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五位百法:色法

第三位色法,色是质碍义,即物质法,简略分别,有十一种:一、眼根;二、耳根;三、鼻根;四、舌根;五、身根;六、色境;七、声境;八、香境;九、味境;十、触境;十一、法处所摄色。

一~五:根是增上出生义,眼等五根,皆以四大种所造清净色为体,为眼等五识的所依色,与眼等五识作威势,五识借它为增上缘而得生起了别的作用。

六、色境,即眼识依眼根所缘的境。这有三种:(1)显色,即青黄等色。(2)形色,即长短等色。(3)表色,即取、舍等色。三种色中,唯显色实有,形表皆是依显色分位上假立,故无别体。

七、声境,即耳识依耳根所缘的境,有因执受、因不执受、及因俱生,可意、不可意、俱相违六种,非分位法,皆别有体。

八、香境,即鼻识依鼻根所缘的境,有好香、恶香、平等香三种,非分位法,皆别有体。

九、味境,即舌识依舌根所缘的境,有苦酸辛咸淡等,非分位法皆别有体。

十、触境,即身识依身根所缘的境,有地水火风四大能造触及所造滑涩轻重等假触。地等四大,各别有体;所造假触,是四大种的分位,无别体性。

十一、法处所摄色,即意识依意根所缘的法尘。这有五种:(1)极略色、(2)极迥色、(3)受所引色、(4)遍计所起色、(5)定所引色。五种色中,前四种是假法,无别实体,定所引色,有假有实;五种皆是第六意识的所缘境,其定果色之实者,亦眼等识所缘。极略色,就是极微。极迥色,即空界色(物隙明暗色)。受所引色,即无表色。遍计所起色,即水月镜像等。定所引色,即定力所变的色等五尘。

总上十一种色,前五种是五识的所依色,后六种是识的所缘色。后六种名色名声等,是与眼耳等相对以名境,即眼所取故名之为色,乃至意所取故名之为法。

唯法处所摄色,名稍有别;法是轨持义,处是处所,即十二处中之一色。虽然色声等亦名法及处,但以对根故名色、声等,没有相滥的过失,所以唯极略等名法处所摄色。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放生思想的渊源
学处|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一起来看看极乐世界的十种快乐
学处|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具体分为哪几个阶段
学处|佛教是如何认识疾病的

☀观照

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观照|人生靠什么

观照|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

观照|礼佛一拜,罪灭河沙

☀开示
开示|太虚大师:离开一切众生,不能有菩萨,也别无佛觉可成
开示|谛闲法师:对此净土法门,切勿轻易略过
开示|虚云老和尚: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
开示|印光大师:家庭教育乃治国平天下之根本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③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随烦恼③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不定心所
常识|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粥

☀素食
素食|养智慧
素食|冬补抗寒
素食|不须多味
素食|灵隐寺腊八粥秘方,在家熬粥吃吃吧

☀分享
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分享|筝音起落间 处处皆禅意
分享|辩才无碍  内心无诤
分享|舌灿莲花 妙语连珠

☀赏析
赏析|元人罗汉图
赏析|敦煌莫高窟第98窟五代壁画于阗国王李圣天供养像
赏析|唐代石雕供养菩萨像
赏析|明代禅画:戴进《伏虎罗汉图》

☀阅读
阅读|虚心下贤,不存我慢
阅读|念佛不碍参禅
阅读|净土不成,良以其精诚之未至耳
阅读|杀生人世大恶

☀故事
故事|贫妇施豆
故事|生公说法 顽石点头
故事|大龟的因缘
故事|化悲伤为精勤

☀视频
视频|朔风凛凛扫寒林 叶落归根露赤心
视频|大家心心念念的“月德呈瑞”年历是怎样印出来的
视频|岂如凌霜叶 岁暮蔼颜色
视频|元正启祚 万物咸新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标签: 灵隐寺
阅读剩余的74%

相关文章

开示|倓虚法师:破无明见法性

开示|倓虚法师:破无明见法性

夫诸法实相,本自如如,无无明,亦无非无明,无法性,亦无非法性,奚必待破而始见?乃众生拘于习气,妄自思议,而初研教理者,又非如是不足以开悟,故随宜而申其说。然则无明者何?曰:对明而立之名也。若孤明独立,...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士应真尊者(330)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士应真尊者(330)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新闻|壬寅岁末 杭州灵隐寺举行辞旧迎新围炉普茶会

​新闻|壬寅岁末 杭州灵隐寺举行辞旧迎新围炉普茶会

1月19日晚,杭州灵隐寺举行辞旧迎新围炉普茶会,寺院常住法师和檀越贤达欢聚一堂,互致新春问候,祈愿大众以三宝为皈依,以智慧为明灯,以行愿为本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佛教力量。▲光泉大和尚...

百喻经故事——摩尼水窦(94)

百喻经故事——摩尼水窦(94)

摩尼水窦——《百喻经》经文昔有一人,与他妇通。交通未竟,夫从外来,即便觉之,住于门外,伺其出时,便欲杀害。妇语人言:“我夫已觉,更无出处,唯有摩尼可以得出。”欲令其人从水窦出,其人错解,谓“摩尼珠”,...

法讯|杭州灵隐寺众姓迎春吉祥普佛通启

法讯|杭州灵隐寺众姓迎春吉祥普佛通启

往期回顾☀藏识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

学处|愿求无上佛道 度脱一切众生

学处|愿求无上佛道 度脱一切众生

佛法,即菩提,涅槃,究竟清净,中道第一义谛之无上妙法。说到佛法,则不是九界众生之法可以相比:众生法是染污,而非清净,是迷昧惑暗之法,非觉而不迷;唯有佛法是究竟,是觉悟,是不生灭,是清净。修学佛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