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处|学佛是对现实的消极逃避吗?




许多人看到学佛者在接触佛法后,对世间名利情感的追逐之心不再炽盛,转而将大量的时间用于个人修行,或是前往寺院道场护持三宝,便会想当然地将学佛视作一种消极逃避,并由此指责学佛之人未能尽到对国家、社会、家庭的责任。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实,学佛也好,修行也好,绝非对现实的逃避,恰恰相反,是勇敢地面对现实。佛教常说世间之苦,这并不是悲观,而是一种对真相的客观描述。就以八苦来说,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谁能否认这些痛苦的真实存在,又有谁能够逃过这八苦的折磨呢?与一般人避而不谈或无可奈何不同,学佛者正是因为觉察到现实世界的缺憾和有情众生的痛苦,才想要寻求获得究竟安乐,乃至使一切众生都从这些苦痛中解脱的方法。




按照佛法的理论,想要自度度人、自利利他,不仅需要自己具足断除烦恼的智慧,还需要积极培养对众生苦乐感同身受的慈悲之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悲智双运”。而无论是智慧还是慈悲,都是需要长期修行才能逐渐增进的,这也是佛法中不同修行法门的共同目标。这种对于现实的勇敢面对、冷静分析和不屈抗争,又岂是“消极逃避”四字所能一笔抹杀的呢?所以弘一法师在解释“佛法非厌世”曾说:


学佛法者,固不应迷恋尘世以贪求荣华富贵,但亦决非是冷淡之厌世者。因学佛法之人皆须发“大菩提心”,以一般人之苦乐为苦乐,抱热心救世之弘愿,不唯非消极,乃是积极中之积极者。虽居住山林中,亦非贪享山林之清福,乃是勤修“戒”“定”“慧”三学以预备将来出山救世之资具耳。与世俗青年学子在学校读书为将来任事之准备者,甚相似。




更进一步说,学佛不仅是面对现实,也是在改造现实。且这一改造不必等到成就了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一样的菩提道果之后才能付诸实践,而是从学佛的那一刻便已开始:


  • 皈依三宝之时,念念都在为众生发愿: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 学习戒定慧三学,是为了对治贪欲、嗔恚、愚痴三毒,乃至降服自己内心八万四千烦恼;

  • 修持菩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则是以实际行动安乐众生,和谐社会;

  • 每日早晚功课都在祈愿:三途八难俱离苦,四恩三有尽沾恩,国界安宁兵革销,风调雨顺民安乐

  • 平常修行回向更是将修行功德无私地奉献给国土与众生: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如是种种精进行持,都是在通过清净自己的身口意三业,弃恶从善,改往修来,以期将此五浊恶世,变为人间净土,这不正是从依教奉行便开始了改造现实的努力吗?


可惜的是,许多人不知学习佛法的殊胜之处,抑或知而不信,乃至信而不行,终其一生都无法面对世间缺憾和生命痛苦的真相,在五欲六尘中辛苦追逐,对生老病死讳莫如深,对无常不净苛责求全,糊里糊涂地唐丧光阴。与通过修学佛法以期改变现实相比,究竟何种态度更消极,何种做法更像逃避呢?古德有首偈颂对此状态描绘得入木三分,颇有惊醒尘劳大梦的感觉,可以令我们时时自省,引以为戒: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

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

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明明白白一条路,千千万万不肯修。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龙宫海藏散天香 灵隐盛夏晒经忙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巡觅
巡觅|在灵隐,邂逅的不仅仅是一场太阳雨
巡觅|访灵隐记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学处
学处|什么是菩萨
学处|佛有三身,说法的是哪一身
学处|有关念佛的三个困惑,你是否也有呢
学处|佛法中的“药”

☀观照
观照|渐渐鸡皮鹤发 看看行步龙钟
观照|刹那刹那 念念之间 不得停住
观照|汝知身中有不灭耶
观照|用功修行时总是起妄念怎么办

☀开示
开示|虚云老和尚:怎能因为忙了就不讲威仪呢
开示|印光大师:菩萨之心犹如虚空,无所不遍,众生小感则小应,大感则大应
开示|太虚大师:从信心上修成定慧学
开示|倓虚法师:破无明见法性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的来历
常识|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的本迹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别境心所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①

☀素食
素食|黄花遍处
素食|凉风袅袅,寒露凄凄
素食|离贪嫉
素食|日久心弥安

☀分享
分享|月光遍照 慈心流辉
分享|普护物命生慈心
分享|国庆欢喜报四恩
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赏析
赏析|清早期绢地全堂佛会图
赏析|唐代线刻石雕:药师琉璃光佛坐像
赏析|敦煌五代绢画:药师琉璃光如来
赏析|(传)慈胜寺壁画二菩萨图

☀阅读
阅读|我虽学佛未忘世——八指头陀的爱国诗篇
阅读|大慧宗杲禅师《礼观音文》
阅读|杯水不能熄车薪之火,萤光不能破幽谷之昏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故事
故事|拦住沙门的水鬼
故事|修行的事以后再说吧
故事|佛陀为何吃了三个月马麦
故事|为什么我们见不到佛菩萨的境界——道宣律师朝礼五台

☀视频
视频|空山新雨后
视频|天香桂子落纷纷
视频|慧灯耀不二 禅窟得妙传
视频|我在灵隐做志工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请问善大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请问善大

沙门问佛:“何者为善?何者最大?”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讲到世间法,在现实的环境中,一般大家都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待的,譬如说美丑、善恶、大小,无不是相对待而说,人们往往讨厌恶的,而喜...

纪念|冬月廿四 天台智者大师圆寂日

纪念|冬月廿四 天台智者大师圆寂日

天台教主智者大师像赞归命大教主,人称小释迦。本地不可测,示迹乃堪夸。灵相兼尧舜,神德动夷华。权实穷奥旨,归宗在法华。四辩澍妙雨,两足严大车。止观传心印,玄文伏偏斜。永劫述难尽,功若恒河沙。允矣无上士,...

新闻|第三届灵隐山文化国际论坛暨《灵隐寺志》研究工作坊会议在杭州灵隐寺举行

新闻|第三届灵隐山文化国际论坛暨《灵隐寺志》研究工作坊会议在杭州灵隐寺举行

4月8日,第三届灵隐山文化国际论坛暨《灵隐寺志》研究工作坊会议在杭州灵隐寺举行,来自佛教界、学术界共40余位法师、学者代表汇聚灵隐寺,同览灵山风光,共觅林泉之趣,围绕“灵隐书藏”主题展开研讨。▲杭州佛...

故事|大龟的因缘(下)

故事|大龟的因缘(下)

前文回顾:故事|大龟的因缘(上)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远处海天交际的地平线上,有一座大岛缓缓地飘动过来。当“大岛”愈来愈近时,商人们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背宽有一里的大海龟。大海龟听到了商人们的哭号,心生...

新闻|淳安龙华禅寺举行圆通宝殿上梁法会

新闻|淳安龙华禅寺举行圆通宝殿上梁法会

2月23日,淳安龙华禅寺施工现场举行圆通宝殿上梁法会。法会于上午9时30分正式开始,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等11位主法法师手持杨枝甘露,绕场洒净,并宣说上梁法语。▲主法法师持杨枝净水遍...

常识|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粥?

常识|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粥?

众所周知,每年农历的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而这一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其实来源于佛教。清代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这首诗说得就是喝腊八粥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