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清明——此心如梦复如痴 荏苒春光欲暮时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王磐《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春分后十五日的清明节气

因“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

这是一个出门去探访春天的节日

也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

这一天,人们身着素衣穿越山海,

只为和离世的亲人们再一次告别

这才有了那句最为人熟知和感怀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华
春来万物复苏,此时阳气更盛
白桐花开,清芬怡人

二候田鼠化为鹌
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
喜爱阳气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了

三候虹始见
虹乃阴阳交会之气,清明多雨
云薄漏日,日穿雨影,故有虹现


没有一个日子能像清明一样
让我们体会到生与死是如此之近
逝者长已矣,生者常戚戚
慢慢地、慢慢地,我们便会明白
父母之于子女,乃至夫妻师友亲眷
也只是由于多生累劫的因缘和合
而得以得以相依相伴着同走一段路
而作为时间的游子,人总要分开
如地藏经中所说,一旦无常到来
父子至亲,歧路各别
所以佛法格外强调关注当下
多说一句,可能就是最后一句
多看一眼,可能就是最后一眼
而想要彻底扭转无常轮转和八苦交煎
则唯有修学了生脱死的出世间法了


清明这天寺院也会上供、扫塔
以此缅怀诸佛菩萨和历代祖师
弘扬佛法、化导后学的法乳深恩
正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世出世间在这一点上虽是相通的
但由于佛教对于生死的透彻见解
师父们礼祖时不同于民间祭扫的悲伤
更多了延续圣教、利益众生的责任

春晴风正暖,好鸟啭芳林
塔上松云密,阶前花雨深
瓣香先圣脉,杯茗后人心
因忆昔时事,如闻说法音
——永觉元贤禅师《清明日扫祖塔》






云林节气




立春——春到人间草木知
雨水——法雨频施 枯枝再润
惊蛰——阳气初惊蛰 韶光大地周
春分——天将小雨交春半 谁见枝头花历乱
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
谷雨——一年弹指又春归
立夏——芳菲歇去何须恨 夏木阴阴正可人
小满——枇杷黄后杨梅紫 正是农家小满天
芒种——阳月渐收芒种雨 西风吹老稻花秋
夏至——昼晷已云极 宵漏自此长
小暑——熏风自南来 殿阁生微凉
大暑——大暑三秋近 林钟九夏移
立秋——萧飒凉风与衰鬓 谁教计会一时秋
处暑——新凉直万金
白露——叶下和秋吹 惊看两鬓毛
秋分——凉蟾光满 桂子飘香远
寒露——金风吹落叶 玉露滴清秋
霜降——一夜霜寒木叶秋
立冬——天水清相入 秋冬气始交
小雪——云物凄凉小雪初
大雪——万山冰雪连根冻 一片身心彻骨寒
冬至——终藏之气 至此而极
小寒——又约梅华到冷泉
大寒——山中无历日 寒尽不知年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常识|五位百法:心不相应行法①

常识|五位百法:心不相应行法①

第四位心不相应行法。心即八识心王,行是迁流义、造作义,通指一切有为法,在五蕴中即是行蕴。行蕴有二:(一)相应行,即遍行等五十一个心所法,与心王相应随转,故名相应行。(二)不相应行,即“得”等二十四法与...

阅读|水陆仪文——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三十六)

阅读|水陆仪文——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三十六)

水陆仪文水陆斋①为普度盛典,金山仪文,相传昔于大藏放光。今藏无此文,世远不可考,未知尽出梁武皇祐律师②否?若夫始终条理,详而有章,凡圣交罗,约而能尽,辞理双得,则四明磐师③所辑六卷之文最为允当。况金山...

2022灵隐回眸⑨——以服务奉献为导向 云林志工收获满满

2022灵隐回眸⑨——以服务奉献为导向 云林志工收获满满

2022灵隐回眸:①以爱国爱教为旗帜 坚定不移践行中国化方向②以制度建设为重点 依法依规强化从严治教③以平安创建为目标 推动寺院管理现代转型④以改革创新为引领 强化数字赋能激发活力⑤以弘法利生为家务...

常识|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粥?

常识|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粥?

众所周知,每年农历的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而这一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其实来源于佛教。清代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这首诗说得就是喝腊八粥的由来...

新闻|2023年全国汉传佛教院校教师资格认定(浙江地区)考核在杭州灵隐寺举行

2023年4月4日,全国汉传佛教院校教师资格认定(浙江地区)考核在杭州灵隐寺举行。来自全省各佛教院校的共90名教师参加考核。▲笔试现场考核工作由浙江省佛教协会统一组织安排,分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上午,...

释教三字经|祖龙树 立三观 空假中 归一贯

释教三字经|祖龙树 立三观 空假中 归一贯

天台宗以藏、通、别、圆为教,以空、假、中三观为观门。此三观理论出于北齐慧文禅师,而慧文禅师之三观,又因读《中论》而悟得。《中论》是龙树菩萨所作,因此可以说慧文的三观是祖述龙树而作的。慧文以中论一偈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