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教三字经|离文字 要亲证 有慧可 得心印





达摩祖师传来的修禅法门,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全凭修禅的人用直觉的功夫,直下向心源探讨。不立就是离的意思。禅宗所以不立文字,是因为文字不论如何高妙,说理如何深刻,终是纸上谈兵,隔靴搔痒。


达摩祖师渡江后,到浦口定山寺修行,后来游历中土,曾在嵩洛地区云游参访。不知哪一日起,在少室山后山的五乳峰上,达摩祖师择洞禅居,经年累月的面壁修行起来,时人称他为“壁观婆罗门”。


当时有一位高僧神光知达摩祖师在少林寺,遂去参拜。然而祖师端坐,面壁不语。神光思忖:“古人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布施,古人尚须如是,何况我辈!”是年十二月九号晚,天降大雪,神光立于雪中,坚持不动。


翌晨,雪埋过膝,祖师悯问道:“汝久立雪中,有何所求?”神光垂泪:“唯愿和尚慈悲,为我开甘露门,广度群品。”祖师回言:“诸佛无上之妙道,于长劫中精勤,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岂可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而希求无上乘?此唯徒劳而已。”神光闻此教诲,遂取利刀,斩断左臂,置于师前。祖师知是法器,遂言:“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躯,汝今断臂与我求法亦可。”如是为其取名“慧可”。


慧可问师:“诸佛之法印可闻否?”祖师言:“诸佛法印,非从人得。”慧可说:“吾心不安,请师安之。”祖师言:“将心来,与汝安。”慧可良久方言:“觅心了不可得。”祖师言:“与汝安心竟。”慧可闻言当下即悟。


据《佛祖统纪》记载:魏文帝大统元年(535)十月,达摩大师临圆寂前,对道副、尼总持、道育、慧可等弟子说:“我要走了,你们各自说说所学。”


道副禅师回答说:“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达摩祖师说:“得佛法皮毛。”总持尼师说:“如见庆喜佛国,一见之后,不得再见。”达摩祖师说:“得佛法血肉。”道育禅师说:“四大本空,五阴非有,我所见无一法可得。”达摩祖师说:“得佛法筋骨。”最后,轮到慧可禅师,他起身走前二步,向师祖礼拜,然后在原位站立,一言不发。


达摩祖师点头说:“你得有佛法的精髓。如来将正法眼藏传给迦叶尊者,辗转到我这里,我如今将正法传与你,你好好发扬光大。”说完传授袈裟给慧可禅师,作为传法的依据。慧可禅师于是成为中土禅宗二祖。


释教三字经 · 前文回顾

无始终 无内外 强立名 为法界

法界性 即法身 因不觉 号无明

空色现 情器分 三世间 从此生

迷则凡 悟则圣 真如体 须亲证

证者谁 释迦尊 大悲愿 示诞生

处王宫 求出离 夜逾城 人不知

入雪山 修苦行 六年来 习寂定

从定起 出山来 坐树下 心镜开

启大教 说华严 尘刹海 现宝莲

愍凡愚 不能听 隐尊特 显劣应

说阿含 第二时 四谛法 接小机

证四果 出生灭 演方等 破法执

第四时 谈般若 二乘转 教菩萨

开显圆 法华会 学无学 得授记

涅槃经 最后说 显真常 扶戒律

五时教 如是说 亦融通 亦分别

化道圆 归真际 双树间 吉祥逝

荼毗后 分舍利 阿育王 变古制 

碎宝末 造浮图 役鬼神 遍阎浮

优填王 始造像 令后人 修供养

大迦叶 命阿难 结集经 石窟间

修多罗 是经藏 毗奈耶 是律藏 

阿毗昙 是论藏 正法隆 外道丧

藏分三 部十二 遇有缘 作佛事

汉明帝 梦金人 求圣教 遣蔡愔

腾兰来 经像至 初译经 四十二

善男女 皆生信 求出家 期现证

建十寺 安僧尼 三宝备 始于兹

溯源流 知宗派 宗有十 分大小

成实宗 六代盛 高僧传 可为证

俱舍宗 陈至唐 五代后 渐微茫

此二宗 是小乘 律小大 七大乘

传心印 为禅宗 佛拈花 迦叶通

授阿难 为二祖 次第承 皆可数

第十二 号马鸣 造起信 大乘兴

十四祖 名龙树 入龙宫 华严遇 

传世间 法雨澍 造诸论 施甘露

廿八祖 达摩尊 来东土 示性真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图集|不知谁是雪中人

图集|不知谁是雪中人

白雪漫漫高高孤顶雪濛濛,劫外行藏路不通。半夜岭头消息转,不关春色暗香浓。泉声日咽千岩雪,树杪云封万叠山往期回顾☀藏识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

开示|虚云老和尚:怎能因为忙了就不讲威仪呢?

开示|虚云老和尚:怎能因为忙了就不讲威仪呢?

佛所说法,千经万论,总是要众生明自己的心。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众生无量劫来,被物所转,都是心外见法,不知自性。本来无一物,万法了不可得,妄执心外有法,成邪知邪见。既然说识得心无寸土,那就算了,何必...

学处|“信佛只要心诚,并不一定要皈依”,这种想法对吗?

学处|“信佛只要心诚,并不一定要皈依”,这种想法对吗?

前文回顾:学处|三皈依在上一篇介绍三皈依的文章中,大家对于皈依的内容和意义都已有所了解,但还有不少人对于皈依三宝存在一些疑问和误解,今天就让我们选取其中比较典型的几个加以回答:01信佛只要心诚,何必一...

历史|清初及清末唯识学代表人物——中国佛教史略之清代佛教(十一)

历史|清初及清末唯识学代表人物——中国佛教史略之清代佛教(十一)

慈恩一宗,自明末昭觉广承于杭州莲居庵讲《唯识》,其弟子灵源大惠、古德大贤、新伊大真等继之,入清传承不绝,时称莲居派。大惠曾讲《唯识》于京师及苏杭等地,著有《唯识自考录》。大贤弘法云栖,智旭曾从他听《唯...

敦煌写经精品:释慧湛《佛说生经》手稿

敦煌写经精品:释慧湛《佛说生经》手稿

法藏 陈太建八年 释慧湛《佛说生经》手稿 30×123.5cm往期回顾☀藏识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

释教三字经|优填王 始造像 令后人 修供养

释教三字经|优填王 始造像 令后人 修供养

优填王,又称优陀延王、嗢陀演那王、邬陀衍那王,意译日子王、出爱王,为佛世时憍赏弥国之王。因王后笃信佛法,遂成为佛陀之大外护。佛教最初的造像,是佛陀在世时曾上升到忉利天宫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长达三月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