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明代教下诸宗的发展——中国佛教史略之明代佛教(六)



华严宗在正德至嘉靖之间(1506—1565)稍弘于北方。无极(明信)由鲁庵(普泰)传授贤首教旨历二十余年,门下出雪浪洪恩(1545—1608),尽传其学,著名于江南。


雪浪弟子知名的有巢松慧浸和一雨通润。一雨的弟子有苍雪读彻和汰如明河。慧浸(1566—1621)善于讲说,通润(1565—1624)精于著述。明河(1588—1640)曾疏《楞伽》、《楞严》二经,并著《补续高僧传》二十六卷。苍雪(1588—1656)别号南来,善讲《华严大疏》,并工诗文,有《南来堂诗集》行世(弘方《贤首宗乘》)。


天台一宗,宋元两代盛传于江浙。入明以来,只有东溟慧日、原璞士璋、白庵力金(一作万金)等数家。慧日以后,继述的有无碍普智、万松慧林、千松明得、百松真觉诸家。



至万历间无尽传灯(1553—1627)住天台幽溪高明寺,始重立天台祖庭,大开讲席。他著有《法华玄义略辑》一卷、《天台传佛心印记注》二卷等,时称为天台中兴。

其后智旭继之,著有《法华纶贯》一卷、《法华会义》十六卷、《大乘止观释要四卷》等,为明代天台最后的一大家。

慈恩宗典籍,宋元间渐次失传,至明初几乎成为绝学。正德年间(1506—1521)鲁庵稍弘于北方,无极继之,渐传于南地。雪浪从无极学《华严》,旁及《唯识》,辑有《相宗八要》。其门人巢松曾领学徒在焦山专攻《成唯识论》三年;一雨著有《成唯识论集解》十卷,可知其学风的趋向。后紫柏盛赞慈恩一宗,学者复继起研究。


明昱(1527—1616)曾讲唯识于南京、北京及杭州等地,著有《成唯识论俗诠》等《相宗八要解》(王肯堂《成唯识论俗诠序》)。王肯堂(?—1614)亦治《成唯识论》,因感慈恩著疏亡失,乃辑藏中经论及《华严疏钞》《宗镜录》诸典正释唯识之文,编撰《成唯识论证义》十卷。

崇帧年间(1628—1644),祩宏的弟子绍觉(广承)讲唯识于杭州莲居庵,其门下有灵源(大惠)、辩音(大基)和新伊(大真)等。广承著有《唯识音义》八卷,未成而寂,由辩音补辑成书。大惠著有《成唯识论自考录》十卷。新伊著有《成唯识论合响》十卷(《灵峰宗论》卷八之一)。新伊的法嗣智素,又撰《成唯识论音响补遗》十卷。此外,当时的唯识学者还有古德、内衡等(钱谦益:《上内衡法师书》,见《有学集》卷四十)。

中国佛教史略 · 往期回顾

后汉
佛教


佛教究竟何时传入中国

后汉最著名的两位译经家:安世高与支娄迦谶

后汉其他译家与初期译经特点

汉地最初的佛教信仰

三国
佛教


除了英雄辈出,三国也是佛教戒律初传中土的时期

三国时期吴地的佛经翻译家与汉人西行求法的先驱

西晋
佛教


西晋时期的佛经翻译

西晋一代佛教的义学与传播
东晋
佛教


东晋时期佛教在中国北方的传播

东晋时期佛教在中国南方的传播


东晋高僧西行求法与朝廷信仰佛教

东晋时期南北两地的佛典翻译


东晋时期的佛教义学


东晋时期的佛教造像艺术

南朝
佛教


南北朝时南朝佛教的兴盛

南朝历代相承的佛典翻译事业


形成于南朝的佛教义学宗派雏形


摄论师与十诵律师


南朝的《涅槃经》“研究热”


南朝时期佛教与儒、道二教的论辩


南朝的佛教文学与艺术成就

北朝

佛教


汉传佛教历史上第一场“法难”


