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教三字经|廿八祖 达摩尊 来东土 示性真





达摩祖师,即菩提达摩,意译为觉法。在《续高僧传》、《五灯会元》等典籍中记载,达摩祖师原为南天竺(古印度)人香至王第三子,生于南天竺,是印度禅宗第二十七代祖师般若多罗尊者的大弟子,印度禅宗第二十八代祖师,中国禅宗初祖。


有一天,达摩祖师向他的师父求教说:“我得到佛法以后,应到何地传化?”般若多罗尊者说:“你应该去震旦(今中国)。”达摩祖师遵照师父的嘱咐,准备好行李,驾起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飘洋过海,用了三年时间,历尽艰难曲折,来到了中国。


或许是沿着当时的“海上丝绸之路”,达摩祖师在当时的“南越”(现今海南岛对岸区域)登陆,到如今的广东境内。崇佛的梁武帝得知有这么一位天竺僧达摩的到来,就遣使持诏将他迎至当时的国都建康(今南京)。


梁武帝自得地问道:“我自即位以来,写经、造寺、度僧无数,功德如何?”

达摩祖师却淡淡回答:“没有功德可言!”

梁武帝被浇了一盆冷水:“怎么会没有功德呢?”

达摩祖师说:“这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梁武帝追问:“什么是真功德?”

达摩祖师答:“真正功德是净智妙圆,体自空寂。这功德不是用世俗的方法求得的。”

梁武帝又问了:“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达摩祖师答:“廓然无圣!”

梁武帝再问:“坐在我对面的是谁?”

达摩祖师答:“不识!”

几番对答下来,梁武帝难免有些恼怒,而不能领悟达摩祖师之意。


两人机缘不契,这场见面不欢而散。后来,梁武帝结识了志公大师,谈起了与达摩祖师的这番对话。志公大师从旁点拨:“这是观世音菩萨传佛心印。”梁武帝这才有所悔悟,急忙遣人追赶,但此时达摩祖师已经一苇渡江,飘然离去。


达摩祖师与梁武帝的一番答词,便是文中所说“示性真”,达摩祖师的话,皆是直显心性的。


释教三字经 · 前文回顾

无始终 无内外 强立名 为法界

法界性 即法身 因不觉 号无明

空色现 情器分 三世间 从此生

迷则凡 悟则圣 真如体 须亲证

证者谁 释迦尊 大悲愿 示诞生

处王宫 求出离 夜逾城 人不知

入雪山 修苦行 六年来 习寂定

从定起 出山来 坐树下 心镜开

启大教 说华严 尘刹海 现宝莲

愍凡愚 不能听 隐尊特 显劣应

说阿含 第二时 四谛法 接小机

证四果 出生灭 演方等 破法执

第四时 谈般若 二乘转 教菩萨

开显圆 法华会 学无学 得授记

涅槃经 最后说 显真常 扶戒律

五时教 如是说 亦融通 亦分别

化道圆 归真际 双树间 吉祥逝

荼毗后 分舍利 阿育王 变古制 

碎宝末 造浮图 役鬼神 遍阎浮

优填王 始造像 令后人 修供养

大迦叶 命阿难 结集经 石窟间

修多罗 是经藏 毗奈耶 是律藏 

阿毗昙 是论藏 正法隆 外道丧

藏分三 部十二 遇有缘 作佛事

汉明帝 梦金人 求圣教 遣蔡愔

腾兰来 经像至 初译经 四十二

善男女 皆生信 求出家 期现证

建十寺 安僧尼 三宝备 始于兹

溯源流 知宗派 宗有十 分大小

成实宗 六代盛 高僧传 可为证

俱舍宗 陈至唐 五代后 渐微茫

此二宗 是小乘 律小大 七大乘

传心印 为禅宗 佛拈花 迦叶通

授阿难 为二祖 次第承 皆可数

第十二 号马鸣 造起信 大乘兴

十四祖 名龙树 入龙宫 华严遇 

传世间 法雨澍 造诸论 施甘露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持善法尊者(308)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持善法尊者(308)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百喻经故事——师患脚付二弟子(53)

百喻经故事——师患脚付二弟子(53)

师患脚付二弟子——《百喻经》经文譬如一师有二弟子。其师患脚,遣二弟子,人当一脚,随时按摩。其二弟子,常相憎嫉。一弟子行,其一弟子捉其所当按摩之脚,以石打折。彼既来已,忿其如是,复提其人所按之脚,寻复打...

赏析|明代禅画:戴进《伏虎罗汉图》

赏析|明代禅画:戴进《伏虎罗汉图》

明 戴进 伏虎罗汉图轴尺寸:113.9x36.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人画山水,喜参以人物故实,戴进此作绘罗汉持杖静坐堂前,左手徐伸伏虎,更似一位禅师,另有一侍童侧身门后窥视,面露惊惧之色,而罗汉、虎...

新闻|浙江省佛教协会八届理事会第五次会长会议、第三次理事会暨常务理事会会议在舟山召开

新闻|浙江省佛教协会八届理事会第五次会长会议、第三次理事会暨常务理事会会议在舟山召开

3月29日至30日,浙江省佛教协会八届理事会第五次会长会议、第三次理事会暨常务理事会会议在舟山(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召开。浙江省民宗委副主任钟新章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浙江省民宗委党组成员、省委统战部...

百喻经故事——五人买婢共使作(51)

百喻经故事——五人买婢共使作(51)

五人买婢共使作——《百喻经》经文譬如五人共买一婢。其中一人语此婢言:“与我浣衣。”次有一人复语:“浣衣。”婢语次者:“先与其浣。”后者恚曰:“我共前人同买于汝,云何独尔?”即鞭十下,如是五人各打十下。...

历史|清廷对佛教的管理——中国佛教史略之清代佛教(一)

历史|清廷对佛教的管理——中国佛教史略之清代佛教(一)

清代佛教是从清顺治元年(1644)至宣统三年(1911)共二百六十八年间清朝一代的佛教。清朝对于佛教的政策几乎完全是继承明代的。首先在管理方面仿照明代僧官制度,在京设立僧录司,所有僧官都经礼部考选,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