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行迹|济癫僧传(1)


原名:《醉菩提》



一、静中动罗汉投胎





诗曰:

爱网无关爱不缠,金田有种种金丹;

禅心要在尘中净,功行终须世上全。

烦恼脱于烦恼际,死生走出死生间;

不能火里生枝叶,安得花开火里莲。




此八句诗,是说那释教门中的罗汉,虽然上登极乐,无灭无生,但不在人世翻筋斗、弄把戏,则佛法何以阐明?神通难于显示,哪能点醒这浊世一班愚庸?如今且说一位罗汉,因一念慈悲,在那西湖上留下五十年圣迹,后来万代瞻仰,莫不称奇道弄。你道是谁?



却说宋高宗南渡,建都在浙江临安府(今杭州)。这浙中有一座天台山,最为灵秀,高宗建国在旁,遂改为台州府。这府中有个国清寺,寺中的长老法名“一本”,道号“性空”,僧腊已是六十八年,也是累劫中修来的一尊罗汉,但往往默示禅机,绝不轻易露出本相。



这一年正值残冬,东北风凛冽,彤去密布,雨雪霏霏。晚斋后长老在方丈中禅椅上端然独坐,众弟子群侍两旁。佛前香烟霭霭,琉璃灯影煌煌。师弟们相对多时,有一弟子会悟于心,跪在长老面前道:“弟子蒙师慈默示静理,今弟子细细参悟,已知静中滋味有如此之美矣!”

长老微笑道:“你虽会得静中滋味固妙,然有静必有动,亦不可因静中有滋味,逐谓动中全无滋味也。”

弟子惊讶道:“蒙师慈默示静理,今复云然,岂动中又别有滋味耶?”

长老道:“动中若无滋味,则处静者不思动矣!”



正说未了,只听得豁喇喇一声响亮,有如霹雳,众弟子尽吃一惊。长老道:“你等不必吃惊,此正所谓静中之动也。可细细看来,声从何起?”

众弟子领了法旨,遂一同移着灯,出了方丈,行至法堂转上大殿,并无影响。再走入罗汉堂去,只见一尊紫磨金色的罗汉连一张彩画的大椅,都跌倒在地。众僧方才明白,原来声出于此,遂回方丈报知长老。长老也不做声,闭目垂眉,竟入定去了。



去不多时,又回来说道:“适来一声震动,跌倒在地者,乃紫脚罗汉静极而动,已投胎住世矣。幸去不远,异日尔等自有知者,待弥月时,老僧当亲往一看,与之决去住也。”

众僧听了,俱各惊异不提。正是已知来处来,早辨去时去,来去两分明,方是菩提路。



▲灵隐寺济公殿壁画|济公出世


话说台州府天台县,有一位宰官,姓李双名茂春,官拜春坊赞善,为人纯谨厚重,不贪荣利,做了几年官,就弃职归隐于家。夫人王氏,十分好善,但是年过三十,并无子嗣。赞善又笃于夫妻之好,不肯娶妾。夫妻两个,日夜求神祈佛。

忽一夜王夫人梦见一尊罗汉将一朵五色莲花相赠,夫人接来一口吞了。自此之后,即身怀六甲。到了十月满足,正是宋光宗三年十二月初八日,一更时分,生下一男,面如满月,眉目清奇。临产之时,红光满室,瑞气盈门。赞善夫妻两个欢喜异常。赞善忙烧香点烛,拜谢天地。一时亲友尽来称贺。



▲灵隐寺济公殿壁画|幼年佛缘


到了满月,正在开筵宴客,忽门公来报:“国清寺性空长老,在外要见赞善。”赞善暗想:这性空和尚乃当世高僧,等闲不轻易出寺,为何今日到此?连忙接入堂中,施礼相见便道:“下官尘俗中人,老师法驾宠临,必有事故。”

长老道:“并无别事,闻得公子弥月,特来奉贺。但此子与老僧有些来处因缘,欲求一见,与他说个明白。”



赞善满心欢喜,忙进内与夫人说知,叫丫环抱着,自己跟出来,送与长老观看。长老双手接在怀中,将手摸着他的头道:“你好快脚,怎冷了不怕这等大雪,竟走了来。但圣凡相隔天渊,来便来了,切不可走差了路头。”那孩子就像知道的一般,微微而笑。

长老又拍他两拍,高声赞道:“莫要笑,莫要笑,你的事儿我知道。见我静修没痛痒,你要动中活虎跳。跳便跳,不可迷了静中窍。色会烧身,气能败道,钱财只合帮修造。若忧冻死须菩提,滚热黄汤真实妙。你来我去两分明,慎勿大家胡厮靠。”



长老赞罢,遂将孩子抱还丫环,叫他抱了进去。又问赞善道:“公子曾命名否?”

