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教三字经|离文字 要亲证 有慧可 得心印





达摩祖师传来的修禅法门,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全凭修禅的人用直觉的功夫,直下向心源探讨。不立就是离的意思。禅宗所以不立文字,是因为文字不论如何高妙,说理如何深刻,终是纸上谈兵,隔靴搔痒。


达摩祖师渡江后,到浦口定山寺修行,后来游历中土,曾在嵩洛地区云游参访。不知哪一日起,在少室山后山的五乳峰上,达摩祖师择洞禅居,经年累月的面壁修行起来,时人称他为“壁观婆罗门”。


当时有一位高僧神光知达摩祖师在少林寺,遂去参拜。然而祖师端坐,面壁不语。神光思忖:“古人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布施,古人尚须如是,何况我辈!”是年十二月九号晚,天降大雪,神光立于雪中,坚持不动。


翌晨,雪埋过膝,祖师悯问道:“汝久立雪中,有何所求?”神光垂泪:“唯愿和尚慈悲,为我开甘露门,广度群品。”祖师回言:“诸佛无上之妙道,于长劫中精勤,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岂可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而希求无上乘?此唯徒劳而已。”神光闻此教诲,遂取利刀,斩断左臂,置于师前。祖师知是法器,遂言:“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躯,汝今断臂与我求法亦可。”如是为其取名“慧可”。


慧可问师:“诸佛之法印可闻否?”祖师言:“诸佛法印,非从人得。”慧可说:“吾心不安,请师安之。”祖师言:“将心来,与汝安。”慧可良久方言:“觅心了不可得。”祖师言:“与汝安心竟。”慧可闻言当下即悟。


据《佛祖统纪》记载:魏文帝大统元年(535)十月,达摩大师临圆寂前,对道副、尼总持、道育、慧可等弟子说:“我要走了,你们各自说说所学。”


道副禅师回答说:“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达摩祖师说:“得佛法皮毛。”总持尼师说:“如见庆喜佛国,一见之后,不得再见。”达摩祖师说:“得佛法血肉。”道育禅师说:“四大本空,五阴非有,我所见无一法可得。”达摩祖师说:“得佛法筋骨。”最后,轮到慧可禅师,他起身走前二步,向师祖礼拜,然后在原位站立,一言不发。


达摩祖师点头说:“你得有佛法的精髓。如来将正法眼藏传给迦叶尊者,辗转到我这里,我如今将正法传与你,你好好发扬光大。”说完传授袈裟给慧可禅师,作为传法的依据。慧可禅师于是成为中土禅宗二祖。


释教三字经 · 前文回顾

无始终 无内外 强立名 为法界

法界性 即法身 因不觉 号无明

空色现 情器分 三世间 从此生

迷则凡 悟则圣 真如体 须亲证

证者谁 释迦尊 大悲愿 示诞生

处王宫 求出离 夜逾城 人不知

入雪山 修苦行 六年来 习寂定

从定起 出山来 坐树下 心镜开

启大教 说华严 尘刹海 现宝莲

愍凡愚 不能听 隐尊特 显劣应

说阿含 第二时 四谛法 接小机

证四果 出生灭 演方等 破法执

第四时 谈般若 二乘转 教菩萨

开显圆 法华会 学无学 得授记

涅槃经 最后说 显真常 扶戒律

五时教 如是说 亦融通 亦分别

化道圆 归真际 双树间 吉祥逝

荼毗后 分舍利 阿育王 变古制 

碎宝末 造浮图 役鬼神 遍阎浮

优填王 始造像 令后人 修供养

大迦叶 命阿难 结集经 石窟间

修多罗 是经藏 毗奈耶 是律藏 

阿毗昙 是论藏 正法隆 外道丧

藏分三 部十二 遇有缘 作佛事

汉明帝 梦金人 求圣教 遣蔡愔

腾兰来 经像至 初译经 四十二

善男女 皆生信 求出家 期现证

建十寺 安僧尼 三宝备 始于兹

溯源流 知宗派 宗有十 分大小

成实宗 六代盛 高僧传 可为证

俱舍宗 陈至唐 五代后 渐微茫

此二宗 是小乘 律小大 七大乘

传心印 为禅宗 佛拈花 迦叶通

授阿难 为二祖 次第承 皆可数

第十二 号马鸣 造起信 大乘兴

十四祖 名龙树 入龙宫 华严遇 

传世间 法雨澍 造诸论 施甘露

廿八祖 达摩尊 来东土 示性真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观照|念念迁谢 新新不住 如火成灰 渐渐销殒

观照|念念迁谢 新新不住 如火成灰 渐渐销殒

在《大佛顶首楞严经》的第二卷中,有一段佛陀与波斯匿王的问答,用以显示见性不迁不灭,是“十番显见”一段经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义理颇深。但其中波斯匿王描述自己四大五蕴假合之身有生灭、迁移的文字,却并不难懂,...

禅诗欣赏——流星透疏木 走月逆行云

禅诗欣赏——流星透疏木 走月逆行云

宿山寺【唐】贾岛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这是一首对长寿老僧的虔诚礼赞之辞,以精妙的艺术表现力展现了老僧不闻世事、潜心习道的孤清高...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随烦恼②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随烦恼②

前文回顾:常识|五位百法:心法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遍行心所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别境心所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①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②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③常识|五位...

赏析|北齐石雕思惟菩萨及胁侍像

赏析|北齐石雕思惟菩萨及胁侍像

思惟菩萨及胁侍像北齐 汉白玉雕刻-高47.7公分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此作品以主尊半跏思惟菩萨像为中心,左右各有一僧一菩萨立于莲台上。背后为透雕的双树,双树上刻有六身飞天及中央一身结跏趺坐合掌的菩萨。主尊头...

常识|四谛法之道谛四行相

常识|四谛法之道谛四行相

道谛有四种行相:即道相、如相、行相、出相,这四相如其次第即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究竟道所摄。(一)道相,即由这圣道是圣者们证得涅槃真义游履的迹路,所以名道。(二)如相,即一切烦恼皆由不如理作意所...

纪念|腊月初一 净土宗四祖竹林法照大师圆寂日

纪念|腊月初一 净土宗四祖竹林法照大师圆寂日

腊月初一净土宗四祖竹林法照大师圆寂日衡州钵中见圣境,台山一一悉亲造。净土得睹承远师,竹林恭承文殊教。并州佛声达宫闱,代宗遣使优旨诏。念佛之妙究如何,能令速成菩提道。法照大师(747—821),身世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