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常听到有人说:佛教义理深邃,引人入胜,我也很想学习,但对于持戒始终心存疑虑,觉得戒律严重妨碍了我的自由……


其实,戒律在凡夫眼里是种束缚,而在诸佛菩萨看来,恰恰是使众生获得真正自由的途径,所以名为解脱法门。凡夫颠倒妄见,从来就认假作真,以苦为乐,被五欲尘劳、三毒烦恼层层束缚而不自知,现在知道了解脱的方法,反认为是多事,是枷锁,是妨碍自由,对清净戒律心存畏惧,因而徘徊佛门之外,真是可惜。


《涅槃经》云:“戒是一切善法梯橙,亦是一切善法根本,如地悉是一切树木所生之本。”《佛遗教经》也说:“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依因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之所住处。”我们从这两段训诲来看,就知道戒的意义,绝对不是束缚,而是教人获得解脱的行门,解脱了才是真正的自由自在。



只是众生愚痴,一向未曾享受过真的自由,也从来不认识什么叫做自由,正和犯人在牢狱里四处乱窜一样,跑来跑去,总不出那道高高的围墙,却自以为这就是自由了。监守人若好心告诉他,守规矩些,好好改造,将获得提前释放,犯人一定认为太苛刻,太虐待,太不自由。因为他已经忘了牢外的世界,忘了自己是在牢里,如果能够爬上围墙,看看外面的世界是那么辽阔,熙熙攘攘的人们是那样自在逍遥,就会知道自己的世界是何等狭小,何等不自由了。


我们正处在这个三界的大牢狱里,若是知道三界外还有无穷无尽的乐土,就知道我们生在这个五浊恶世是如何的不幸,多么可怜。想想看我们一言一动,有丝毫自主吗?一文钱能难倒英雄汉,一句闲话可以气得人死去活来,想笑的时候偏要装出严肃,想哭的时候又非强颜欢笑不可……如此种种,是你可以做得主的自由吗?更不要说为了维持这个色身,饿了要吃,冷了要穿,累了要歇,倦了要眠,这些数也数不清,说也说不完。试问惶惶终日,六神无主,哪样事情是自己能做主的?“自由”又在哪里呢?



与其整日里向外境寻求所谓的“自由”,何不调转头来,向自己内心求安乐,除去了心上的种种烦恼,外境岂奈你何?所以庞居士说: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铁牛不怕师子吼,恰似木人见花鸟。木人本体自无情,花鸟逢人亦不惊。心境如如只个是,何虑菩提道不成?我们怕戒律是束缚,却不知正是自己,无时无刻不在用烦恼牢牢束缚着自己!


我们常说做人要有“底线”,总要有所不为,然后才会真有所为。我们既想了生脱死,成佛作祖,希望摆脱烦恼的纠缠,逍遥自在,自然也先要有所不为。这正和世间上要想获得一些成就,必须要经过一番艰苦奋斗一样。佛陀制戒,岂是为了束缚众生?正是要使众生获得真解脱、真自由!所以不惜苦口婆心地横说竖说,无非要给苦恼众生指出一条走向光明的道路。


人们只知道戒相繁多,而不探讨戒法的真精神,所以只是把它看作束缚,而不知是解脱之义。我们不能依教奉行,已该万分惭愧了,反把它当做一种束缚,心怀畏惧,徘徊不前,真是辜负了释尊一片婆心。一般人如是想,还则罢了,有些学佛多年人,也对佛法有了一定了解,还这样说,就太不应该了。



其实详细分析起来,佛教的戒律只是戒其所应戒,守其所必守,没有丝毫拘束的意义。就以五戒中第一条“不杀生”来说,以世间法论,杀人者人恒杀之,我们想要自己不被人杀,自然不应该操刀杀人,这是理所当然,人人都知道的。更何况法律上也有明文禁止,这本是一切民众都应遵守的,难道要将法律也视为拘束吗?至于佛教“不杀生”的戒律,只是这一理念的扩充,众生同具佛性,皆是血肉的躯体,自然不应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便肆意残杀,导致冤冤相报的恶果,又岂能将这一理所当然视为拘束呢?如此看来,佛教禁戒虽多,又何惧之有呢?