赞善道:“连日因庆贺烦冗,尚未得佳名。”

长老道:“既未有名,老僧不揣冒昧,妄定一名,叫做修元,顾名思义,叫他恒修本命元辰。不识大人以为如何?”

赞善大喜道:“元为四德之首,修乃一身之本,谨领大师台教,感谢不尽。”



长老遂起身作别,赞善道:“蒙老师远临,本当素斋少申款敬,奈今设席宴宾,庖人烹宰,厨灶不洁,以致怠慢,容当亲诣宝刹叩谢!”

长老道:“谢何敢当,但老僧不日西归,大人如不见弃,屈至小庵一送,叨宠实多。”

赞善道:“吾师僧腊尚未过高,正好安享清福,为何忽发此言?”

长老道:“有来有去乃循环之理,老僧岂敢有违。”遂别了赞善回至寺中静坐。【待续】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放生思想的渊源
学处|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一起来看看极乐世界的十种快乐
学处|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具体分为哪几个阶段
学处|佛教是如何认识疾病的

☀观照

观照|人生靠什么

观照|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

观照|礼佛一拜 罪灭河沙
观照|发起一个正愿

☀开示
开示|虚云老和尚: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
开示|印光大师:家庭教育乃治国平天下之根本
开示|太虚大师:欲令吾人安信志之心,定慧性之命,必求佛教之无上真正之道
开示|圆瑛法师:提倡素食聚餐会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不定心所
常识|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粥
常识|五位百法:色法
常识|五位百法:心不相应行法①

☀素食
素食|灵隐寺腊八粥秘方 在家熬粥吃吧
素食|无事
素食|过年怎么招待亲朋好友,这几道灵隐美食安排上
素食|动静寒温 自愧自悔

☀分享
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分享|筝音起落间 处处皆禅意
分享|辩才无碍  内心无诤
分享|舌灿莲花 妙语连珠

☀赏析
赏析|唐代石雕供养菩萨像
赏析|明代禅画:戴进《伏虎罗汉图》
赏析|青州佛教造像精品:东魏石雕释迦三尊像
赏析|敦煌写经精品:释慧湛《佛说生经》手稿

☀阅读
阅读|净土不成,良以其精诚之未至耳
阅读|杀生人世大恶
阅读|紫柏禅师:于境缘不可意处,最为大幸
阅读|富贵留恋人

☀故事
故事|生公说法 顽石点头
故事|大龟的因缘
故事|化悲伤为精勤
故事|厨房得遇文殊菩萨现身的灵隐祖师

☀视频
视频|元正启祚 万物咸新
视频|红叶舞风须早觉 莫将有限逐虚华
视频|朔风吹绽腊梅华
视频|初看历日新年近 喜见山林骤雪飞

美编|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祝福亚运”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拟入选作品公示

“祝福亚运”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拟入选作品公示

大愿晨曦 储成胜 摄影由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浙江省佛教协会、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主办,杭州市佛教协会、杭州市摄影家协会协办,杭州灵隐寺、浙江省文联传媒中心承办的“祝福亚运...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甘露法尊者(325)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甘露法尊者(325)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禅诗欣赏——自有林中趣 谁惊岁去频

禅诗欣赏——自有林中趣 谁惊岁去频

新年【唐】无可法师燃灯朝复夕,渐作长年身。紫阁未归日,青门又见春。掩关寒过尽,开定草生新。自有林中趣,谁惊岁去频。佛前燃灯,朝暮不熄,肉身渐长,年岁日高。我到隐士友人的紫阁中论道,尚未回归,青门(诗人...

释教三字经|汉明帝 梦金人 求圣教 遣蔡愔

释教三字经|汉明帝 梦金人 求圣教 遣蔡愔

东汉孝明帝永平三年,孝明帝有一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做了一个梦,看到皇宫的宫殿上面,有一个金人,颈项有一圈圆光,而且浑身都是金光灿灿的,很自在地飞来飞去。第二天早上,孝明帝就召集文武百官询问此梦。当时朝廷...

禅诗欣赏——百年钻故纸 何日出头时

禅诗欣赏——百年钻故纸 何日出头时

空门不肯出【唐】古灵神赞禅师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大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这首禅偈出自一则着名的禅林趣事。当神赞禅师从百丈禅师处得法后回归受业寺福州大中寺。一天他帮业师洗澡擦背时说:“好一座佛堂,只...

百喻经故事——见水底金影(60)

百喻经故事——见水底金影(60)

见水底金影——《百喻经》经文昔有痴人往大池所,见水底影有真金像。谓呼“有金”,即入水中挠泥求觅。疲极不得,还出复坐。须臾水清,又现金色,复更入里,挠泥更求觅,亦复不得。其如是,父觅子,得来见子,而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