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我空怖灭


佛言: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凡夫都是本来没有烦恼自找烦恼,爱欲虽有爱欲之乐,不过爱欲之乐会生出来忧愁恐怖的苦恼。怎么由爱欲而生种种忧愁恐怖的苦恼呢?


比如一个人如果特别爱财,得不到就生起忧愁,想如何才能得到财呢?等得到了以后,又害怕得到的财丢掉,或者被贼偷去,或者被土匪抢去,或者被人骗去,生起恐怖之心,患得患失,忧愁恐怖,都是由于爱欲钱财引起来的。


如果彻底断了贪爱心,就不会患得患失,又哪会有忧愁恐怖呢?



佛经中讲到有五种怖畏,见道以前之人所起的五种怖畏,又作五恐怖、五怖、五畏。包括:


(一)不活畏,又称不活恐怖。谓初学者虽行布施,但因恐惧自己不能过活之故,常积聚资财,未能尽施所有。

(二)恶名畏,又称恶名恐怖。谓初学者为度化众生而同入酒肆等处,然未能安行自若,犹惧他人之讥谤。

(三)死畏,又称死恐怖、命终畏。谓虽起广大之心而施与财物等,但仍怖死,故未能舍身。

(四)恶道畏,又称恶趣恐怖、恶趣畏、堕恶道畏。谓恐惧造作不善业而堕于恶道,故恒处于怖畏中。

(五)大众威德畏,又称众中恐怖、大众畏、处众怯畏。谓于王廷执理之处或善解法义之威德大众前,恐惧自己言行有失,而不能于其前为狮子吼。


为什么我们会有种种忧愁苦恼?为什么会生起恐怖的心理呢?这源自于“我”,什么都以“我”为中心,什么都是“我的”,因此患得患失,没有的时候,希望得到它,拥有了以后,又怕丢失掉。人生就因为“我欲”在作怪,才会有许多的忧愁怖畏,要是没有贪爱、爱欲,就会自由自在了。




前文回顾

每日一偈  /  佛说四十二章经



经题

译者

经序①

经序②

经序③

出家证果①

出家证果②

出家证果③

断欲绝求①

断欲绝求②

割爱去贪

善恶并明①

善恶并明②

善恶并明③

转重令轻

忍恶无嗔

恶还本身

尘唾自污

返本会道

喜施获福

施饭转胜①

施饭转胜②

举难劝修①

举难劝修②

举难劝修③

举难劝修④

问道宿命

请问善大
请问力明①

请问力明②

舍爱得道

明来暗谢

念等本空①

念等本空②

假真并观

推我本空

名声丧本

财色招苦

妻子甚狱

色欲障道

天魔娆佛

无着得道

意马莫纵

正观敌色

欲火远离

心寂欲除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历史|慈恩、戒律诸宗在元代的余绪——中国佛教史略之元代佛教(九)

历史|慈恩、戒律诸宗在元代的余绪——中国佛教史略之元代佛教(九)

普觉英辩(1247—1314),受慈恩学于柏林潭,弘法于秦州景福寺,道俗称为无佛世之佛。云岩志德(1235—1322)从真定龙兴寺法照学慈恩教义。至元二十五年(1288)朝命江淮诸路立御讲所三十六所,...

百喻经故事——偷犛牛(46)

百喻经故事——偷犛牛(46)

偷犛牛——《百喻经》经文譬如一村,共偷犛牛而共食之。其失牛者,逐踪至村。唤此村人,问其由状,而语之言:“在尔此村不?”偷者对曰:“我实无村。”又问:“尔村中有池,在此池边共食牛不?”答言:“无池。”又...

禅诗欣赏——城外土馒头 馅草在城里

禅诗欣赏——城外土馒头 馅草在城里

诗二首【唐】王梵志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土坟状若馒头,即喻示着死亡。“馅草在城里”,城里人死后埋葬于城外坟包,一如馅草入馒头。...

百喻经故事合集

百喻经故事合集

百喻经故事合集 愚人食盐(1)愚人集牛乳(2)以梨打头破(3)妇诈称死(4)渴见水(5)子死欲停置家中(6)认人为兄(7)山羌偷官库(8)叹父德行(9)三重楼(10)婆罗门杀子(11)煮黑石蜜浆(12...

素食|咬秋

素食|咬秋

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

通启|2022年国庆期间杭州灵隐寺对外开放时间

通启|2022年国庆期间杭州灵隐寺对外开放时间

因国庆节期间游客量增加,杭州灵隐寺于10月1日至7日寺院对外开放时间做如下调整:售票06:30检票06:30开门06:30停止售票18:00停止检票18:15清场18:30关门18:45往期回顾☀藏识...