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欣赏——汉经融藏典 教理叩禅关


题汉藏教理院

【民国】太虚大师

温泉辟幽径,斜上缙云山。

石谷喧飞瀑,松杉展笑颜。

汉经融藏典,教理叩禅关。

佛地无余障,人天任往还。


“温泉辟幽径,斜上缙云山”,汉藏教理院选址于重庆缙云寺,环境清雅,山高林密,水流潺潺,气象自是焕然一新。“岩谷喧飞瀑,松杉展笑颜”,缙云寺本是一座千年古刹,早已衰败不堪,学院的建立给寺庙带来勃勃生机,岩泉松杉宛若充满了喜悦之情。


“汉经融藏典”,汉藏教理院的建立,打破了几百年来汉藏佛教不相往来的隔障,使汉僧入藏学习,又延请藏密高僧入院讲课,同时组织人力互译汉藏经典,互通有无。“教理叩禅关‘”,太虚大师要求僧众努力研究经典,大开圆解,同时还应与参禅结合在一起,这对于中华佛教的复兴具备重大的意义。若能宗通教通,当然可以 “佛地无余障,人天任往还”了,智慧通达无碍,了脱生死,在“人天”之中随缘度化,自由往还!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水陆法会都有哪些内容
学处|观众生苦 发菩提心
学处|放生思想的渊源
学处|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一起来看看极乐世界的十种快乐(上)

☀观照
观照|用功修行时总是起妄念怎么办
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观照|人生靠什么
观照|借彼威德 生我福德——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中)

☀开示
开示|来果禅师:未悟以前犹自可,已悟以后事更多
开示|印光大师: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
开示|太虚大师:离开一切众生,不能有菩萨,也别无佛觉可成
开示|谛闲法师:对此净土法门,切勿轻易略过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③
常识|水陆法会的历史演变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③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随烦恼①

☀素食
素食|离嗔
素食|补嘴空
素食|吃热汤
素食|养智慧

☀分享
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分享|筝音起落间 处处皆禅意
分享|辩才无碍  内心无诤
分享|舌灿莲花 妙语连珠

☀赏析
赏析|南宋禅画《药山李翱问答图》欣赏
赏析|义县奉国寺壁画
赏析|北齐铜鎏金弥勒倚坐佛像
赏析|弘一法师手书《佛说阿弥陀经》

☀阅读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阅读|虚心下贤,不存我慢
阅读|念佛不碍参禅
阅读|净土不成,良以其精诚之未至耳

☀故事
故事|无言的感化
故事|慧眼观六道
故事|割舍情爱
故事|贫妇施豆

☀视频
视频|遥想吾师行道处 天香桂子落纷纷
视频|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视频|斜阳竹树影萧萧
视频|夜夜长依慧火光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二十四节气|立春——春到人间草木知​

二十四节气|立春——春到人间草木知​

葭吹六管动飞灰,便觉春从地底回草木一时生意动,关河万里冻云开宁须生菜传纤手,且引春风入瓦杯天北天南问音信,故人何处寄寒梅——元·王冕《立春日》这一日,风从东方来《尚书大传》曰:东方为春春者,出也,万物...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②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②

前文回顾:常识|五位百法:心法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遍行心所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别境心所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①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②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③常识|五位...

学处|什么是菩萨?

学处|什么是菩萨?

菩萨,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略称。菩提翻译为觉,萨埵翻译为有情。觉即上求佛道之觉,属于自利。有情即下化众生之有情,属于利他。因此,菩萨有上求下化之功,自利利他之德,是大乘行人的名称。菩萨境界,就好比渡河...

法讯| 2022年杭州灵隐寺水陆法会通启

法讯| 2022年杭州灵隐寺水陆法会通启

杭州灵隐寺定于2022年10月8日—10月14日(农历九月十三至九月十九)启建“二零二二年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冥阳两利,普度众生。惟愿生者消灾免难,增福延寿。超荐先祖恩亲,父母师长、六亲眷属,离...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大药尊尊者(350)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大药尊尊者(350)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历史|元代的佛像塑造及雕刻艺术——中国佛教史略之元代佛教(十)

历史|元代的佛像塑造及雕刻艺术——中国佛教史略之元代佛教(十)

元代的佛教艺术有好些特色,特别是由于帕思巴等弘传西藏地区流行的密教,使元代的佛像塑造及雕刻艺术起了一大变化。尼泊尔著名的佛像工艺家阿尼哥擅长画塑及范金为像。中统元年(1260)帝师帕思巴在西藏地区建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