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清明——此心如梦复如痴 荏苒春光欲暮时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王磐《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春分后十五日的清明节气

因“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

这是一个出门去探访春天的节日

也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

这一天,人们身着素衣穿越山海,

只为和离世的亲人们再一次告别

这才有了那句最为人熟知和感怀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华
春来万物复苏,此时阳气更盛
白桐花开,清芬怡人

二候田鼠化为鹌
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
喜爱阳气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了

三候虹始见
虹乃阴阳交会之气,清明多雨
云薄漏日,日穿雨影,故有虹现


没有一个日子能像清明一样
让我们体会到生与死是如此之近
逝者长已矣,生者常戚戚
慢慢地、慢慢地,我们便会明白
父母之于子女,乃至夫妻师友亲眷
也只是由于多生累劫的因缘和合
而得以得以相依相伴着同走一段路
而作为时间的游子,人总要分开
如地藏经中所说,一旦无常到来
父子至亲,歧路各别
所以佛法格外强调关注当下
多说一句,可能就是最后一句
多看一眼,可能就是最后一眼
而想要彻底扭转无常轮转和八苦交煎
则唯有修学了生脱死的出世间法了


清明这天寺院也会上供、扫塔
以此缅怀诸佛菩萨和历代祖师
弘扬佛法、化导后学的法乳深恩
正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世出世间在这一点上虽是相通的
但由于佛教对于生死的透彻见解
师父们礼祖时不同于民间祭扫的悲伤
更多了延续圣教、利益众生的责任

春晴风正暖,好鸟啭芳林
塔上松云密,阶前花雨深
瓣香先圣脉,杯茗后人心
因忆昔时事,如闻说法音
——永觉元贤禅师《清明日扫祖塔》






云林节气




立春——春到人间草木知
雨水——法雨频施 枯枝再润
惊蛰——阳气初惊蛰 韶光大地周
春分——天将小雨交春半 谁见枝头花历乱
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
谷雨——一年弹指又春归
立夏——芳菲歇去何须恨 夏木阴阴正可人
小满——枇杷黄后杨梅紫 正是农家小满天
芒种——阳月渐收芒种雨 西风吹老稻花秋
夏至——昼晷已云极 宵漏自此长
小暑——熏风自南来 殿阁生微凉
大暑——大暑三秋近 林钟九夏移
立秋——萧飒凉风与衰鬓 谁教计会一时秋
处暑——新凉直万金
白露——叶下和秋吹 惊看两鬓毛
秋分——凉蟾光满 桂子飘香远
寒露——金风吹落叶 玉露滴清秋
霜降——一夜霜寒木叶秋
立冬——天水清相入 秋冬气始交
小雪——云物凄凉小雪初
大雪——万山冰雪连根冻 一片身心彻骨寒
冬至——终藏之气 至此而极
小寒——又约梅华到冷泉
大寒——山中无历日 寒尽不知年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故事|树神也来抢功德

故事|树神也来抢功德

佛陀的两大弟子,舍利弗尊者人称智慧第一,目犍连尊者则是神通第一,两人的感情很好,他们也都出家没多久便证得阿罗汉。有一天,舍利弗与目犍连两人相邀暂时离开僧团,独自去山里修禅定,两人都进入甚深的禅定里。第...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持善法尊者(308)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持善法尊者(308)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释教三字经|大迦叶 命阿难 结集经 石窟间

释教三字经|大迦叶 命阿难 结集经 石窟间

大迦叶:即摩诃迦叶,又作迦叶波、迦摄波,意为饮光。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付法藏第一祖。生于王舍城近郊之婆罗门家。于佛成道后第三年为佛弟子,八日后即证入阿罗汉境地,为佛陀弟子中最无执着之念者。佛陀入灭后,...

新春福慧|上供三宝 下济众生

新春福慧|上供三宝 下济众生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都会互相来往拜年,拜年是世俗的礼节,见了面就要恭喜发财,取个吉祥。作为佛弟子,尤其是在家居士,在拜年的时候,也要说恭喜发财、万事如意的吉祥话,这是随顺世俗的礼节。既然拜年是世俗社...

参访寺院:为佛弟子须敬经像

参访寺院:为佛弟子须敬经像

很多佛弟子刚开始学佛时,虽然有猛利的发心,但是于日常的行仪则少有注意。学佛,原本是超凡入圣的事业,有一分恭敬,即有一分道德,想要自修有得、深入佛道,则必须要行仪审慎。凡是佛弟子,见佛像时,无论塑像画像...

素食|黄花遍处

素食|黄花遍处

断桥妙伦禅师重九上堂:九日重阳节,渊明采菊时。黄花到处有,何止在东篱。诸人若也不信,且看折取一枝。拈主丈云:见么?雨中虽好,霜后尤奇。本日食单素煮重阳糕菊花雪梨饮-素煮-材 料大萝卜1根、素高汤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