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故事——五百欢喜丸(65)

五百欢喜丸

——《百喻经》



经文

昔有一妇,荒淫无度。欲情既盛,嫉恶其夫。每思方策,频欲残害,种种设计不得其便。会值其夫聘使邻国,妇密为计,造毒药丸,欲用害夫,诈语夫言:“尔今远使,虑有乏短。今我造作五百欢喜丸,用为资粮,以送于尔。尔若出国,至他境界,饥困之时,乃可取食。”夫用其言。至他界已,未及食之。于夜暗中,止宿林间。畏惧恶兽,上树避之,其欢喜丸忘置树下。即以其夜,值五百偷贼,盗彼国王五百匹马并及宝物,来止树下。由其逃突,尽皆饥渴,于其树下,见欢喜丸。诸贼取已,各食一九。药毒气盛,五百群贼一时俱死。时树上人至天明已,见此群贼死在树下,诈以刀箭斫射死尸,收其鞍马,并及财宝,驱向彼国。时彼国王,多将人众,案迹来逐,会于中路,值于彼王。彼王问言:“尔是何人?何处得马?”其人言:“我是某国人,而于道路值此群贼。共相斫射。五百群贼,今皆一处死在树下,由是之故,我得此马,及以珍宝,来投王国。若不见信,可遣亲信往看,贼之疮痍杀害之处。”王即遣亲信往看,果如其言。王时欣然,叹未曾有。


既还国已,厚加爵赏,大赐珍宝,封以聚落。彼王旧臣,咸生嫉妒而白王言:“彼是远人,未可服信,如何卒尔宠遇过厚,至于爵赏,逾越旧臣。”远人闻已,而作是言:“谁有勇健,谁共我试?请于平原,校其技能。”旧人愕然,无敢敌者。


后时彼国大旷野中有恶狮子,截道杀人,断绝王路。时彼旧臣详共议之:“彼远人者,自谓勇健无能敌者,今复若能杀彼狮子,为国除害,真为奇特。”作是议已,便白于王。王闻是已,给赐刀仗,寻即遣之,尔时远人即受敕已,坚强其意,向狮子所。狮子见之,奋激鸣吼,腾越而前。远人惊怖,即便上树。狮子张口,仰头向树,其人怖急,失所捉刀。值狮子口,狮子寻死。尔时远人欢喜踊跃,来白于王,王倍宠遇,时彼国人,卒尔敬服,成皆赞叹。



释义

从前有一个妇人,不爱她的丈夫,她想分手,又为当时所不许,于是就想方设法谋害丈夫。一天,她的丈夫要到邻国去,她做好了五百个饼,暗中放了毒药,叫丈夫带上,并说:“出了国境,肚子饿时可以拿来充饥。”丈夫满心欢喜地带上了饼出发了。


出了国境,因为这个丈夫肚子不饿,就没有吃饼子。天黑了,就在一个林子里过夜。他很怕野兽,所以爬到树上去睡觉,把那五百个饼子忘在树下了。当晚,有五百个强盗,抢劫了邻国国王的五百匹马和许多宝物,他们来到树下休息。忽然看到树下有饼子,饥饿的强盗们一人一个分了吃了,五百个强盗都被毒死在树下。天亮了,这人从树上下来看到许多强盗死在树下,就拿了一把刀,向每个强盗的尸体砍了几刀,然后收集了宝物和马匹,到国王那里去请赏。正好遇到赶来追强盗的国王。国王问:“你是什么人?哪里得到这五百匹马?”那人回答说:“我是某国人,在路上遇见五百个强盗,就和他们打了起来,结果一个个都被我杀死在一棵树下,不信可以到树下去看。”国王的亲信去验证了这件事后,国王很高兴,说这是从来也没有的事,就把这个人带回了京城,赏赐他许多宝物,还封他做官。


但是,国王的旧臣们十分妒忌,对国王说:“那人是从别国来的,不能太相信他。现在这样重赏和优待,已大大超过往日旧臣,这实在是有些不妥。”这些话被这个人知道了,他就对旧臣们大声地说:“如果谁有勇气和我比武,请到广场上去。”这些旧臣不敢作声了。


过了一些时日,国境中的荒野里,出现一头非常凶恶的狮子,常常拦路吃人。那些旧臣就对国王说:“这个外国人,既然这样勇健有力,就请他去杀这头狮子吧!”国王采纳了这个意见。这个人受命,不得不壮着胆子,向郊野走去,去找那头狮子。狮子看到他,立刻大声吼着扑了过来。他吓得立刻爬上树去躲避。狮子张开血盆大口,仰头对他吼叫,他恐惧得直发抖,连手里的刀也抖得掉到树下去了。没想到,正巧落在狮子张大的口中,竟把狮子杀死了。这个人万分欢喜,就拖了这头狮子,来见国王,国王加倍赏赐了他,许多臣子也只得敬服他了。



