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讯|2023年3月6日杭州灵隐寺放生祈福法会


时间

2023年3月6日(周一)上午七时

地点

杭州灵隐寺药师殿前

随喜方式

前往杭州灵隐寺客堂办理登记。

咨询电话:0571-87968665

杭州灵隐寺每月农历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通过提倡科学放生,践行佛教慈悲平等、普度众生的精神,引导人心向善,树立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意识,共同祈愿正法久住,众生离苦得乐,早成佛道!

本月放生祈福法会将于2023年3月6日上午七时在杭州灵隐寺药师殿前举行,欢迎各位信众参加。

参加放生祈福法会的居士请穿海青(咖啡色或黑色);其他前来参加的善信,请着装庄严朴素。为避免造成生态破坏,请勿自带巴西龟、蛇、罗非鱼等不符合生态环境的物种。


陆游

护生诗两首

陆游的很多诗词作品都传达了生命平等的思想,其中的两首护生诗,更是让后世敬重和传颂。 




血肉淋漓味足珍,

一般痛苦怨难伸。

设身处地扪心想,

谁肯将刀割自身?



有的人一见到动物立即琢磨它是什么味道、好不好吃,从来没想过那些动物也是活生生的性命,也惧怕疼痛和死亡。平时我们连被针刺一下都会疼得叫起来,将心比心试想一下,牛羊鸡鱼等被宰杀、被穿肠破膛时是何等痛苦!



晨兴略整案头书,

日入庭花始扫除。

未免叮咛惟一事,

临池莫钓放生鱼。


有的人一见到动物立即琢磨它是什么味道、好不好吃,从来没想过那些动物也是活生生的性命,也惧怕疼痛和死亡。平时我们连被针刺一下都会疼得叫起来,将心比心试想一下,牛羊鸡鱼等被宰杀、被穿肠破膛时是何等痛苦!










往期回顾




法讯|杭州灵隐寺癸卯年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圣诞普佛法会
法讯|杭州灵隐寺启建癸卯清明梁皇法会通启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一起来看看极乐世界的十种快乐
学处|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具体分为哪几个阶段
学处|佛教是如何认识疾病的
学处|佛教四纲目——信、解、行、证

☀观照
观照|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
观照|礼佛一拜 罪灭河沙
观照|发起一个正愿
观照|重法:主敬存诚,如面佛天

☀开示
开示|百丈怀海禅师教授的“大乘入道顿悟法”
开示|蕅益大师:常想病时,则尘心渐灭;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
开示|马祖道一禅师:道不属修
开示|虚云老和尚:修与不修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物语|先放腊梅凝瑞雪 次教春色到瑶池
物语|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常识
常识|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粥
常识|五位百法:心不相应行法③
常识|五位百法:无为法
常识|五位百法:百法无我

☀素食
素食|闻教便行
素食|珍重
素食|诚且恭敬
素食|是春天的味道

☀分享
分享|志工服务“不打烊”,无私奉献迎新春
分享|今年春节,我选择这样过年
分享|这个春节更有年味
分享|人间有味是清欢

☀赏析
赏析|宋代《五百罗汉·应身观音图》
赏析|一幅与众不同的南宋佛画:西方三圣接引图
赏析|正定隆兴寺北宋天冠弥勒像
赏析|(传)张僧繇绘《鱼篮观音图》

☀阅读
阅读|牛头法融禅师《心铭》
阅读|蕅益大师自传:八不道人传
阅读|不可妄自尊大轻视古德 不可甘心暴弃不为豪杰
阅读|弘一法师记忆中的慧明法师——2月23日慧明法师圆寂纪念日

☀故事
故事|求福的人
故事|老虎转罗汉
故事|玄奘法师:修福须敬凡僧
故事|金色公主

☀视频
视频|元宵佳节同欢乐 处处咸燃无尽灯
视频|霏霏冻雨细无声 解洗梅花花上尘
视频|瑞草生嘉运 林花结早春
视频|二月二 龙抬头 雨顺风调 时清道泰

编辑|慧容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百喻经故事——田夫思王女(76)

百喻经故事——田夫思王女(76)

田夫思王女——《百喻经》经文昔有田夫,游行城邑,见国王女颜貌端正,世所稀有。昼夜想念,情不能已。思与交通,无由可遂,颜色瘀黄,即成重病。诸所亲见,便问其人:“何故如是?”答亲里言:“我昨见王女颜貌端正...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明来暗谢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明来暗谢

佛言:夫见道者,譬如持炬入冥室中,其冥即灭,而明独存。学道见谛,无明即灭,而明常存矣。无明:为烦恼别称。不如实知见之意,即闇昧事物,不通达真理与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的精神状态。亦即不达、不解、不了,...

常识|五位百法:五位唯识

常识|五位百法:五位唯识

既然五位百法都无人法二种我性,为何现见世间有诸有情,人畜等之形状宛然当眼?而五蕴法体,事相显然,色可见,声可闻,乃至识能分别了知,体性作用,一一显然存在。若全皆虚假,诸如人法相状作用等,都不应该存有,...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无着得道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无着得道

佛言: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触两岸,不为人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此木决定入海。学道之人,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佛陀说,要修学佛道的人...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灯导首尊者(324)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灯导首尊者(324)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学处|学佛是对现实的消极逃避吗?

学处|学佛是对现实的消极逃避吗?

许多人看到学佛者在接触佛法后,对世间名利情感的追逐之心不再炽盛,转而将大量的时间用于个人修行,或是前往寺院道场护持三宝,便会想当然地将学佛视作一种消极逃避,并由此指责学佛之人未能尽到对国家、社会、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