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阿僧伽尊者(319)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


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


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


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


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

第三百一十三尊至第三百二十八尊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第叁佰壹拾玖尊

阿僧伽尊者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阿僧伽尊者铜像

诗 偈



轻裘宝马上高台,金殿银阁为君开。

终生富贵享不尽,只为前生积德来。


偈解


穿着轻暖的裘衣,骑着宝马,走上仕途,金殿银阁之门都为你开着。这是因为前世积有功德,所以今生荣华富贵享用不尽。


此偈教导我们,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简单来说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自然会于日常生活中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


尊者法相



尊者法相所现为正面静坐,面含神光,右手持念珠,左手结印。


灵隐寺五百罗汉画像碑刻



五百罗汉第叁佰壹拾玖尊阿僧伽尊者,一作阿僧佉。无着菩萨之梵名,为法相宗之祖。




《婆薮槃豆法师传》曰:“既得大乘空观,因此为名,名阿僧伽,阿僧伽译为无着。”


《三藏法师传》三曰:“城西南五六里,有故伽蓝,是阿僧伽菩萨说法处。菩萨夜升睹史多天,于慈氏菩萨所,受瑜伽论庄严论大乘论中边分别论,昼则下天,为众说法。阿僧伽亦名无着,即健陀罗国人也。佛灭度后,一千年中,出现于世。从弥沙塞部出家,后信大乘。”



往期回顾: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1至1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101至2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201至300尊罗汉合集

无垢行尊者(301)

阿婆罗尊者(302)

声皈依尊者(303)

禅定果尊者(304)

不退法尊者(305)

僧伽耶尊者(306)

达摩真尊者(307)

持善法尊者(308)

受胜果尊者(309)

心胜修尊者(310)

会法藏尊者(311)

常欢喜尊者(312)

威仪多尊者(313)

头陀僧尊者(314)

议洗肠尊者(315)

德净悟尊者(316)

无垢藏尊者(317)

降伏魔尊者(318)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24)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24)

廿四  禅心醉里指无明且说济癫刚走出清波门,身体醉软了,挣不住脚,一滑,早一跤跌倒在地,爬不起来,竟闭着眼要睡。把门军及过往行人,俱围拢来看,有的认得说:“这和尚是净慈寺的济书记!”有的说:...

释教三字经|藏分三 部十二 遇有缘 作佛事

释教三字经|藏分三 部十二 遇有缘 作佛事

藏分三,就是指前面所说的经、律、论三藏。部十二,则是三藏里面就其文体或内含的不同,而分为十二部类,或者又名十二分教,具体如下:一、长行:经论中凡是随其义理之长短,不限字数的文字。二、重颂:为了使长行中...

百喻经故事——偷犛牛(46)

百喻经故事——偷犛牛(46)

偷犛牛——《百喻经》经文譬如一村,共偷犛牛而共食之。其失牛者,逐踪至村。唤此村人,问其由状,而语之言:“在尔此村不?”偷者对曰:“我实无村。”又问:“尔村中有池,在此池边共食牛不?”答言:“无池。”又...

禅诗欣赏——去住本寻常 春风扫残雪

禅诗欣赏——去住本寻常 春风扫残雪

临终偈【宋】王随画堂灯已灭,弹指向谁说。去住本寻常,春风扫残雪。这是北宋时宰相王随的临终偈语,他谒首山省念禅师而开悟,这首偈语则表达了他对死亡的超脱。对世人来说,生死无疑是件大事。可是“无常迅速”,生...

禅诗欣赏——粥罢教令洗钵盂

禅诗欣赏——粥罢教令洗钵盂

洗钵去【宋】宏智正觉禅师粥罢教令洗钵盂,豁然心地自相符。而今昏饱丛林客,且道其间有悟无。“粥罢教令洗钵盂”,古来许多学僧参访学道时,师父并没有跟他们讲说什么高妙的佛法,总是叫他们先去洗碗扫地,很多人却...

百喻经故事——摩尼水窦(94)

百喻经故事——摩尼水窦(94)

摩尼水窦——《百喻经》经文昔有一人,与他妇通。交通未竟,夫从外来,即便觉之,住于门外,伺其出时,便欲杀害。妇语人言:“我夫已觉,更无出处,唯有摩尼可以得出。”欲令其人从水窦出,其人错解,谓“摩尼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