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心寂欲除


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我们是凡夫,烦恼各有偏重,有的人偏重于淫欲,道心虽有,但淫欲烦恼太重,怕控制不住,自己发了狠心,想要断其阴。佛告诉他说:你患淫不止,与其断阴,不如把你的心断掉。为什么要断心呢?


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功曹”就是官长。心好比是官长,而“阴”等于随从的人,他是听官长的命令。把淫欲心断掉,相当于官长息止了,随从的人也就都跟着息止了。病根在淫欲心,淫欲心不停止下来,还是在打妄想,断阴又有什么利益呢?



佛为想断阴的人,前面讲了一段开示,再说个偈颂,这是佛的大慈悲心。因为这个人虽然淫欲烦恼偏重,但他的道心很可取,所以才会发狠要断阴,佛就开示要他断心,这个人是可教之才,因此佛再跟他说偈颂,教导他。


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

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


淫欲是由你的淫欲心生起来的,而淫欲心是由思想分别心生起来的,因为思想分别,这是男人,那是女人;女人又分这是老女人,那是年轻女人;年轻女人又分这个长得美,那个长得丑,淫欲心因此生起。


因此,要把两个心寂静下来,先要寂静思想心,不要起分别,因为打妄想才起分别。妄想心没有本体自性,不起分别,就不起思想心,思想心寂静下来,就不会起淫欲心,淫欲心也寂静下来。分别心不起分别,淫欲心自然不生。


见了女色,而不把它看作是女色,好比镜子照影子一样,不起分别。既然不把女色看作是可爱、真实的女色,自然不会有淫欲的行为。


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佛佛相传,释迦牟尼佛的上一代是迦叶佛,迦叶佛把这个偈颂传给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又传给我们。如果能把分别心寂静下来,淫欲心寂静下来,这就是妙法,佛佛相传,也不过传这四句偈颂。



前文回顾

每日一偈  /  佛说四十二章经



经题

译者

经序①

经序②

经序③

出家证果①

出家证果②

出家证果③

断欲绝求①

断欲绝求②

割爱去贪

善恶并明①

善恶并明②

善恶并明③

转重令轻

忍恶无嗔

恶还本身

尘唾自污

返本会道

喜施获福

施饭转胜①

施饭转胜②

举难劝修①

举难劝修②

举难劝修③

举难劝修④

问道宿命

请问善大
请问力明①

请问力明②

舍爱得道

明来暗谢

念等本空①

念等本空②

假真并观

推我本空

名声丧本

财色招苦

妻子甚狱

色欲障道

天魔娆佛

无着得道

意马莫纵

正观敌色

欲火远离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百喻经故事——五人买婢共使作(51)

百喻经故事——五人买婢共使作(51)

五人买婢共使作——《百喻经》经文譬如五人共买一婢。其中一人语此婢言:“与我浣衣。”次有一人复语:“浣衣。”婢语次者:“先与其浣。”后者恚曰:“我共前人同买于汝,云何独尔?”即鞭十下,如是五人各打十下。...

禅诗欣赏——棕榈花满院 台藓入闲房

禅诗欣赏——棕榈花满院 台藓入闲房

题僧房【唐】王昌龄棕榈花满院,台藓入闲房。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棕榈花满院,台藓入闲房”二句,给禅院作了个传神地速写。热闹明媚的棕榈华开满了庭院,生气勃勃,新鲜夺目。寂静阴幽的苔藓随意散布在台阶上...

素食|秋三月 静心

素食|秋三月 静心

古人认为,秋分之时,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转变,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皆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秋分之后,气候越来越干燥,很多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皮肤干燥、咽干唇燥、鼻子出血、干咳少...

防疫|没阳、阳了、阳过都该怎么办?一图了解→

防疫|没阳、阳了、阳过都该怎么办?一图了解→

往期回顾☀藏识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推我本空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推我本空

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四大:四大原本是佛教的元素说,是说一切物质即色法,是由地、水、火、风等四大要素所构成。即:(一)本质为坚性,而有保持作用者,称为地大。(二)...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法首尊者(366)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法首尊者(366)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