寓意

毒饼丢在树下比喻不清净的布施;巧杀五百贼比喻强断五欲烦恼证得初果;遇邻国国王比喻遇到圣贤;旧臣嫉妒陷害比喻外道毁谤;杀狮子比喻伏魔怨;重得封赏比喻增得道果。


它的寓意是:初始虽无净心,在得到善知识帮助后,也能遇到胜缘,进修道果。不清净的布施,有时还能生出这样的功德,何况以正见和善心的、诚意的、欢喜的布施,那所产生的功德利益,当然更加殊胜和广大了。所以,应当勤行布施,广种福田。


往期回顾:百喻经故事 

愚人食盐(1)

愚人集牛乳(2)

以梨打头破(3)

妇诈称死(4)

渴见水(5)

子死欲停置家中(6)

认人为兄(7)

山羌偷官库(8)

叹父德行(9)

三重楼(10)

婆罗门杀子(11)

煮黑石蜜浆(12)

说人喜嗔(13)

杀商主祀天(14)

医与王女药(15)

灌甘蔗(16)

债半钱(17)

就楼磨刀(18)

乘船失盂(19)

人说王纵暴(20)

妇女欲更求子(21)

入海取沉水(22)

贼偷锦绣(23)

种熬胡麻子(24)

水火(25)

人效王眼瞤(26)

治鞭疮(27)

为妇贸鼻(28)

贫人烧粗褐衣(29)

牧羊人(30)

雇借瓦师(31)

估客偷金(32)

斫树取果(33)

送美水(34)

宝箧镜(35)

破五通仙眼(36)

杀群牛(37)

饮木筒水(38)

见他人涂舍(39)

治秃(40)

毗舍阇鬼(41)

估客驼死(42)

磨大石(43)

欲食半饼(44)

奴守门(45)

偷犛牛(46)

贫人作鸳鸯鸣(47)

野干为折树枝所打(48)

小儿争分别毛(49)

医治背偻(50)

五人买婢共使作(51)

伎儿作乐(52)

师患脚付二弟子(53)

蛇头尾共争在前(54)

愿为王剃须(55)

索无物(56)

踏长者口(57)

二子分财(58)

观作瓶(59)

见水底金影(60)

梵天弟子造物因(61)

病人食雉肉(62)

伎儿着戏罗刹服共相惊怖(63)

人谓故屋中有恶鬼(64)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无量明尊者(374)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无量明尊者(374)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二十四节气|清明——此心如梦复如痴 荏苒春光欲暮时

二十四节气|清明——此心如梦复如痴 荏苒春光欲暮时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王磐《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春分后十五日的清明节气因“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这是一个出门去探访春天的节日也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祭祀节...

赏析|南宋佛画阿弥陀三尊像

阿弥陀三尊,指阿弥陀佛及其胁侍观世音及大势至。如《十六观经》说∶“无量寿佛住立空中,观世音、大势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炽盛不可具见,百千阎浮檀金色不得为比。”由于此三尊代表西方极乐世界之本尊,故通常...

开示|太虚大师:论学佛者须止恶行善

开示|太虚大师:论学佛者须止恶行善

夫“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乃今有扶佛人士,其未学佛之前,或急公好义,或恤贫喜施,或扶危济困,或崇善持正,虽未能契真性之妙净,而心意不觉常不自期于净也。逮其既闻佛法之后,劣先时之善行...

赏析|敦煌莫高窟第98窟五代壁画于阗国王李圣天供养像

赏析|敦煌莫高窟第98窟五代壁画于阗国王李圣天供养像

敦煌莫高窟第98窟五代壁画于阗国王李圣天供养像这幅李圣天画像像前方有墨书榜题:“大朝大宝于阗国大圣大明天子……即是窟主。”于阗国王李圣天,据考证,即于阗国狮子王尉迟沙缚婆,由于前代尉迟氏曾有功于唐室,...

百喻经故事——月蚀打狗(84)

百喻经故事——月蚀打狗(84)

月蚀打狗——《百喻经》经文昔阿修罗王,见日月明净,以手障之。无智常人,狗无罪咎,横加于恶。释义从前,有一个阿修罗王,他看见太阳、月亮很明亮,就用手遮住它。没有智慧的普通人,看到月蚀就打狗,以为是天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