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①

前文回顾:

常识|五位百法:心法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遍行心所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别境心所


善是顺益、顺理义,即顺益此世他世的有漏无漏行法,性离垢秽,清净无染,故名为善。


善有四类:(1)自性善,即信等十一个善心所。(2)相应善,即与自性善的性等相应而起的心心所法。(3)等起善,即由自性善和相应善引起而成为善性的身语二业及不相应行和种子。(4)胜义善,即无为涅槃,体性毕竟清净,最极寂静安稳,是胜义法,故名胜义善。这里所说的信等心所,自体清净,是属于自性善类。

信: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对治不信,乐善为业。


忍即胜解,是信的因;乐欲即欲心所,是信的果。由对于诸法真理和三宝功德忍可为因,才生起深厚信乐和希望欲得成就的乐欲果法故。


这信的体性澄清,能清净心心所等,如水清珠,能清浊水,故信体自净,亦清净他。但因为心体殊胜,所以论中唯说心净为性。有这净信,就能对治不信,爱乐修证世出世间的善法,所以论说乐善为业。


这信的差别,略有三种:信实有,即对于一切法的实事和空理,深信忍可为有,就是“忍”义。信有德,即对于佛法僧三宝具有的真实清净的功德,深信为有,生起爱乐,就是“乐”义。信有能,即对于一切世出世间的有漏无漏善法,深信自己及他人,只要肯精进的学习,都能获得和成就,因而生起希望能得能成的善法欲,就是“欲”义。


惭:依自法力,崇重贤善为性;对治无惭,止息恶行为业。


即依于自身生起自尊爱的增上力,于法生起贵重的增上力。由这自增上及法增上的两种力量,对于具有贤德的圣者和凡夫,就能够生起崇敬,对于一切有漏无漏的善法,就能够生起崇重。有了崇贤重善的心理,就能羞耻过恶不作,对治无惭而止息恶行了。


愧:依世间力,轻拒暴恶为性;对治无愧,止息恶行为业。


即依于世间的法律、舆论、呵斥、讥毁等的增上力,和自己厌嫌恶染法的增上力,而轻拒暴恶,羞耻过罪,息诸恶行。轻是轻视一切有暴行的人而不去亲他,拒是拒绝一切恶法业而不接近,即不亲暴人,不近恶行,这是性用。由这力量就能够对治无愧,止息恶行,这就是业用。


崇重贤善,是惭的别相;轻拒暴恶,是愧的别相;羞耻过恶,则是惭愧两法的共通相。善心起时,随其缘虑什么境界,皆有崇重贤善和轻拒暴恶的意义,所以惭愧两种,俱遍善心。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龙宫海藏散天香 灵隐盛夏晒经忙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巡觅
巡觅|在灵隐,邂逅的不仅仅是一场太阳雨
巡觅|访灵隐记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学处
学处|佛陀教我们如何爱国
学处|什么是菩萨
学处|佛有三身,说法的是哪一身
学处|有关念佛的三个困惑,你是否也有呢

☀观照
观照|渐渐鸡皮鹤发 看看行步龙钟
观照|刹那刹那 念念之间 不得停住
观照|汝知身中有不灭耶
观照|用功修行时总是起妄念怎么办

☀开示
开示|弘一法师: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
开示|虚云老和尚:怎能因为忙了就不讲威仪呢
开示|印光大师:菩萨之心犹如虚空,无所不遍,众生小感则小应,大感则大应
开示|太虚大师:从信心上修成定慧学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遍行心所
常识|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的来历
常识|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的本迹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别境心所

☀素食
素食|秋三月 静心
素食|黄花遍处
素食|凉风袅袅,寒露凄凄
素食|离贪嫉

☀分享
分享|慈孝心 清凉行
分享|月光遍照 慈心流辉
分享|普护物命生慈心
分享|国庆欢喜报四恩

☀赏析
赏析|观音经变图卷
赏析|历经波折传入中国的千手观音
赏析|清早期绢地全堂佛会图
赏析|唐代线刻石雕:药师琉璃光佛坐像

☀阅读
阅读|弘一大师传略
阅读|我虽学佛未忘世——八指头陀的爱国诗篇
阅读|大慧宗杲禅师《礼观音文》
阅读|杯水不能熄车薪之火,萤光不能破幽谷之昏

☀故事
故事|戒贪得自在
故事|拦住沙门的水鬼
故事|修行的事以后再说吧
故事|佛陀为何吃了三个月马麦

☀视频
视频|空山新雨后
视频|天香桂子落纷纷
视频|慧灯耀不二 禅窟得妙传
视频|我在灵隐做志工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招募|筝音清曲供三宝 云林志工艺术团古筝组招募通告

招募|筝音清曲供三宝 云林志工艺术团古筝组招募通告

此娑婆国土,音声为佛事筝音扬清曲,妙指拂轻弦涤荡尘劳,启智开慧礼赞诸佛,普皆供养为继承中华传统文化践行大乘菩萨道精神以音声弘法利乐有情 杭州云林志工艺术团古筝组现面向社会各界招募志工杭州云林...

恭迎|八月廿二 燃灯佛圣诞

恭迎|八月廿二 燃灯佛圣诞

八月廿二  燃灯佛圣诞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燃灯太子,作佛亦名燃灯。——《大智度论》燃灯佛,俗称燃灯古佛。梵文音译提和竭罗,《瑞应经》译作锭光佛,《大智度论》则译作燃灯佛,是过去庄严劫中所出...

观照|汝知身中有不灭耶?

观照|汝知身中有不灭耶?

前文回顾:观照|念念迁谢 新新不住 如火成灰 渐渐销殒观照|渐渐鸡皮鹤发 看看行步龙钟观照|刹那刹那 念念之间 不得停住在前面的经文中,波斯匿王以十年为一阶段对我们的身体详细分析,发现它一直在渐趋衰朽...

释教三字经|既明律 须研教 辨权实 判大小

释教三字经|既明律 须研教 辨权实 判大小

佛弟子既然已经明白了戒律,那么接着就必须研究经、论中的教理。释迦牟尼佛的说法,有权有实,有大乘,有小乘。佛弟子一定要将教理研究清楚,然后才能分辨什么经是权,什么经是实,什么经属于大乘,什么经属于小乘。...

百喻经故事——野干为折树枝所打(48)

百喻经故事——野干为折树枝所打(48)

野干为折树枝所打——《百喻经》经文譬如野干,在于树下,风吹枝折,堕其脊上。即便闭目,不欲看树,舍弃而走,到于露地,乃至日暮,亦不肯来。遥见风吹大树,枝柯动摇上下。便言“唤我”,寻来树下。释义有一只野干...

藏识|龙宫海藏散天香 灵隐盛夏晒经忙

藏识|龙宫海藏散天香 灵隐盛夏晒经忙

夏季天气闷热,气候湿润,万物极易发霉生蠹。寺院珍藏之佛经长年存放于“藏经楼”,尤患于此,因此每年农历六月梅雨季过后,灵隐寺常住法师会组织云林志工翻晒经书。今年7月中旬以来,杭州灵隐寺藏经楼每天请出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