孝文帝后盛极一时的北魏佛教

北魏分裂后的佛教及北周武帝灭佛


北朝历代佛典翻译


由南朝传入北地的毗昙宗、成实宗和摄论宗


北朝的涅槃师、地论师和四论师


北朝的四分律师、净土师和楞伽师


北朝佛教之专重禅观


石窟造像在北朝的兴盛


宏伟庄严的北魏寺塔建筑

隋代
佛教


隋文帝、隋炀帝对佛教的提倡与限制


隋代佛典翻译和经录编撰


隋代佛教义学的发展及宗派的建立


隋代的佛弟子们如何修行


隋代佛教的艺术成就与国际传播

唐代

佛教


唐代三百年间佛教的兴衰

佛典翻译的兴盛与经录编撰的成熟


八宗并弘之天台宗与三论宗


八宗并弘之慈恩宗


八宗并弘之律宗与贤首宗


八宗并弘之密宗与净土宗


八宗并弘之禅宗


唐代佛教在民间的传播

唐代佛教和儒、道二家的争论与交流


唐代佛教的文学艺术与国际传播

五代
佛教


五代时期南北佛教的兴衰


禅宗与天台宗在五代时的传承


五代时北方佛教的义学与律学


五代佛教典籍的弘传与佛教艺术的发展
宋代
佛教

两宋佛教兴衰


宋代的佛典翻译与经录编撰


宋代三百余年间官私刻印的五部藏经


临济、云门、曹洞三宗在宋代的传承


南山律宗与贤首宗在宋代的发展


天台宗的山家山外之争


净土法门在宋代的盛行与禅教思想对儒家的影响


宋代佛教的国际传播和佛教文学艺术的发展

辽代

佛教


辽代诸帝对佛教的支持


辽代的寺院经济和佛教信仰


华严和密教在辽代的弘传


辽代净土、律宗及音释相关著述


辽代大藏经的刻印


保存至今的辽代佛教建筑

金代
佛教


金初诸帝对佛教的支持


金代的试僧制度与佛教管理


金代寺院的经济来源和慈善事业


禅宗在金代的弘传


金代的华严、密教、净土各宗


金代大藏经的刻印


金代佛教艺术之建筑、雕塑和壁画

元代

佛教


元廷对佛教僧众的礼敬


元代的佛教管理机构


元代寺院经济的畸形发展


元代的民间私刻藏经


元朝喇嘛教的著名人物


北方的曹洞和临济宗师


南方的禅门宗匠


元代天台、贤首二宗的代表人物


慈恩、戒律诸宗在元代的余绪

元代的佛像塑造及雕刻艺术

十一

中国佛教史略之元代佛教

明代

佛教


明太祖对佛教的整顿


明初的僧籍和寺田制度


明代诸帝对藏传佛教的优遇


明代著名禅师(上)


明代著名禅师(下)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学处|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具体分为哪几个阶段?

学处|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具体分为哪几个阶段?

释迦牟尼佛三十成道,八十入灭,始自寂场,终至鹤林,其间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结集为三藏十二部圣典。佛陀说法都是对机施教、应病与药的,因为众生的根器(个性)千差万别,所以如来的说法也就不能一致,所...

报名|云林书院传统文化经典《论语》导读第二期课程

报名|云林书院传统文化经典《论语》导读第二期课程

云林书院传统文化经典导读课程(第二期)2014年国家教育部制定并发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强调,通过社会教育的形式学习、增进和提升中华传统文化修养是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和发展的重...

只管劳作 不问收获——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访省佛教协会会长、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

只管劳作 不问收获——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访省佛教协会会长、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

走进光泉法师的方丈室内,远山树林全都收纳进室内。跟寺院深处的宁静不同,灵隐寺外,熙熙攘攘的游客不停往寺里挤,不时掏出手机在标志性景观前留影。这座千年古刹是杭州香火最旺的寺庙,日均接待人数上万,每年灵隐...

月德呈瑞|照破无明 成就佛道

月德呈瑞|照破无明 成就佛道

般若,秦言智慧。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而能通达一切无碍,名为智慧。智慧有三种,一者声闻智慧,二者辟支佛智慧,三者佛智慧。菩萨以质直清净心,修此三种智慧,故名为般若。为感谢大家一年来对【灵隐寺】公众号...

新闻|“2022佛教论辩会”选手规则说明会在杭州举行

新闻|“2022佛教论辩会”选手规则说明会在杭州举行

11月4日晚,“2022佛教论辩会”选手规则说明会在杭州召开。中国佛教协会教育培训部负责人和来自全国各地的17支佛学院代表队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佛教讲经交流基地特聘顾问孙锋主持。“2022佛教论辩会”...

禅诗欣赏——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禅诗欣赏——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和子由渑池怀旧【宋】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1056年诗人苏轼与其弟苏辙赴汴京应试过河南渑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