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清明——此心如梦复如痴 荏苒春光欲暮时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王磐《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春分后十五日的清明节气

因“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

这是一个出门去探访春天的节日

也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

这一天,人们身着素衣穿越山海,

只为和离世的亲人们再一次告别

这才有了那句最为人熟知和感怀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华
春来万物复苏,此时阳气更盛
白桐花开,清芬怡人

二候田鼠化为鹌
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
喜爱阳气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了

三候虹始见
虹乃阴阳交会之气,清明多雨
云薄漏日,日穿雨影,故有虹现


没有一个日子能像清明一样
让我们体会到生与死是如此之近
逝者长已矣,生者常戚戚
慢慢地、慢慢地,我们便会明白
父母之于子女,乃至夫妻师友亲眷
也只是由于多生累劫的因缘和合
而得以得以相依相伴着同走一段路
而作为时间的游子,人总要分开
如地藏经中所说,一旦无常到来
父子至亲,歧路各别
所以佛法格外强调关注当下
多说一句,可能就是最后一句
多看一眼,可能就是最后一眼
而想要彻底扭转无常轮转和八苦交煎
则唯有修学了生脱死的出世间法了


清明这天寺院也会上供、扫塔
以此缅怀诸佛菩萨和历代祖师
弘扬佛法、化导后学的法乳深恩
正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世出世间在这一点上虽是相通的
但由于佛教对于生死的透彻见解
师父们礼祖时不同于民间祭扫的悲伤
更多了延续圣教、利益众生的责任

春晴风正暖,好鸟啭芳林
塔上松云密,阶前花雨深
瓣香先圣脉,杯茗后人心
因忆昔时事,如闻说法音
——永觉元贤禅师《清明日扫祖塔》






云林节气




立春——春到人间草木知
雨水——法雨频施 枯枝再润
惊蛰——阳气初惊蛰 韶光大地周
春分——天将小雨交春半 谁见枝头花历乱
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
谷雨——一年弹指又春归
立夏——芳菲歇去何须恨 夏木阴阴正可人
小满——枇杷黄后杨梅紫 正是农家小满天
芒种——阳月渐收芒种雨 西风吹老稻花秋
夏至——昼晷已云极 宵漏自此长
小暑——熏风自南来 殿阁生微凉
大暑——大暑三秋近 林钟九夏移
立秋——萧飒凉风与衰鬓 谁教计会一时秋
处暑——新凉直万金
白露——叶下和秋吹 惊看两鬓毛
秋分——凉蟾光满 桂子飘香远
寒露——金风吹落叶 玉露滴清秋
霜降——一夜霜寒木叶秋
立冬——天水清相入 秋冬气始交
小雪——云物凄凉小雪初
大雪——万山冰雪连根冻 一片身心彻骨寒
冬至——终藏之气 至此而极
小寒——又约梅华到冷泉
大寒——山中无历日 寒尽不知年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舍爱得道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舍爱得道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爱欲:爱者贪爱、亲爱。欲者贪欲、乐欲。爱欲蔽心之明,其深如...

新闻|中国佛教讲经法师高级研习班第五学期结课

新闻|中国佛教讲经法师高级研习班第五学期结课

11月30日下午,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杭州市佛教协会协办、中国佛教讲经交流基地和杭州灵隐寺共同承办的“中国佛教讲经法师高级研习班”第五学期在线上圆满结课。11月12日至11月30日,来自全国20多个省...

学处|放生思想的渊源

学处|放生思想的渊源

在佛教义理之中有着丰富的生态保护思想,如佛教的“放生”思想就揭示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也体现着佛教的“慈悲”精神,保护一切有情,以达到自利利他的目的。从历史的发展背景来看,放生既有源于中国古代...

释教三字经|分五家 派各别 临济宗 行棒喝

释教三字经|分五家 派各别 临济宗 行棒喝

禅宗的传承,从六祖惠能大师以下,分为两支:一、南岳怀让,二、青原行思。自这两支以后,辗转演变,前后分成五家。这五家的支派,又各别不同。五家又称为五宗,便是临济宗、沩仰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临济义...

百喻经故事——得金鼠狼(89)

百喻经故事——得金鼠狼(89)

得金鼠狼——《百喻经》经文昔有一人,在路而行,道中得一金鼠狼,心中喜踊,持置怀中。涉道而进。至水欲渡,脱衣置地,寻时金鼠变为毒蛇。此人深思:宁为毒蛇螫杀要当怀去。心至冥感,还化为金。旁边愚人见其毒蛇变...

百喻经故事——倒灌(80)

百喻经故事——倒灌(80)

倒灌——《百喻经》经文昔有一人,患下部病,医言:“当须倒灌乃可瘥耳。”便集灌具,欲以灌之。医未至顷,便取服之,腹胀欲死,不能自胜。医既来至。怪其所以,即便问之:“何故如是?”即答医言:“向时灌药,我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