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七月廿一 普庵祖师圆寂日——失珠无限人遭劫 幻应权机为汝清

七月廿一 普庵祖师圆寂日

普庵祖师(1115—1169)俗姓余,名印肃,号普庵。祖师俗家世居宜春县石里乡太平里,即今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余坊村,唐时精通风水的司马头陀和尚曾到此地,并留下铃记云:南山有个七星嶂,亥脉宜丙向;面前峰秀似悬幡,佛祖不为难。果然,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十一月二十七日,余坊村一户余姓人家室内祥光烛天,隐现莲花,普庵祖师出世了。


祖师六岁时,梦一僧点其胸日:“汝他日当自省。”醒来以梦告母,母视其胸,有赤点红莹大如樱桃,遂许出家,拜慈化寺正贤和尚为师。一日,正贤授普庵《法华经》,普庵却说:“诸佛玄旨,贵悟于心,数墨循行,何益于道!”一番话显示出普庵对佛道与众不同的领悟。于是辞别正贤和尚,游方湖南。


祖师在湖南时,于沩山请教法忠禅师,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禅师竖拂示之。祖师有省,归寿隆院。随后的十二年丛林道场禅修生活中,祖师勇猛精进,不曾懈怠。三十九岁时,师阅《华严经》至“达本情忘,知心体合”处,此时明心见性,资粮渐成熟,故豁然大悟,遍体汗流,震撼不己。许久,祖师云:“不可说,不可说又不可说。”须臾后又云:“我今亲契华严法界矣!”

距寿隆院不远处为南泉山慈化院,昔有僧徒数千人。宋高宗建炎初年失火,僧众多散。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祖师入主慈化院,整顿复兴。在新寺建造过程中,流传出许多诸如“袈裟覆地”、“水井出木”、“仙人送钟”、“上天降书”、“白牛祖师”之类的神奇故事,至今为乡人津津乐道。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普庵祖师以原寺所处“地气索莫”,难成气候,决定另择新址重建梵宇。一日来到南泉山,忽见一人身高八尺,红发披肩,苍髯掩口。祖师问:“尔何方神祗?”那人道:“小神守护此地,候普庵僧五百年矣。”祖师笑道:“贫僧正是普庵。”于是普庵在南泉山开基兴工建寺,两年后寺成,今日慈化寺址便是800余年前之旧址。


普庵祖师并不常住寺内,往往藜权芒履,游化四方,经其随机诱引而得心传、成正果者无数。又好以异术神技为民众驱灾除病,故善声载道,名动禅林。此后因上门拜访者过多,祖师遂离慈化院,将院事付与弟子,独自入南山石岩下筑室,静坐修禅,室曰“普庵”。师从此自号“普庵”,蛰隐山中二载。

普庵祖师善神术,屡屡为民禳灾去病,救旱抗洪。有人赴衙门举报普庵是“妖僧”,设置于慈化院附近的黄圃巡检司前去抓拿。刚把祖师押到衙门,忽见一龙乘云而下,巡司连忙叩头谢罪,开释刑具。太守李某善雷术,特地去慈化院与祖师斗法,说:“借汝坛场,施吾法事。”结果施法三天,天上没有动静。正当李太守要离开时,祖师说:“将天鼓相送。”言罢忽有雷从北方起,雷雹交作。李某回身拜倒普庵足下,虔诚忏悔,雷雹乃止。


南宋嘉熙元年,祖师因祈雨被加封为“寂感禅师”;淳佑十年,因救旱加封“妙济禅师”,因禳疫加封“真觉禅师”。咸淳四年,又封“昭赐禅师”,大德四年,加“大德禅师”,皇庆元年加封“慧庆禅师”。


明永乐皇帝评说普庵祖师:“万行圆融,六通具足,端严自在,变化无方,哲学悟于群迷,普利益于庶类,如溥甘霖于六合,膏泽均沾,犹现满月于千江,光辉旁烛。”普庵祖师的佛学功底也非同寻常,一册《普庵语录》,明成祖朱棣叹为“其精深也,非想象之可求;其神妙也,非虚空之可似”,并上“菩萨”尊号。明进士邹元标读之,认为其“直接如来正宗”。

乾道五年(1169)七月二十一日,祖师书偈于方丈室之西壁:

乍雨乍晴宝象明,东西南北乱云横。

失珠无限人遭劫,幻应权机为汝清。


书完趺坐而逝,终年五十五岁。普庵祖师圆寂之前,曾花费五年功夫,刺血泥金,书写了一部《金刚经》。这部供奉在慈化寺的血书《金刚经》与珍藏在临江慧力寺的苏东坡手书《金刚经》碑,都是江西境内极负盛名的佛寺镇寺之宝。


祖师圆寂后,其消灾解难之神通愈发闻名。旧时在东南渔民出海船上常供奉普庵祖师,以求一帆风顺。偶尔出现瘟疫、水旱等灾害,人们常向祖师神像祈愿。时至今日,“普庵咒”仍是驱离鼠蚁蚊虫的妙法。






