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示|太虚大师:论学佛者须止恶行善
夫“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乃今有扶佛人士,其未学佛之前,或急公好义,或恤贫喜施,或扶危济困,或崇善持正,虽未能契真性之妙净,而心意不觉常不自期于净也。逮其既闻佛法之后,劣先时之善行为有漏;不屑复道,于佛法中亦初不进修何胜行,但标榜学佛为名高。除二三潜共图其私欲之人外,对于其余佛法中之缁素,肆行毁诋以显特异,竟成与诸佛教绝对违反之众善禁行,诸恶潜作,自污其意,此为第一类。
或者才气迈人,权衡在我,而骛荣好胜之心,藉闻佛法,相得弥炽。欲凭此博大精深之教理,发扬其笼罩凌驾之威势,乘时崛起,呼召群众,隐然以救群济世之佛教主自居。外抗流俗之谓,内纠教徒之弊,扬己抑人,毁他赞自。及其愿不能偿,则出而奴此,别主异说,以显其訾骛不羁,颠倒播弄,圆转自如。又久之若仍不能死心蹋地束身依佛,则必致流遁无归,嗒焉丧志,此为第二类。
或者狷介傲慢,妄称先进,自其所初奉之二三知识而外,辄不肯下人;而对于其余佛法之人,苟不承其意趣,附为徒党,即遭排斥为旁歧邪外,而唯以自党为正宗。使或久、或远、或南、或北之同学佛法者,纷起党派之诤,此为第三类。
或者藉图名利恭敬,囿其一隅之见,偏执为是,但以伸张自所崇尚之徒党为能事;对于异系之徒党,尽力攻击,任情倾陷……互逞阴险,互为仇敌,此为第四类。
更有在昔时为官为商,虽贪意时或现行,而外惭清议,内疚神明,即抑令不敢肆行,且矫之以廉洁诚信自居。逮既学佛法,因欲作种种佛事,以为宏扬佛法,须多有财力方可举行,遂觉得有理可恃,胆为之壮,行种种非法贪取财物之事,以宏法为护符,不复忌惮。殊不知获沾其惠以建设佛事者,为益至微,而千人所指,方且举以为学佛使人人格堕落之征验,因之使乍信者退,将信未信者不敢信,而不信者大引为口实以肆毁谤。宏扬之效未睹,而影响于败坏者已多矣,此为第五类。
兹略举其五类,吾已为佛法前途隐忧茕茕而不能止,况乘此将层出不穷乎?噫!佛法佛法,多少人假汝之名以行其罪恶,汝其奈之何哉!汝其奈之何哉!世人以贪、瞋、痴、慢等为生命,正其贪、瞋、痴、慢则流入枯寂,百事不能有为;才有愿意宏法之事,而贪、瞋、痴、慢毒又完全缘附纵发;能不堕此二边而精进于大乘中道之行者,盖寥寥也。
所冀今而后在家学佛之士,能深察乎此以自警惕,尊重优婆塞戒经及玄奘法师译菩萨戒本所示戒行,作三业之轨范,遵循不犯,使世人皎皎然共见凡学佛法之人,在官即能为良官,在商即能为良商,在士即能为良士,在工即能为良工,在农即能为良农,以示学佛法者,真能从道德根本之人心上改过迁善,除世间一般人之讥嫌,起世间一般人之信仰,则真荷担佛法,利济世人之如来真子矣!有智之士,伏乞矜纳愚言!
(原文刊载于《海潮音》四卷五期)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