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故事——为王负机(79)

为王负机

——《百喻经》



经文

昔有一王,欲入无忧园中,欢娱受乐。敕一臣言:“汝捉一机,持至彼园,我用坐息。”时彼使人羞不肯捉,而白王言:“我不能捉,我愿担之。”时王便以三十六机置其背上,驱使担之,至于园中。如是愚人,为世所笑。



释义

从前有一个国王,想到一个名叫“无忧”的花园里去寻欢作乐。他命令一个臣子:“你去搬一把椅子到那个花园里,我要在那里赏花观水。”


这个臣子认为搬椅子是丢面子的,就回奏国王说:“我不能搬,我愿意挑椅子。”


国王听说就叫人拿了三十六把椅子来装成一担,逼他挑到花园里去。像这样的蠢人,被世人所讥笑。



寓意

学佛的人,一不注意,也会这样,起初为了持戒清净,连女人的一根头发都不敢碰。后来,受了种种迷惑,破了很多的戒都不肯舍去,这不是和故事里的人差不多吗?


往期回顾:百喻经故事 

愚人食盐(1)

愚人集牛乳(2)

以梨打头破(3)

妇诈称死(4)

渴见水(5)

子死欲停置家中(6)

认人为兄(7)

山羌偷官库(8)

叹父德行(9)

三重楼(10)

婆罗门杀子(11)

煮黑石蜜浆(12)

说人喜嗔(13)

杀商主祀天(14)

医与王女药(15)

灌甘蔗(16)

债半钱(17)

就楼磨刀(18)

乘船失盂(19)

人说王纵暴(20)

妇女欲更求子(21)

入海取沉水(22)

贼偷锦绣(23)

种熬胡麻子(24)

水火(25)

人效王眼瞤(26)

治鞭疮(27)

为妇贸鼻(28)

贫人烧粗褐衣(29)

牧羊人(30)

雇借瓦师(31)

估客偷金(32)

斫树取果(33)

送美水(34)

宝箧镜(35)

破五通仙眼(36)

杀群牛(37)

饮木筒水(38)

见他人涂舍(39)

治秃(40)

毗舍阇鬼(41)

估客驼死(42)

磨大石(43)

欲食半饼(44)

奴守门(45)

偷犛牛(46)

贫人作鸳鸯鸣(47)

野干为折树枝所打(48)

小儿争分别毛(49)

医治背偻(50)

五人买婢共使作(51)
伎儿作乐(52)

师患脚付二弟子(53)

蛇头尾共争在前(54)

愿为王剃须(55)

索无物(56)

踏长者口(57)

二子分财(58)

观作瓶(59)

见水底金影(60)

梵天弟子造物因(61)

病人食雉肉(62)

伎儿着戏罗刹服共相惊怖(63)

人谓故屋中有恶鬼(64)

五百欢喜丸(65)

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66)

夫妇食饼共为要(67)

共相怨害(68)

效其祖先急速食(69)

尝菴婆罗果(70)

为二妇故丧其两目(71)

唵米决口(72)

诈言马死(73)

出家凡夫贪利养(74)

驼瓮俱失(75)

田夫思王女(76)

构驴乳(77)

与儿期早行(78)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故事|慧眼观六道

故事|慧眼观六道

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于最后一天夜里悟道成佛,此时佛陀以无碍的慧眼,观看这娑婆世界里六道众生的情形,想要了解众生的根机,以及度化的因缘。天人们住在黄金、玛瑙等七宝建构而成的宫殿中,终日游乐...

禅诗欣赏——春风自有期 桃李乱深坞

禅诗欣赏——春风自有期 桃李乱深坞

题西湖僧舍壁【宋】清顺法师竹暗不通日,泉声落如雨。春风自有期,桃李乱深坞。宋代的西湖可不像今天这样热闹。林和靖曾经在孤山隐居,梅妻鹤子,二十年不入城市,可见当时孤山是个僻静地方。至于清顺法师所在的北山...

禅诗欣赏——不知到海后如何

禅诗欣赏——不知到海后如何

绝句【宋】靓禅师春天一夜雨滂沱,添得溪流意气多。刚把山僧推倒却,不知到海后如何。一夜豪雨,溪流一改往日之涓细,怒滔滚滚,摧堤冲岸,何其势不可挡。可是这一切只不过是一时的幻象,一时得意也改变不了东流而去...

学处|中秋一夜月 露洒满林珠

学处|中秋一夜月 露洒满林珠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唐代诗人皮日休曾于中秋之夜游览杭州灵隐天竺一带山水,留下上面这首名篇《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这首诗描述了寺院赏月品桂的场...

历史|明代的藏经刻印事业——中国佛教史略之明代佛教(十)

历史|明代的藏经刻印事业——中国佛教史略之明代佛教(十)

明代的刻藏事业,前后共有五次。即洪武年间(1368—1398)初刻于南京的《南藏》,永乐年间(1403—1424)再刻于南京的《南藏》和刻于北京的《北藏》,在这以后有刻于杭州的《武林藏》,乃至万历年间...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①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①

前文回顾:常识|五位百法:心法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遍行心所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别境心所善是顺益、顺理义,即顺益此世他世的有漏无漏行法,性离垢秽,清净无染,故名为善。善有四类:(1)自性善,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