往期回顾




延期截稿,面向全国摄影人: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

藏识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佛智端裕禅师
藏识|76年前的端午节 太虚大师在灵隐寺写了首诗
藏识|尘空法师遗著《无我》
藏识|龙宫海藏散天香 灵隐盛夏晒经忙

☀巡觅
巡觅|走出失去亲人的痛 观世音菩萨教我的两件事
巡觅|《佛说八大人觉经》之大心普济觉
巡觅|冷泉 我记忆中的清静之地
巡觅|冷泉初夏——草欹疑石坠 水定见鱼还

☀学处
学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我皆随学无有疲厌
学处|功德普皆回向 成就广大善法
学处|盂兰盆节供佛及僧 功德利益殊胜难思
学处|愿求无上佛道 度脱一切众生

☀观照
观照|既然“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现在何必着急呢
观照|每日念佛多少比较好
观照|忆佛念佛 久久为功
观照|佛是已觉悟的人 人是未觉悟的佛

☀开示
开示|虚云老和尚:楞严经意旨
开示|慈舟法师:念阿弥陀佛与普贤十大行愿
开示|太虚大师:人生之解析
开示|弘一大师: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联灯
联灯|恒顺众生就是无原则地满足一切心愿吗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物语
物语|七叶树——根苗自是不寻常 托质偏于古道场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常识
常识|五停心观——对治烦恼的五种法门
常识|世界各地的佛弟子们如何庆祝卫塞节
常识|无限的慈悲:菩萨因何名观世音
常识|四谛法之道谛四行相

☀素食
素食|坦然
素食|解知足
素食|咬秋
素食|净心

☀分享
分享|雨中的青绿
分享|法水长流愿无量
分享|五年皈依路
分享|智孝之道报亲恩

☀赏析
赏析|敦煌莫高窟第332窟之珞珈山观音变
赏析|犍陀罗浮雕 “大光明之神变”
赏析|明代木雕彩绘罗汉坐像
赏析|唐代白石雕大势至菩萨立像

☀阅读
阅读|华严经赞
阅读|不朽
阅读|诵经时打妄想会怎样
阅读|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附科判)

☀故事
故事|净藏净眼转邪心
故事|实语守信的须陀须摩王
故事|佛陀的广长舌相
故事|树神也来抢功德

☀视频
视频|飞来峰元代造像——尊胜佛母龛
视频|云林走读之灵鹫飞来
视频|品味千年宋韵
视频|映日莲开白玉池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禅诗欣赏——金屑眼中翳

禅诗欣赏——金屑眼中翳

褒贬句【唐】云门文偃禅师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己灵犹不重,佛祖为何人?这是唐代禅门云门文偃禅师的一首喻法诗,昭示学人在悟道后,须破除法执,方得彻悟。“金屑”与“衣珠”,均喻示学人已开始悟道。但是如果...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19)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19)

十九  显神通太后施钱却说济癫将缘簿丢与毛太尉,竟自回寺。首座问道:“你出走了半晌化得些么?”济癫道:“多已化了,后日皆完。”首座道:“今日一文也无,后日哪能尽有?”济癫道:“我自去化,不要...

禅诗欣赏——安心是药更无方

禅诗欣赏——安心是药更无方

病中游祖塔院【宋】苏轼紫李黄瓜林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闭门野寺松阴转,欹枕风轩客梦长。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樽自在尝。村路上紫李黄瓜一阵阵芳香,乌纱帽白夏布道袍十分清凉...

释教三字经|俱舍宗 陈至唐 五代后 渐微茫

释教三字经|俱舍宗 陈至唐 五代后 渐微茫

俱舍宗,即依《俱舍论》而立的小乘宗派。相对于成实宗被称为小乘空宗,俱舍宗则被称为小乘有宗,其学者被称为俱舍师。《俱舍论》是天亲菩萨造的。天亲菩萨印度的原名婆薮槃豆,佛灭度以后九百年左右,出生于北印度阿...

禅诗欣赏——去住本寻常 春风扫残雪

禅诗欣赏——去住本寻常 春风扫残雪

临终偈【宋】王随画堂灯已灭,弹指向谁说。去住本寻常,春风扫残雪。这是北宋时宰相王随的临终偈语,他谒首山省念禅师而开悟,这首偈语则表达了他对死亡的超脱。对世人来说,生死无疑是件大事。可是“无常迅速”,生...

恭迎|腊月初八 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恭迎|腊月初八 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腊八2022.12.30佛宝赞无穷,功成无量劫中。巍巍丈六紫金容,觉道雪山峰。眉际玉毫光灿烂,照开六道昏蒙。龙华三会愿相逢,演说法真宗。本师释迦牟尼佛,尘点劫前,早已成就正觉,为了化度众生,才数数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