四十二

善男女 皆生信 求出家 期现证

建十寺 安僧尼 三宝备 始于兹

溯源流 知宗派 宗有十 分大小

成实宗 六代盛 高僧传 可为证

俱舍宗 陈至唐 五代后 渐微茫

此二宗 是小乘 律小大 七大乘

传心印 为禅宗 佛拈花 迦叶通

授阿难 为二祖 次第承 皆可数

第十二 号马鸣 造起信 大乘兴

十四祖 名龙树 入龙宫 华严遇 

传世间 法雨澍 造诸论 施甘露

廿八祖 达摩尊 来东土 示性真

离文字 要亲证 有慧可 得心印

传僧璨 为三祖 信心铭 超今古

第四祖 名道信 知无缚 解脱竟

五祖忍 居黄梅 东山上 道场恢

第六祖 名慧能 传衣钵 道大行

六祖下 二禅师 南岳让 青原思

南岳下 一马驹 踏杀人 遍寰区

青原下 一石头 石头路 滑似油

分五家 派各别 临济宗 行棒喝

玄要分 宾主别 人与境 夺不夺

沩仰宗 示圆相 暗机投 义海畅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阅读|摄生虽君子所不废,而死生有命——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三十八)

阅读|摄生虽君子所不废,而死生有命——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三十八)

龙眼宗伯①陆公②寿九十七而嗜龙眼,龙眼遂价贵一方。又吾乡一老叟,寿逾宗伯六载而嗜蒸豚③。二老母,一嗜米饮,一嗜川椒④,寿俱九十以上,旁观者复效法之。又一老人,清晨服蜜汤一杯,倘其永寿,而诸蜂乏食矣!嗟...

禅诗欣赏——还从静中起 却向静中消

禅诗欣赏——还从静中起 却向静中消

咏声【唐】韦应物万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廖。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声音不是无缘自生或从外而来,是因缘假合而生。如双掌互击,则有声出。声音既然是因缘和合而生,自性本空,并非实有,只是假合,所以可说“太空恒...

阅读|吃素会营养不足吗——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四十四)

阅读|吃素会营养不足吗——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四十四)

斋素富贵人不能斋素,其故有二:一者耽刍豢①之悦口,二者虑藜藿②之损身。不知肉食蔬食,体之肥瘠或因之,而寿夭不与也。且鹿之寿最永于诸兽,而所食者草耳。虎食肉,而寿之长短于鹿,何如也?鹿不肉而寿,人何独不...

故事|退心的边缘

故事|退心的边缘

过去有一个人,虽然没有人开示他,但因为受世事的折磨,人我是非的困扰,而承受种种的苦恼,于是觉悟到一个人在这尘劳中浮沉,终究能获得什么呢?在这庞大的宇宙中,人只是微小得如恒河中的沙粒,整日用心在争夺和欺...

百喻经故事——田夫思王女(76)

百喻经故事——田夫思王女(76)

田夫思王女——《百喻经》经文昔有田夫,游行城邑,见国王女颜貌端正,世所稀有。昼夜想念,情不能已。思与交通,无由可遂,颜色瘀黄,即成重病。诸所亲见,便问其人:“何故如是?”答亲里言:“我昨见王女颜貌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