况且佛陀制戒,重在自己发愿受持,毫不勉强,因知众生自无始以来,沉沦苦海,积习太深,去除这些习气,必须渐进,所以听任众生自求受持,或一或多,或全受全持悉由自己决定。当然,逆欲而行,开始难免有些自我勉强,这只能怪自己业障深重,应该痛切忏悔——究竟是谁在拘束我们呢?人不犯国法,怎会入监牢?我们自无始劫来迷失自性,让五欲尘劳牵着鼻子走,念念起惑造业,才入五浊恶世的牢笼。若不悔过自新,力图上进,而继续追逐在此牢笼中翻跟头的“自由”,岂不永远没有真正自由的日子了吗?兴念及此,可不怵然!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龙宫海藏散天香 灵隐盛夏晒经忙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巡觅
巡觅|在灵隐,邂逅的不仅仅是一场太阳雨
巡觅|访灵隐记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学处
学处|什么是菩萨
学处|佛有三身,说法的是哪一身
学处|有关念佛的三个困惑,你是否也有呢
学处|佛法中的“药”

☀观照
观照|渐渐鸡皮鹤发 看看行步龙钟
观照|刹那刹那 念念之间 不得停住
观照|汝知身中有不灭耶
观照|用功修行时总是起妄念怎么办

☀开示
开示|虚云老和尚:怎能因为忙了就不讲威仪呢
开示|印光大师:菩萨之心犹如虚空,无所不遍,众生小感则小应,大感则大应
开示|太虚大师:从信心上修成定慧学
开示|倓虚法师:破无明见法性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的来历
常识|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的本迹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别境心所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①

☀素食
素食|黄花遍处
素食|凉风袅袅,寒露凄凄
素食|离贪嫉
素食|日久心弥安

☀分享
分享|月光遍照 慈心流辉
分享|普护物命生慈心
分享|国庆欢喜报四恩
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赏析
赏析|清早期绢地全堂佛会图
赏析|唐代线刻石雕:药师琉璃光佛坐像
赏析|敦煌五代绢画:药师琉璃光如来
赏析|(传)慈胜寺壁画二菩萨图

☀阅读
阅读|我虽学佛未忘世——八指头陀的爱国诗篇
阅读|大慧宗杲禅师《礼观音文》
阅读|杯水不能熄车薪之火,萤光不能破幽谷之昏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故事
故事|拦住沙门的水鬼
故事|修行的事以后再说吧
故事|佛陀为何吃了三个月马麦
故事|为什么我们见不到佛菩萨的境界——道宣律师朝礼五台

☀视频
视频|空山新雨后
视频|天香桂子落纷纷
视频|慧灯耀不二 禅窟得妙传
视频|我在灵隐做志工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百喻经故事——伎儿着戏罗刹服共相惊怖(63)

百喻经故事——伎儿着戏罗刹服共相惊怖(63)

伎儿着戏罗刹服共相惊怖——《百喻经》经文昔乾陀卫国,有诸伎儿,因时饥俭,逐食他土,经婆罗新山,而此山中素饶恶鬼食人罗刹。时诸伎儿会宿山中,山中风寒,燃火而卧。伎儿之中有患寒者,着彼戏本罗刹之服,向火而...

赏析|敦煌莫高窟第98窟五代壁画于阗国王李圣天供养像

赏析|敦煌莫高窟第98窟五代壁画于阗国王李圣天供养像

敦煌莫高窟第98窟五代壁画于阗国王李圣天供养像这幅李圣天画像像前方有墨书榜题:“大朝大宝于阗国大圣大明天子……即是窟主。”于阗国王李圣天,据考证,即于阗国狮子王尉迟沙缚婆,由于前代尉迟氏曾有功于唐室,...

释教三字经|北齐朝 有慧文 读中论 得其精

释教三字经|北齐朝 有慧文 读中论 得其精

天台宗之所以叫天台,是因为天台创宗的宗祖智者大师,在天台山著书,以藏、通、别、圆之四教分判如来东流一代时教,所以叫天台教。后章安灌顶尊者、荆溪湛然尊者等许多大师接踵而起,宏扬智者大师的学说,因而成了一...

阅读|不可妄自尊大轻视古德 不可甘心暴弃不为豪杰——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四十三)

阅读|不可妄自尊大轻视古德 不可甘心暴弃不为豪杰——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四十三)

古今人不相及本朝尊宿①,自洪武②至今,殆不多见。无论唐宋,只如元之中峰③、天如④诸老,今代唯琦楚石⑤一人可与驰骋上下,况古之又古耶!得非世愈降、障愈深耶?豪杰固无文王犹兴⑥,毕竟星中之月而已。然则末法...

释教三字经|传弟子 南岳思 止观法 万世师

释教三字经|传弟子 南岳思 止观法 万世师

慧思大师,俗姓李,后魏南豫州汝阳郡武津县(今河南上蔡县)人。十五岁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严守戒律,每天读诵《法华》等经,数年之间便满千遍。又因阅读《妙胜定经》,开始修习禅观,后外出参访寻问禅法,常于林...

新闻|杭州灵隐寺举办“之江问道·加强佛教中国化学习”专题讲座​

新闻|杭州灵隐寺举办“之江问道·加强佛教中国化学习”专题讲座​

4月3日,杭州灵隐寺举办“之江问道·加强佛教中国化学习”专题讲座,邀请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院长邱高兴教授作《名山文化与浙江佛教》主题讲座,灵隐寺全体法师到场聆听。邱高兴从“山”字的含义说起,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