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随烦恼①

前文回顾:

常识|五位百法:心法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遍行心所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别境心所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①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②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③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①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②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③


随烦恼,即随从根本烦恼而起,故名随烦恼。其义有二:一是烦恼分别差别义,即忿等十种,及忘念、不正知、放逸十三法,都是贪等根本烦恼的粗行差别分位上假立,依随根本烦恼而起,故名随烦恼。二是根本烦恼的等流,等流是同类义,就是随惑与本惑同类,被其所引而生起,即无惭、无愧、掉举、昏沉、散乱、不信、懈怠七法,虽然别有体性,不是从根本烦恼的分位假立,但它们是根本烦恼的同类染污法,由本惑为因而得随有,所以得名随烦恼。


这二十随惑,随其它们起用的宽狭,分为小、中、大三类。忿等十种,自类不并,只能各别生起,既不遍于染心,也不遍于不善心,行位有局限,称为小随烦恼。


无惭、无愧两种,自得俱生,行通忿等,唯遍不善,行位比小十稍宽而狭于后八,故得名中随烦恼。


掉举等八,自得俱生,凡染皆遍,得俱生故,不可名小,染皆遍故,不可名中,二义既殊,作用广大,故得名大随烦恼。


忿:依对现前不饶益境,愤发为性,能障不忿,执仗为业。


即依现在可见闻的违缘事相境,或是有情,或是他见,即缘事生;由是愤恚,发起粗暴的身语表业。仗是器杖,论唯说执仗为业,是从粗猛多分说,实亦包括恶语表业。不忿即无嗔,忿恚故无嗔不生,故说为障。


忿即嗔恚一分为体,离去嗔心,没有别的体相业用。


恨:由忿为先,怀恶不舍,结怨为性;能障不恨,热恼为业。


由忿对现前违缘事为先,心怀恶念不舍,是为恨相;由恨结怨,不能含忍,因而生起热恼。


恨也是嗔恚一分为体,离嗔别无相用。


覆:于自作罪,恐失利誉,隐藏为性;能障不覆,悔恼为业。


自己作了有罪恶行之后,恐失掉财利名誉,所以覆藏不自发露。凡是覆藏罪恶的人,心里必然忧悔热恼,由此身心皆不得安稳而住。


覆以贪痴一分为体:不惧当来苦果而覆藏罪恶,这是愚痴;但覆藏罪恶,也是恐其失掉财利、名誉,这是贪心作怪,故亦贪分所摄。


恼:忿恨为先,追触暴热,狠戾为性;能障不恼,蛆螯为业。


由忿恨为先,追忆往恶,忿恨之境,接触到现前的违缘,心便傲狠暴戾,多发嚣暴、凶险鄙恶的粗言,犹如蛆蛰,能致毒害。故论说蛆蛰为业。


恼也是嗔恚一分为体,离嗔以外,无别相用。


嫉:徇自名利,不耐他荣,妒忌为性;能障不嫉,忧戚为业。


嫉是嫉妒,徇是谋求,有嫉妒心的人,为了谋求自己的名利,听闻或见到别人有光荣事的时候,心起妒忌,深怀忧戚,令身心不能安稳而住。光荣事即世间的富贵和出世的解脱品功德,通有为无为。


嫉亦是嗔恚一分为体,离嗔无别相用。不嫉即无嗔,非别有体。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学佛是对现实的消极逃避吗
学处|水陆法会都有哪些内容
学处|观众生苦 发菩提心
学处|放生思想的渊源

☀观照
观照|用功修行时总是起妄念怎么办
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观照|人生靠什么
观照|借彼威德 生我福德——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中)

☀开示
开示|虚云老和尚:平常就是长远,一年到头,一生到死,常常如此
开示|来果禅师:未悟以前犹自可,已悟以后事更多
开示|印光大师: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
开示|太虚大师:离开一切众生,不能有菩萨,也别无佛觉可成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③
常识|水陆法会的历史演变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①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③

☀素食
素食|离嗔
素食|补嘴空
素食|吃热汤
素食|养智慧

☀分享
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分享|筝音起落间 处处皆禅意
分享|辩才无碍  内心无诤
分享|舌灿莲花 妙语连珠

☀赏析
赏析|明代木雕彩绘罗汉坐像
赏析|南宋禅画《药山李翱问答图》欣赏
赏析|义县奉国寺壁画
赏析|北齐铜鎏金弥勒倚坐佛像

☀阅读
阅读|杯水不能熄车薪之火,萤光不能破幽谷之昏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阅读|虚心下贤,不存我慢
阅读|念佛不碍参禅

☀故事
故事|提婆达多的堕落
故事|无言的感化
故事|慧眼观六道
故事|割舍情爱

☀视频
视频|秋夜步月
视频|遥想吾师行道处 天香桂子落纷纷
视频|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视频|斜阳竹树影萧萧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恭迎|二月初八 释迦牟尼佛出家日

恭迎|二月初八 释迦牟尼佛出家日

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出家日释迦牟尼佛出家前为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名为悉达多。早在太子初生之时,阿私陀仙人就曾预言:太子若在家则为转轮圣王,若出家修行则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随着太子日渐成长,父亲净饭王心...

素食|本心

素食|本心

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金刚三昧经》本日食单凉拌银耳香菇笋丁香甜软糯红烧芋头-凉拌银耳-材 料干银耳20g、菜花80g、芝麻油5g、盐2g、生抽8g、醋8g做 法1、银耳提前一天...

学处|《地藏菩萨本愿经》各品大意(一)

学处|《地藏菩萨本愿经》各品大意(一)

地藏菩萨有专经三种,分别是十轮经,占察经和本愿经,其中最为佛弟子所熟悉的就是本愿经,全称《地藏菩萨本愿经》。这部经的翻译者是唐朝于阗的沙门实叉难陀,经文翻译的浅显易懂,很容易为大众所了解。这部经里所说...

恭迎|冬月十七 阿弥陀佛圣诞

恭迎|冬月十七 阿弥陀佛圣诞

12.10  冬月十七阿弥陀佛圣诞弥陀佛大愿王,慈悲喜舍难量。眉间常放白毫光,度众生极乐邦。八德池中莲九品,七宝妙树成行。如来圣号若宣扬,接引往西方。弥陀圣号若称扬,同愿往西方。 ...

赏析|敦煌藏经洞北宋绢画延寿命菩萨像

赏析|敦煌藏经洞北宋绢画延寿命菩萨像

北宋绢本设色延寿命菩萨像高72公分 宽59公分敦煌莫高窟第17窟出土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藏本像描绘于近方形的平织粗绢布上。图左侧长方形黄色榜题墨书“南无延受(寿)命菩萨一心供养”,右侧长方形红色...

百喻经故事——小儿争分别毛(49)

百喻经故事——小儿争分别毛(49)

小儿争分别毛——《百喻经》经文譬如昔日,有二小儿入河游戏,于此水底,得一把毛。一小儿言:“此是仙须。”一小儿言:“此是罴毛。”尔时河边有一仙人,此二小儿诤之不已,诣彼仙所,决其所疑。而彼仙人,寻即取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