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访寺院:是念珠,还是手串?



生活中常见到有人将“念珠”作为佩饰,并由此生出许多疑惑:

念珠是一种配饰吗?

是否需要加持后再佩戴?

珠子的数量有什么讲究?

哪些情况下需要将念珠摘下呢?

珠子突然断了,是否预示不祥?

……


“灵隐寺”公众号将用两篇文章详细介绍大家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法具——念珠,也藉此机会回应以上疑问。


佛教中的念珠是指以线贯串一定数量的珠子,其用途在于计算称名称持咒的数量,所以又称数珠、咒珠或诵珠。



《牟梨曼陀罗尼经》中说:“梵语钵塞莫,梁云数珠。是引接普遍根机,牵课修业之具也。”《木槵子经》中说:“昔有国王名波流梨,白佛言:‘我国边小,频年寇疫,谷贵民困,我常不安。法藏深广,不得遍行,惟愿垂示法要。佛言:‘大王若欲灭烦恼,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个,当自随身,志心称南无佛陀、南无达磨、南无僧伽名,乃过一子。如是渐次,乃至千万,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除谄曲,舍命得生炎摩天,若满百万遍,当除百八结业,获常乐果。’王言:‘我当奉行。’”此即念珠的由来。


关于念珠的功德,在《木槵子经》中说:“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磨、僧伽名,乃过一木槵子。如是,渐次度木槵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若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无诸谄曲者,舍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乐行。若复能满一百万遍者,当得断除百八结业。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断烦恼根,获无上果。”



关于数珠的颗数,《陀罗尼集经》列出一〇八、五十四、四十二及二十一颗等四种;《数珠功德经》说一〇八、五十四、二十七、十四颗等四种;《金刚顶瑜伽念诵经》《文殊仪轨经》等经中也有相关说明。大致都以一〇八颗为其基本数,依次递减,且均有含义。如一百〇八颗象征着证入百八三昧,断除百八烦恼;五十四颗表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及四善根因地等修正过程中的五十四个位次;四十二颗表示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四十二位;二十七颗表示十八学人与九无学;二十一颗表示十地、十波罗蜜及佛果;十四颗表示观音之十四无畏……


关于数珠的材质,《陀罗尼集经》举出金、银、赤铜、水精(水晶)及木槵子、菩提子、莲华子等类;《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列出菩提子、金刚子、金、真珠、莲华子等类;《诸佛境界摄真实经》卷下〈持念品〉列香木、瑜石、铜、铁、水精、真珠、莲花子、金刚子、间错种种诸宝、菩提子等十种;《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金刚顶瑜伽念珠经》《苏悉地羯啰经》《苏婆呼童子请问经》中也都列出了多种,可见材质并无一定,贵在手持念珠时能如法持咒念佛。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龙宫海藏散天香 灵隐盛夏晒经忙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巡觅
巡觅|在灵隐,邂逅的不仅仅是一场太阳雨
巡觅|访灵隐记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学处
学处|佛有三身,说法的是哪一身
学处|有关念佛的三个困惑,你是否也有呢
学处|佛法中的“药”
学处|学佛是对现实的消极逃避吗

☀观照
观照|刹那刹那 念念之间 不得停住
观照|汝知身中有不灭耶
观照|用功修行时总是起妄念怎么办
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开示
开示|印光大师:菩萨之心犹如虚空,无所不遍,众生小感则小应,大感则大应
开示|太虚大师:从信心上修成定慧学
开示|倓虚法师:破无明见法性
开示|虚云老和尚:平常就是长远,一年到头,一生到死,常常如此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的来历
常识|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的本迹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别境心所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②

☀素食
素食|凉风袅袅,寒露凄凄
素食|离贪嫉
素食|日久心弥安
素食|离嗔

☀分享
分享|月光遍照 慈心流辉
分享|普护物命生慈心
分享|国庆欢喜报四恩
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赏析
赏析|清早期绢地全堂佛会图
赏析|唐代线刻石雕:药师琉璃光佛坐像
赏析|敦煌五代绢画:药师琉璃光如来
赏析|(传)慈胜寺壁画二菩萨图

☀阅读
阅读|大慧宗杲禅师《礼观音文》
阅读|杯水不能熄车薪之火,萤光不能破幽谷之昏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阅读|虚心下贤,不存我慢

☀故事
故事|修行的事以后再说吧
故事|佛陀为何吃了三个月马麦
故事|为什么我们见不到佛菩萨的境界——道宣律师朝礼五台
故事|慈心因缘

☀视频
视频|天香桂子落纷纷
视频|慧灯耀不二 禅窟得妙传
视频|我在灵隐做志工
视频|静观众妙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二十四节气|立春——春到人间草木知​

二十四节气|立春——春到人间草木知​

葭吹六管动飞灰,便觉春从地底回草木一时生意动,关河万里冻云开宁须生菜传纤手,且引春风入瓦杯天北天南问音信,故人何处寄寒梅——元·王冕《立春日》这一日,风从东方来《尚书大传》曰:东方为春春者,出也,万物...

禅诗欣赏——一钵千家饭 孤身万里游

禅诗欣赏——一钵千家饭 孤身万里游

布袋和尚偈【五代】契此和尚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这首诗歌表达了契此和尚(布袋和尚)旷达潇洒、逍遥自在,不为物役的洒脱自然的生活态度。一个人如果减少对物质的欲望,自己便会生活得...

赏析|敦煌莫高窟第98窟五代壁画于阗国王李圣天供养像

赏析|敦煌莫高窟第98窟五代壁画于阗国王李圣天供养像

敦煌莫高窟第98窟五代壁画于阗国王李圣天供养像这幅李圣天画像像前方有墨书榜题:“大朝大宝于阗国大圣大明天子……即是窟主。”于阗国王李圣天,据考证,即于阗国狮子王尉迟沙缚婆,由于前代尉迟氏曾有功于唐室,...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威仪多尊者(313)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威仪多尊者(313)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禅诗欣赏——一切不如心真实

禅诗欣赏——一切不如心真实

布袋和尚偈【五代】契此和尚即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居士问布袋和尚:“弟子愚鲁,如何得见佛性?”和尚便以此偈作答,十分巧妙。他的这种“即心是佛”的主张,正是禅宗顿...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色欲障道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色欲障道

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欲:又作乐欲,意谓希求、欲望。欲有五欲、六欲、三欲等多种:(一)五欲,爱着色、声、香、味、触等五境者,称为五欲;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