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欣赏——满树狂风满树花


定僧

【唐】元稹

落魄闲行不着家,

遍寻春寺赏年华。

野僧偶向花前定,

满树狂风满树花。


在落魄无聊之时,多数人选择会是“回家”,但诗人只是信步闲行,并不急着回家。一个“闲”字表示诗人又好像不是特别痛苦,原因是诗人久归佛门,所以在落魄之际犹能安然处之。诗中也以“遍寻春寺赏年华”做出解释,同时也是这种安然心态的写照。境遇是因缘而生的,好或不好都犹如梦幻空花,所以虽然落魄,不妨“寻春赏华”,不随境转,自在欢喜。


后两句可能是诗人偶然看见的情景,也可以理解为是诗人的自画像。此处狂风与空花是相对物境的象征,可以理解为命运多舛与人生得意,险恶与祥和,动与静等等一切相对。禅者心定于此一切相对皆不取,正如诗人自己落魄也闲,不落魄也闲。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龙宫海藏散天香 灵隐盛夏晒经忙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巡觅
巡觅|在灵隐,邂逅的不仅仅是一场太阳雨
巡觅|访灵隐记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学处
学处|什么是菩萨
学处|佛有三身,说法的是哪一身
学处|有关念佛的三个困惑,你是否也有呢
学处|佛法中的“药”

☀观照
观照|渐渐鸡皮鹤发 看看行步龙钟
观照|刹那刹那 念念之间 不得停住
观照|汝知身中有不灭耶
观照|用功修行时总是起妄念怎么办

☀开示
开示|虚云老和尚:怎能因为忙了就不讲威仪呢
开示|印光大师:菩萨之心犹如虚空,无所不遍,众生小感则小应,大感则大应
开示|太虚大师:从信心上修成定慧学
开示|倓虚法师:破无明见法性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的来历
常识|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的本迹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别境心所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①

☀素食
素食|黄花遍处
素食|凉风袅袅,寒露凄凄
素食|离贪嫉
素食|日久心弥安

☀分享
分享|月光遍照 慈心流辉
分享|普护物命生慈心
分享|国庆欢喜报四恩
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赏析
赏析|清早期绢地全堂佛会图
赏析|唐代线刻石雕:药师琉璃光佛坐像
赏析|敦煌五代绢画:药师琉璃光如来
赏析|(传)慈胜寺壁画二菩萨图

☀阅读
阅读|我虽学佛未忘世——八指头陀的爱国诗篇
阅读|大慧宗杲禅师《礼观音文》
阅读|杯水不能熄车薪之火,萤光不能破幽谷之昏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故事
故事|拦住沙门的水鬼
故事|修行的事以后再说吧
故事|佛陀为何吃了三个月马麦
故事|为什么我们见不到佛菩萨的境界——道宣律师朝礼五台

☀视频
视频|空山新雨后
视频|天香桂子落纷纷
视频|慧灯耀不二 禅窟得妙传
视频|我在灵隐做志工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欲火远离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欲火远离

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学道的人,好像身上披着干草,遇见火,必须赶快避开。我们都知道火能够燃烧干草,身上披着干草的人,一定会远离火种,否则会烧坏你的身体。同样,学道的人...

禅诗欣赏——花与人间事一同

禅诗欣赏——花与人间事一同

花与人间事一同【唐】龙牙居遁禅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早上看花开,一时缤纷,满树都是灿烂红花;晚上红花凋谢了,美景不再,空...

方丈言教|松源禅岳禅师的禅学思想概述——松源崇岳禅师圆寂纪念日

方丈言教|松源禅岳禅师的禅学思想概述——松源崇岳禅师圆寂纪念日

杭州灵隐寺是杭州乃至全国最著名的寺院之一,是中国禅宗历代祖师的最胜道场。松源崇岳是南宋著名的禅僧,出自临济宗杨岐方会派下,刻苦修学,真参实悟,先后住持江浙一带如杭州灵隐寺等丛林古刹,其嗣法弟子众多,成...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德妙法尊者(329)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德妙法尊者(329)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百喻经故事——地得金钱(90)

百喻经故事——地得金钱(90)

地得金钱——《百喻经》经文昔有贫人在路而行,道中偶得一囊金钱,心大喜跃,即便数之。数未能周,金主忽至,尽还夺钱。其人当时悔不疾去。懊恼之情,甚为极苦。释义从前,有一个穷人在路上行走。途中偶尔拾到一袋钱...

纪念|正月十一 真谛三藏圆寂日——中国四大译经家之一

纪念|正月十一 真谛三藏圆寂日——中国四大译经家之一

正月十一真谛三藏圆寂纪念日真谛三藏(499—569),西印度优禅尼婆罗门族,原名拘那罗陀(华言亲依)。少时博访众师,学通内外,尤精于大乘之说。他以弘道为怀,泛海南游,止于扶南国。梁武帝大同年间,派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