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①

前文回顾:

常识|五位百法:心法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遍行心所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别境心所


善是顺益、顺理义,即顺益此世他世的有漏无漏行法,性离垢秽,清净无染,故名为善。


善有四类:(1)自性善,即信等十一个善心所。(2)相应善,即与自性善的性等相应而起的心心所法。(3)等起善,即由自性善和相应善引起而成为善性的身语二业及不相应行和种子。(4)胜义善,即无为涅槃,体性毕竟清净,最极寂静安稳,是胜义法,故名胜义善。这里所说的信等心所,自体清净,是属于自性善类。

信: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对治不信,乐善为业。


忍即胜解,是信的因;乐欲即欲心所,是信的果。由对于诸法真理和三宝功德忍可为因,才生起深厚信乐和希望欲得成就的乐欲果法故。


这信的体性澄清,能清净心心所等,如水清珠,能清浊水,故信体自净,亦清净他。但因为心体殊胜,所以论中唯说心净为性。有这净信,就能对治不信,爱乐修证世出世间的善法,所以论说乐善为业。


这信的差别,略有三种:信实有,即对于一切法的实事和空理,深信忍可为有,就是“忍”义。信有德,即对于佛法僧三宝具有的真实清净的功德,深信为有,生起爱乐,就是“乐”义。信有能,即对于一切世出世间的有漏无漏善法,深信自己及他人,只要肯精进的学习,都能获得和成就,因而生起希望能得能成的善法欲,就是“欲”义。


惭:依自法力,崇重贤善为性;对治无惭,止息恶行为业。


即依于自身生起自尊爱的增上力,于法生起贵重的增上力。由这自增上及法增上的两种力量,对于具有贤德的圣者和凡夫,就能够生起崇敬,对于一切有漏无漏的善法,就能够生起崇重。有了崇贤重善的心理,就能羞耻过恶不作,对治无惭而止息恶行了。


愧:依世间力,轻拒暴恶为性;对治无愧,止息恶行为业。


即依于世间的法律、舆论、呵斥、讥毁等的增上力,和自己厌嫌恶染法的增上力,而轻拒暴恶,羞耻过罪,息诸恶行。轻是轻视一切有暴行的人而不去亲他,拒是拒绝一切恶法业而不接近,即不亲暴人,不近恶行,这是性用。由这力量就能够对治无愧,止息恶行,这就是业用。


崇重贤善,是惭的别相;轻拒暴恶,是愧的别相;羞耻过恶,则是惭愧两法的共通相。善心起时,随其缘虑什么境界,皆有崇重贤善和轻拒暴恶的意义,所以惭愧两种,俱遍善心。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龙宫海藏散天香 灵隐盛夏晒经忙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巡觅
巡觅|在灵隐,邂逅的不仅仅是一场太阳雨
巡觅|访灵隐记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学处
学处|佛陀教我们如何爱国
学处|什么是菩萨
学处|佛有三身,说法的是哪一身
学处|有关念佛的三个困惑,你是否也有呢

☀观照
观照|渐渐鸡皮鹤发 看看行步龙钟
观照|刹那刹那 念念之间 不得停住
观照|汝知身中有不灭耶
观照|用功修行时总是起妄念怎么办

☀开示
开示|弘一法师: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
开示|虚云老和尚:怎能因为忙了就不讲威仪呢
开示|印光大师:菩萨之心犹如虚空,无所不遍,众生小感则小应,大感则大应
开示|太虚大师:从信心上修成定慧学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遍行心所
常识|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的来历
常识|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的本迹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别境心所

☀素食
素食|秋三月 静心
素食|黄花遍处
素食|凉风袅袅,寒露凄凄
素食|离贪嫉

☀分享
分享|慈孝心 清凉行
分享|月光遍照 慈心流辉
分享|普护物命生慈心
分享|国庆欢喜报四恩

☀赏析
赏析|观音经变图卷
赏析|历经波折传入中国的千手观音
赏析|清早期绢地全堂佛会图
赏析|唐代线刻石雕:药师琉璃光佛坐像

☀阅读
阅读|弘一大师传略
阅读|我虽学佛未忘世——八指头陀的爱国诗篇
阅读|大慧宗杲禅师《礼观音文》
阅读|杯水不能熄车薪之火,萤光不能破幽谷之昏

☀故事
故事|戒贪得自在
故事|拦住沙门的水鬼
故事|修行的事以后再说吧
故事|佛陀为何吃了三个月马麦

☀视频
视频|空山新雨后
视频|天香桂子落纷纷
视频|慧灯耀不二 禅窟得妙传
视频|我在灵隐做志工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开示|太虚大师:论学佛者须止恶行善

开示|太虚大师:论学佛者须止恶行善

夫“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乃今有扶佛人士,其未学佛之前,或急公好义,或恤贫喜施,或扶危济困,或崇善持正,虽未能契真性之妙净,而心意不觉常不自期于净也。逮其既闻佛法之后,劣先时之善行...

开示|弘一法师:改习惯

开示|弘一法师:改习惯

吾人因多生以来之夙习,及以今生自幼所受环境之熏染,而自然现于身口者,名曰习惯。习惯有善有不善,今且言其不善者。常人对于不善之习惯,而略称之曰习惯。今依俗语而标题也。在家人之教育,以矫正习惯为主。出家人...

百喻经故事——偷犛牛(46)

百喻经故事——偷犛牛(46)

偷犛牛——《百喻经》经文譬如一村,共偷犛牛而共食之。其失牛者,逐踪至村。唤此村人,问其由状,而语之言:“在尔此村不?”偷者对曰:“我实无村。”又问:“尔村中有池,在此池边共食牛不?”答言:“无池。”又...

观照|刹那刹那 念念之间 不得停住

观照|刹那刹那 念念之间 不得停住

前文回顾:观照|念念迁谢 新新不住 如火成灰 渐渐销殒观照|渐渐鸡皮鹤发 看看行步龙钟释迦牟尼佛通过向波斯匿王的几次提问,不仅让波斯匿王得出了“决知此身当从灭尽”的结论,更引导着他从少年、壮年、老年三...

新闻|灵隐寺2023年第一期皈依弟子回堂修学活动圆满

新闻|灵隐寺2023年第一期皈依弟子回堂修学活动圆满

4月10日,杭州灵隐寺举办的2023年第一期皈依弟子回堂修学活动圆满结束。此次回堂活动为期4天,为使大家万缘放下,专心修行,所有学员全程禁用通讯与娱乐工具,以至诚清净之心体验了佛门晨钟暮鼓的生活。7日...

云林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云林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桂花又到了桂花开的时节,想必这几日到灵隐寺的游人们已经有所察觉。总是在不经意间一缕清香飘来,寻着香味找到桂花树,看着如星星的桂花丛,凑近了却好像又没有了香味,桂花初开的时候总是别有一番趣味。历代诗人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