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教三字经|藏分三 部十二 遇有缘 作佛事






藏分三,就是指前面所说的经、律、论三藏。


部十二,则是三藏里面就其文体或内含的不同,而分为十二部类,或者又名十二分教,具体如下:

一、长行:经论中凡是随其义理之长短,不限字数的文字。

二、重颂:为了使长行中的文字易于诵持,复用偈颂来重说一遍。

三、授记:如来为诸大菩萨、声闻,授成佛之记。

四、孤起:不与长行相应的偈颂。

五、无问自说:如来有他心智,观察众生应以何法可以度脱,不待请问而自说。

六、因缘:这里的因缘相当于故事。如来为诸弟子说过去世的历史,是为因缘。

七、譬喻:如来假譬喻为弟子演说甚深的义理,诸如喻心如海、如空之类。

八、本事:说诸菩萨弟子们因地所修的行业。

九、本生:如来说佛菩萨过去所生的事迹。

十、方广:经的内容广大,三根普被,九界咸收,所以叫方广。

十一、未曾有:如来每每现大神变,众生从来未曾见过。

十二、论议:问答辩论诸法的性相,这就是三藏中佛说的论藏。


如来以平等大悲普度众生,而众生受化的因缘,则千差万别。如果因缘不具,即使佛陀在他的面前,也是不闻不见。佛灭度以后,三藏十二分教流布世间,遇到有缘的众生,就可以作如来度生的事业。


《释教三字经》前文回顾:
无始终 无内外 强立名 为法界
法界性 即法身 因不觉 号无明
空色现 情器分 三世间 从此生
迷则凡 悟则圣 真如体 须亲证
证者谁 释迦尊 大悲愿 示诞生
处王宫 求出离 夜逾城 人不知
入雪山 修苦行 六年来 习寂定
从定起 出山来 坐树下 心镜开
启大教 说华严 尘刹海 现宝莲
愍凡愚 不能听 隐尊特 显劣应
说阿含 第二时 四谛法 接小机
证四果 出生灭 演方等 破法执
第四时 谈般若 二乘转 教菩萨
开显圆 法华会 学无学 得授记

涅槃经 最后说 显真常 扶戒律

五时教 如是说 亦融通 亦分别

化道圆 归真际 双树间 吉祥逝

荼毗后 分舍利 阿育王 变古制

碎宝末 造浮图 役鬼神 遍阎浮

优填王 始造像 令后人 修供养

大迦叶 命阿难 结集经 石窟间

修多罗 是经藏 毗奈耶 是律藏

阿毗昙 是论藏 正法隆 外道丧







往期回顾




延期截稿,面向全国摄影人: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

藏识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佛智端裕禅师
藏识|76年前的端午节 太虚大师在灵隐寺写了首诗
藏识|尘空法师遗著《无我》
藏识|龙宫海藏散天香 灵隐盛夏晒经忙

☀巡觅
巡觅|《佛说八大人觉经》之大心普济觉
巡觅|冷泉 我记忆中的清静之地
巡觅|冷泉初夏——草欹疑石坠 水定见鱼还
巡觅|在灵隐,邂逅的不仅仅是一场太阳雨

☀学处
学处|盂兰盆节供佛及僧 功德利益殊胜难思
学处|愿求无上佛道 度脱一切众生
学处|《地藏菩萨本愿经》各品大意
学处|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观照
观照|忆佛念佛 久久为功
观照|佛是已觉悟的人 人是未觉悟的佛
观照|在娑婆世界为什么专凭自力,悟修甚难
观照|久念功深 必定见佛

☀开示
开示|慈舟法师:念阿弥陀佛与普贤十大行愿
开示|太虚大师:人生之解析
开示|弘一大师: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开示|印光大师:阅读佛经不可亵慢

☀联灯
联灯|恒顺众生就是无原则地满足一切心愿吗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物语
物语|七叶树——根苗自是不寻常 托质偏于古道场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常识
常识|世界各地的佛弟子们如何庆祝卫塞节
常识|无限的慈悲:菩萨因何名观世音
常识|四谛法之道谛四行相
常识|十二因缘法门

☀素食
素食|咬秋
素食|净心
素食|徐行处暑天
素食|本心

☀分享
分享|雨中的青绿
分享|法水长流愿无量
分享|五年皈依路
分享|智孝之道报亲恩

☀赏析
赏析|明代木雕彩绘罗汉坐像
赏析|唐代白石雕大势至菩萨立像
赏析|敦煌藏经洞绢画地藏菩萨像
赏析|圆悟克勤禅师《印可状》

☀阅读
阅读|诵经时打妄想会怎样
阅读|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附科判)
阅读|华严不如艮卦?
阅读|皮袋歌——纪念虚云老和尚诞辰182周年

☀故事
故事|实语守信的须陀须摩王
故事|佛陀的广长舌相
故事|树神也来抢功德
故事|冤冤相报

☀视频
视频|飞来峰元代造像——尊胜佛母龛
视频|云林走读之灵鹫飞来
视频|品味千年宋韵
视频|荷叶团团擎翠盖 莲花灼灼斗红妆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开示|太虚大师:人生进善之阶段

​开示|太虚大师:人生进善之阶段

前文回顾:在古今的圣贤豪杰,他们对于人生都抱有一种改良的目标,努力进行于改善。至于改善的阶段,约可分为下列五种:1生活之改善人在世界上,脱不了经济与政治:人群的社会生活,非经济不为功;至于政治,它能调...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赞叹愿尊者(342)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赞叹愿尊者(342)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新闻|灵隐寺2023年第一期皈依弟子回堂修学活动圆满

新闻|灵隐寺2023年第一期皈依弟子回堂修学活动圆满

4月10日,杭州灵隐寺举办的2023年第一期皈依弟子回堂修学活动圆满结束。此次回堂活动为期4天,为使大家万缘放下,专心修行,所有学员全程禁用通讯与娱乐工具,以至诚清净之心体验了佛门晨钟暮鼓的生活。7日...

释教三字经|律门祖 优波离 承佛印 肃清规

释教三字经|律门祖 优波离 承佛印 肃清规

优波离,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又作优婆离、邬波离、忧波利。意译作近执、近取。印度迦毗罗卫国人。佛为太子的时候,优波离是王宫中的执事。太子成佛以后,优波离深受感动,而随佛出家。释迦牟尼佛制戒后,优波离第一个...

参访寺院:为佛弟子须敬经像

参访寺院:为佛弟子须敬经像

很多佛弟子刚开始学佛时,虽然有猛利的发心,但是于日常的行仪则少有注意。学佛,原本是超凡入圣的事业,有一分恭敬,即有一分道德,想要自修有得、深入佛道,则必须要行仪审慎。凡是佛弟子,见佛像时,无论塑像画像...

月德呈瑞|安忍外境,不嗔不喜

月德呈瑞|安忍外境,不嗔不喜

羼提,秦言忍辱。内心能安忍外所辱境,故名忍辱。忍辱有二种, 一者生忍,二者法忍。菩萨以质直清净心,修此二忍,为羼提。为感谢大家一年来对【灵隐寺】公众号的关注与支持,我们将会为本条推文下方留言点赞数量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